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第二十二章

郭子仪是非常谨慎、谦虚的一个人。

御史中丞卢杞,卢弈之子,卢怀慎之孙,雄才善辩,伶牙俐齿,可就是相貌有问题,卢杞面皮发蓝,且大脸巨丑无比。郭子仪接见宾客,一家人男女都在身边,唯独见卢杞需要让所有人退下。有人问为什么,郭子仪解释说:“卢杞相貌虽丑,但心凶气险,妇人见了他笑话。他日卢杞得意,怕是郭家满足都会惨死啊!”然而跟着郭子仪混的有不少其他公卿,郭子仪却颐指顾盼,煞有其事的。

郭子仪慧眼识珠,他的幕府共有六十余人,郭子仪死后,这帮人都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当然,除了宾客和幕僚,其余就是家人了。郭子仪自己有八子七婿,全部为朝廷显贵,孙子几十个,早上请安需要集体到场,否则会出现一整天都忙活请安的情况。古代“早安”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一套仪式,但郭子仪子孙太多太多,有些记不住名字和脸蛋,所以他用点头代替了说话,极大地节约了他宝贵的时间,同时避免了认错自己子孙的尴尬场面。子孙太多也是有坏处的,郭子仪很清楚。

喔……还没有计算完毕,以上说的是直系亲属,加上媳妇和女婿子孙,多达上百人,旁系的更多,长安郭公府外,一整条大街都是他的家人,亲属三千,宅第四通八达。我怀疑是不是这帮人都认识郭子仪,而郭子仪多半不认识他们,据史书记载,在郭子仪的率领下,这群人风俗淳朴,为世人称道。

做人要像郭子仪,好好说话,好好做事,以身作则,天下危局,他一人扛住三十年;作为中书令,心忧天下二十四年。鞠躬精粹,死而后已,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李白没有看错,当年那个混迹在行伍之间的人,已经誉满天下,皇帝为之罢朝五天,哀哭过分,满朝凄然。

大唐中期军事家、汾阳王郭子仪寿终正寝,卒年八十五岁,谥号“忠武”。

李适令为其作一品坟,本应高八尺,特令增为一丈。

除了郭子仪,肯听从朝廷调遣的大将,就还剩下朱泚一个。然而就连这硕果仅存的朱泚,最终也参与到了和朝廷作对的滚滚洪流中去了。不过,首先发威的人不是朱泚,而是朱泚的弟弟朱滔。弟弟朱滔虽然统军严格,却也不是那种打架唾一口唾沫、撸袖子光杆子硬上,慷慨赴难的人,而是因为,有人曾经盛情邀请他一起叛乱。

邀请他的人,名叫田悦,田承嗣的侄子,承袭魏博节度使(河北魏县附近),礼贤下士,大开馆舍,邀请文人参加他的幕府。田悦一开始,小日子过得还不错,每回申请点儿东西,皇帝都答应,所以他对李豫的看法还是比较淡定的。可是,李适登基后,他发现,情况出现了特别严重的变化。前头说过,李适勇于革除弊政,是个敢想敢干的皇帝,而改革,势必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

很不幸,“某些人”里,田悦就是一个冤大头。试想,想要避免藩镇割据的局面,皇帝应该怎么做?

皇帝应该收揽中央集权,削藩、树立朝廷威信,李适就是这么干的。这么干,田悦不干。首先,田悦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人物,在河北养了七万兵马,李适上来就给他下了“罢四万兵马回家种地去”这样一个令人蛋疼的命令,让田悦非常不高兴。可朝廷有命令,作为藩镇的田悦还是需要开会讨论一下的,众人集结,他大嗓门儿高呼:“我等呆在军中这么久,父母妻子都在家,如今不当兵没有俸禄,我们拿什么养活他们!”

言罢,田悦用一种极度挑拨的眼神望着众人,在众人的眼眶中,他瞧见了隐约的泪水。要的就是这种效果,田悦摆出砸锅卖铁也要给军人们发工资(藩镇吃的都是朝廷给的,但用他们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忘了这一点)的姿态,于是拿出自己的财宝,分给了众将士。众人满地打滚,嚎啕大哭,抱着田悦的腿,哭得满脸亮晶晶,然后把钱揣好,回家老老实实过日子去了。

先前藩镇大将来嚼铁的死,本来就让这帮人心惊胆寒,最近又出了个杨炎害死刘晏的故事,而小杨山人把责任都推到了李适头上,让所有人都坚定地认为李适是想要把所有不听话的人都杀死。后来又有人造谣,说明君来了,李适要东封泰山,路过河南,顺道就会把你们这帮孙子给收了。一时间,藩帅们针对本谣言展开了一系列预防措施:

一、李勉立即屯兵汴州,以备李适东征;

二、李正己大惧,率兵万人屯于曹州(山东菏泽),还怕事儿不够大,于是派人说法田悦同叛。

三、田悦收到了李正己大人的来信,表示同意干掉李适,于是又联合梁崇义等藩镇,领兵堵塞道路,以王侑、扈趯、许士则为腹心;邢曹俊、孟希佑、李长春、符璘、康愔为爪牙。

四、镇州李惟岳(亲爹李宝臣刚死)、淄青李纳(亲爹李正己刚死),求承袭节度,李适不许(当然不会许了)。田悦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替”旁人请问是否可以世袭,李适不予回答。于是,田悦意识到是时候动手了。于是,以上一大群人,加上另一大群藩镇,纷纷扬扬地造了李适的反。

最激动的当属成德(河北中部)节度使李惟岳同学了,旁人都还没动弹,他率先举起反旗,当了一回靶子,而负责灭他的,正是幽州节度使朱滔。

朱滔是一个十分热爱变卦的人,今天打算这么办,明天就可能打算那么办,而且当属下的还不能不办。朱滔和哥哥朱泚是亲兄弟关系,但朱滔对他这个哥哥没什么感情,朱泚之所以进京当人质,也是这个弟弟给坑的。坑爹的见过不少,头一次见坑哥的。

朱滔自私刚愎,所以看着朱泚掌控兵马大权,觉得十分不爽,于是骗朱泚:“如今天下藩将不听朝廷命令,你要是先去侍奉皇上,则全族子孙可安呀!”朱泚大喜,颠颠儿跑到了李豫面前。而他的弟弟朱滔,却完全掌控了幽州的一切。为了树立威信,朱滔先后杀死了军中有功的二十多个人,威震军中。

现在,李适让他去和李惟岳火拼,由于本来军纪就挺严明,所以朱滔轻轻松松地就在束鹿大破了敌军,进取深州。李适大喜,进封朱滔为检校司徒,领节度,赐德、棣二州。另外,以康日知(一个大将)为深、赵二州的团练使,下诏让滔回自己的镇上去。如此,朱滔感觉他是被李适这混账结结实实地坑了一把。于是上奏,要求把恒州、定州等七个州的赋税拿来当幽州藩镇军的赋税。

李适正在削藩呢,他才不会答应。就这样,朱滔怒了。等被李适打得满地找牙的田悦给朱滔写了一封求助信的时候,朱滔知道,反叛的时机已经到了。朱滔、王武俊,都被田悦同学慷慨激昂、字里行间都有不满的言语感动了,于是宣布自己就是反贼。朱滔的表弟刘怦(官儿也不小,涿州刺史)听说这表哥居然反了,大惊,火速写了一份谏书:“司徒、太尉,还不够吗?你到底要闹哪样?如今昌平有太尉乡、司徒里,已经是不朽的业绩啦。你想想所有反叛的人的下场,成功的有几个?朱司徒,您慢慢想!”

作为表哥,朱滔忍住脾气看完了全文;作为一名反叛者,脑子不够用的他还是举起了反旗,与人联兵,营救田悦。

朱滔以高傲的姿态出现在了军中,见士气低沉,为了鼓舞士气,他举起拳头高呼:“我们攻下了坚城,朝廷却夺跑了!我写了奏疏,朝廷却不回报!同志们,我们就要这么受委屈吗?不是,我们要大破马燧大军(朝廷派来的兵马),取其赀粮……可乎?”朱滔激情澎湃地喊完一遍,话音落下,全军出奇地寂静,将士们都拿一双死鱼眼看他,没有一个响应的。朱滔觉得大概是自己的口号难听,总之,现场异常苦逼,于是,他狠狠咽了一口口水,为了给自己一个台阶下,自己高呼了三次。(军中不应,三号之)

估计朱滔大人在高呼的过程中想到了接下来该怎么说,三次过后,他又发表了这样一则很有文学气息的演讲:“幽人死于南者,骸撑不揜,痛藏心髓,奈何复欲暴骨中野乎?司徒兄弟受国宠,士各蒙官赏,愿安之,不恤其它。(咱们幽州人,南征的时候死了多少人?骸骨都丢在了战场,我朱某人痛彻心扉!如今,朝廷怎可又想让我们横尸荒野?我们司徒兄弟二人,受国恩宠,将士们,你们也都各有官赏,你们不必担心,我这次就是为了讨个说法,没有其他的!)”

朱滔兄赌咒发誓,拐上亲爹和十八辈祖宗帮他作证,之后便死也不提谋反的事了。

只是,才过几天,军中人忽然发现,那些所有不愿意跟他一起造反的几十个将军都莫名其妙地失踪了(死了)。田悦还没消灭,又来了个朱滔,李适再积极进取地谋杀朱滔,也知道一下又起来两伙贼人,肯定大事不好,于是下诏,立即封朱滔为通义郡王,实封三百户。朱滔并没有因为李适的褒奖有任何懈怠的情绪,要知道,只有猪一样的脑袋才不会想出这其实是李适的缓兵之计。

朱滔接到李适的封赏后,不仅没有露出一脸灿烂,反倒怒了起来,分兵一路,杀向赵州,矫诏押上所有粮草,随后引兵奔往速鹿,营救田悦。跟着滔哥混的士兵们感觉有那么一丁点儿的不对劲:“天子令司徒往北拔取州县,得了财宝都赐给有功之人,司徒却往南救魏州(河北),诏书是这么说的吗?”将士们鼓噪起来,任凭朱滔刀架在脖子上(别人的脖子)也不往前前进一步了。

这情况,该怎么办呢?

朱滔还是很有办法的,他见大事不好,立刻消失在了众人眼前,跑到个小客栈藏了起来(走匿传舍)。等偏将劝谕好了将士,事情暂时平稳后,朱滔又偷偷跑回了军营,利用亲信杀死了二百多个不听话的将士。杀人震慑,是朱滔最常用的手段,其他的,他也不太会。在朱滔的率领下,大军终于和王武俊的军队会合,向田悦伸出了援手。

然而田悦等和朱滔联军的那群人,之前和现在的日子,却是过得非常窘迫的。

一部让你笑得蛋疼的唐朝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36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豆子和他的朋友们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让你笑得蛋疼的唐朝全史第36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