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第六十三章

太监一直都无法蛋疼。

所以太监的心理都是很变态的(高力士一类的除外),整人让太监们很欢喜,太监鱼朝恩见李辅国这么霸气,也跟着使横。李辅国整垮了李岘,他也要整垮一个人,用以证明自己的存在。

身为元帅的郭子仪,刚刚整顿好军队,就不幸成了鱼朝恩的人选。

鱼朝恩之所以整郭子仪,主要原因还是两人不对付,更主要的原因在于,鱼朝恩太不是个东西。郭子仪功勋彪炳,鱼朝恩不好下手,可如今他败了,六十万大军竟然丢了多半,为国家创造力了多少损失?说到这里,鱼朝恩悲痛万分,屡屡进谗言蒙蔽李亨,将郭子仪说得一无是处。

好人最怕说,有德行的人,有功劳的人,一旦被人恶意诽谤,就算是假的,那旁人多半也会假装信了。

只有李亨不是假装的,七月,他一怒之下,听了鱼朝恩这小太监的话,把郭子仪召回了京师。郭子仪临行,士卒拉住他不让他走,哭着说:“大人就不能求求中使(太监)吗?”郭子仪说:“我求了,没用。”于是上马便走,一路往西,奔向长安。事情越来越凄凉了,让人稍感温暖的,是取代郭子仪的,是李光弼。

李光弼怕太监陷害,表示愿意让一位亲王当元帅,自己当副元帅。就这样,赵王李系就成了天下兵马元帅,跟随李光弼一起出征。李光弼领着河东的五百精骑赶赴东都,来到了军队。

李系也见识到了李光弼的厉害,他号令一出,士卒、壁垒、旌旗、精彩皆变。整整齐齐,没有一个掉队,也没有一个抢先。

朔方的将士更喜欢郭子仪,因为郭子仪宽,李光弼严,两位大将,一位主打感情,一位主打纪律,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说起来轻巧,将士们并不领李光弼的情。他们怀念郭子仪(郭子仪走的时候便是明证),讨厌李光弼。

可元帅来了,话你还得听啊。

左厢兵马使张用济还在河阳,李光弼下檄召他。张用济怒了,他知道李光弼这是在怀疑朔方军。

张用济的计划是,令精锐杀到洛阳,将李光弼囚禁起来,上表请郭子仪回来,看他这个不会笑的家伙还牛气不牛气。可是都知兵马使仆固怀恩却极力反对张用济的计划,既然李光弼怀疑你谋反,你现在把他撵跑,请回郭子仪,你就真是谋反了。张用济唉声叹气,一个人骑着马去见李光弼了。

然后他死了。

李光弼杀了他,理由是他迟到了。

仆固怀恩颠儿颠儿跑来,李光弼接见了他。

李光弼这人太严肃了,仆固怀恩却也不怕他。弄不好,仆固怀恩也得死。但仆固怀恩早就准备好了,刚刚坐下不久,就有人奏报,说有精锐五百跑来,好像是朔方的。李光弼的脸一下变成了猪肝,刚要发作,却见仆固怀恩跑了出去,跳将起来,破口大骂:

“你们这帮兔崽子,谁他妈让你们来的!(语汝勿来,何得固违)”

……

仆固怀恩的目的达到了,李光弼同志见仆固怀恩骂得凶残,走来安慰他:“士卒追随将领,也算不上什么罪。”

仆固怀恩笑了。

几日后,朔方节度副使、殿中监仆固怀恩兼了太常卿,进爵大宁郡王。这位勇冠三军,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大将,终于让李光弼也服气了。

差不多和仆固怀恩一起,潞沁节度使王思礼也兼了太原尹,充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

王思礼一直记挂着一场战争,那是潼关之战,他的马中了流箭死了,大军都在溃逃,他却没了战马,正着急,有一名士卒将自己的马给了他。王思礼问那人姓名,那人不告而别,飞快跑了。后来几个月,王思礼一直寻找他,却一直没找到。等到了河东,有人诬告代州刺史辛云京。

辛云京还是很怕王思礼的,此时,那位救过王思礼的小兵出现了,因为他就是代州刺史辛云京的手下。

小兵说,我还是对王公有点交情的,我去,使君必然有救!

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这位名叫张光晟的小兵走了出去。他来到了王思礼的营帐,王思礼见到此人,指着他说不出话,竟然哭了起来。他牵着张光晟的手,千恩万谢,引他同坐。后来,王思礼就和张光晟成了结拜兄弟。张光晟说出了辛云京的冤情,王思礼说:“他的确有罪,可为了你,我就不问了!”

这日,擢张光晟为兵马使,赠金帛田宅。

可见,王思礼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差不多和王思礼一起,宁国公主归宁了。

宁国公主,李亨的女儿,生母不详。宁国公主一生坎坷,先嫁郑巽,又嫁薛康衡。乾元元年,又嫁回纥英武威远可汗。这是一桩政治婚姻,李亨争取回纥相助,便许了这桩婚姻。老可汗老得要死,宁国公主却还年轻。走的时候,李亨哭了,对宁国说:“你这次去,是去当可敦,要当就当个好可敦……”

宁国公主反倒安慰李亨:“国家多事,我不去,死的人更多,连家都没有了,还谈什么其他?能救国家,虽死无恨!”

于是到了回纥,然后可汗死了,需要她陪葬,美其名曰“入乡随俗”。她说:“回纥仰慕大唐风范,才把我请到这里来,为的就是让我来当做教化。你们如果是风俗好,干嘛不远万里和大唐和婚?如今我要殉葬,反倒是唐受你们的影响。”众人面面相觑,却见宁国拿出刀子,割破了自己的脸,哭了一场。

回纥心满意足,放走了已经毁容的宁国公主。

可是,留在回纥的还有一个“小宁国”,曾是老可汗的媳妇,宁国公主回到长安,他们却不放小宁国,于是,小宁国成了叶护的媳妇。

差不多和宁国公主一起,李光弼成了幽州长史、河北节度使。但眼下,最要命的并不是北边的史思明,而是南面的康楚元。八月十二日,759年)八月十二,康楚元、张嘉延起兵作乱,占襄州,襄州刺史王政逃到了荆州。李亨让将军曹日升往襄州慰谕康楚元,贬王政为饶州长史,以司农少卿张光奇为襄州刺史。

可惜,康楚元不从。

于是开始打,韦伦(韦见素堂弟)发兵讨伐,活捉了康楚元,缴获租庸二百万缗(贯),

但二百万是不够发军饷的,李亨令绛州铸乾元重宝大钱,外围弄成重轮箍,以一当五十。于是,流行钱币的面值出现了,有了一文、十文、五十文三种。当然,重量是不能造假的。百官提议,军队没有军饷是不可的,先给军队俸禄,让大家好好打仗。

眼下,史思明瞧明白了,他让儿子史朝清守范阳,命诸郡太守各将兵三千,往河南开拔,分为四道,使大将令狐彰将兵五千,自黎阳济河到滑州,史思明从濮阳,史朝义从白皋,周挚从胡良过河,会于汴州。

贼军的行动,让目光敏锐的李光弼瞧见了。于是,他找到了一个最不该找的人——许叔冀。害死张巡的元凶,不是贺兰进明,就是这位许叔冀。李光弼交代说:“你能给我守汴州十五日,我的大军就能来!”

许叔冀答应了,于是李光弼回京请示。

在这期间,史思明只和许叔冀小打小闹了几场,许叔冀便领着濮州刺史董秦、将军梁浦、刘从谏、田神功等人投降了。许叔冀成了史思明的中书令,史思明收了这几个人的一家,放在别处当人质。又让大将南德信与梁浦、刘从谏、田神功等数十人围攻江、淮,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贼军和唐军的实力,其实相差不多,史思明得了汴州,便往西攻打郑州。唐军将领有两种观点:

第一,贼兵乘胜而来,利在按兵,不利速战。洛城不可守,退守潼关。

第二,两敌相当,贵进忌退,无故弃五百里地,则贼势益张。不如移军河阳,北连泽潞,利则进取,不利则退,表里相应,使贼不敢西侵,做长臂猿状。

第一种观点的作者,是留守韦陟;第二种观点的作者,是李光弼。李光弼对自己很有信心,他跟韦陟是这么说的:“要论朝廷礼节,光弼不如公,可论军旅之事,公必不如光弼。”这句话说得,韦陟都不知道该怎么往下接了。

判官韦损问曰:“洛阳是东都,侍中怎么不守?”

李光弼:“太拖累了,想要守它,汜水、崿岭、龙门都应置兵,你是兵马判官,你觉得你能守住吗?”

这次真玩大的了,李光弼下通牒,让韦陟使帅东京官属逃往长安,又牒河南尹李若幽让他领着百姓逃窜,把洛阳弄成了一座空城。李光弼先生,则在河阳储备起来,又领着五百骑兵晃悠。

此时,史思明的游兵也刚好到了石桥。诸将问李光弼,贼军就是是从洛城北进军,还是从石桥入城。

李光弼很淡定地:“石桥!”于是,领兵,举着火炬,大摇大摆慢慢行走,灯火通明,大部队连夜赶到了河阳。

贼兵见李光弼那么大胆,不敢靠近。可只有李光弼知道,运到河阳的粮食,只够吃十天的,而且是只够两万人吃十天的。史思明不想跟河阳死磕,于是领兵杀入洛阳,入城以后,大呼上当。他发现城内狗屁没有,除了建筑,就是空气,连马粪都没个他留下。忽然想起李光弼就在他们后头,也不敢入宫玩耍,只能退守白马寺南,筑月城于河阳南。

郑州、滑州相继沦陷,韦陟、李若幽两位可怜的仁兄,不能再郑州等地办公,只能在小小陕县,惴惴不安,等待李光弼凯旋。

李亨受不了了,十月,丁酉,他下制,朕要亲征史思明!

一时间,群情激奋,大家汇集起来,举着拳头呼喊,泪流满面,民情上达,两个字:

不行!

【人人状态】

史思明:我的靓照,大家轻砸~~

╭︿︿︿╮

{/ oo /}

( (oo) )

︶ ︶︶

李亨:哈哈,哈哈,笑死我啦!

一部让你笑得蛋疼的唐朝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33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豆子和他的朋友们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让你笑得蛋疼的唐朝全史第33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