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第二十四章

亲爹的悲哀

谏官被中书令李林甫大人召集起来,李林甫指着仪仗队的骏马,发表了一通热情洋溢的演讲:“如今明主在上,群臣拥戴他都来不及,谈什么反对!各位都是有脑子的人,看看这些骏马吧,看看,他们吃的是三品的俸料,可一旦乱喊乱叫,就被踢出队伍,到时候,你后悔也来不及了!”

谏官当中,自然有人不服李林甫。

补阙杜桓鲇性鹑涡牡娜耍鲜檠允拢焕盍指Φ弥诙毡惚槐嶷爻闪说胤较亓睢5哺矣诠嫒袄盥』娜耍负醵急焕钤紫喔伊耍裕粝吕吹模际且蝗翰桓宜祷暗娜恕�

包括牛仙客。

牛仙客是个挺不错的人,但他是李林甫引进的,而在处理政事方面,也的确不在行,所以,每回签署文件,他只是署名而已,从来不提反对意见。李林甫同志要求牛仙客按法律办事,谨慎依照固定格式实行,恢复裴光庭论资排辈和宇文融给钱就给官的基本制度,大唐无数才华横溢的人,就被这样的规章给套牢了。

那些有如狄仁杰、马周一类卓越才能的人,只好在小小位置上孤独终老。

努力吗?

你努力个屁!

但有一点你需要记住,李林甫笑着说:

努力也是有用的。

他淡定地颤着腿,忽然压低声音说:

要努力拍马屁。

世界上不乏为了仕途和金钱拍马屁的人,这无可厚非。可如果仅有这么一条道路能够让人飞黄腾达,那么,整个国家也就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地步。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四月,监察御史周子谅在朝堂上挨了一顿毒打。周子谅本就是监察御史,主要负责监督官员的行为。他先前在丽正书院干过,每回修完书稿,都有大把的时间用来读书。他曾说过,自己那会儿真是闲得难受,只好一遍一遍地看以前看过的书。但后来,他被人推荐上去,当了监察御史。

推荐辞说,周子谅生性耿直,敢于直言,监察御史很适合他。

周子谅不辜负自己的工作,在位置上,他发现牛仙客并不适合当宰相。

于是上书一封,摆到了李隆基的面前。

李隆基大怒,让左右在殿庭当场扇他巴掌,扇得满嘴流血,直至晕倒在地。

李隆基震怒了,牛仙客是个好人!

刚刚苏醒过来的周子谅表情异常从容:

臣知道他是好人,臣只是说他不适合当宰相!

刚刚要消气的李隆基再度勃然大怒,让人拖着周子谅到朝堂上头,亲眼看着人对他施廷杖,一直打得血肉模糊,这才罢手。李隆基不解气,将周子谅流放瀼州(广西上思),周子谅因重伤在身,到了蓝田(长安东边一个县)就咽气了。李隆基的耳朵可以清净一会儿了,他对自己办的这件事没有表示出后悔的意思。

他还会更过分。

宰相李林甫在这个关键时刻露脸了,他只告诉李隆基一个中心内容:“周子谅是张九龄推荐的!”

李隆基大怒,贬张九龄为荆州长史。

李林甫长舒一口气,心里开了花,估计当夜得摆酒庆功。他害人的行动拉开帷幕,就再也不打算收场。他曾答应过武惠妃,一定要拥立寿王当太子。寿王还是兽王,对李林甫来讲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他最关心的,就是能有一个坚实的后盾。无疑,武惠妃便是无二人选。可是,李林甫也没想到,那可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武惠妃的女婿杨洄,也参与到了李林甫的行动中来了。

杨洄,男,武惠妃的女婿,搜集太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罪状,一纸诉状,告到了李隆基那里,罪名为谋反。对这样的大事,李隆基自然要召集宰相商议一下。宰相也都不是以前的宰相了,宰相的主要成员是李林甫、李林甫、李林甫和李林甫。李林甫认为,这都是陛下的家务事,不是臣能够决断的!这确实是一招极端狠毒的伎俩,李隆基既然召集大家开会,一定是想处置这几个孩子,如果想要饶恕他们,绝无开会的必要。李林甫抓住了李隆基的想法,把球传给了李隆基。

李隆基点了点头。

他想通了。

次日,他让太监在宫中宣旨,废李瑛、李瑶、李琚为庶人,把参与“谋反”的人流放到瀼州。李瑛、李瑶、李琚三人,本已经废成了庶人,但经过李林甫的一番指点,李隆基害怕他们奋起反抗,便下旨赐死在驿站。

李隆基对自己的决策显得颇为得意。

最为得意的地方在于,太子李瑛家的媳妇儿,有赵氏、妃家薛氏,李瑶舅家皇甫氏,纷纷被牵连,被贬的有几十人。但对于李瑶家的韦氏,因为贤惠,李隆基宽宏大量地饶恕了她的罪过。当时人普遍认为,李隆基脑子让驴给踢了。李瑶、李琚,博学多才,笃志好学,无罪而死,实属千古奇冤!

整件事情总结一下,那就是,亲爹杀了自己的三个儿子,还特别洋洋得意,对李林甫的办事能力提出了严重表扬。

是的,李林甫受表扬了。

大理寺里现在也没几只好鸟,大理卿徐峤上奏:

大理狱杀气太重,鸟雀一直都不敢扎窝。可如今刑部岁断死刑五十八人(包括李隆基的几个孩子),而乌鹊都在监狱上头盖窝了!这说明,大理狱已经有了人气,不复杀气,这是陛下的功德,万岁!

李隆基兴奋异常,等李林甫领着群臣跑来祝贺,李隆基觉得自己受这个功,脸皮有点儿过不去,便推功一把,将功劳全都算在了李林甫和牛仙客头上。

中书令李林甫,加封晋国公,工部尚书、同门下中书三品牛仙客,加封豳国公。

这一年的年底,发生了两件大事,让群众始料未及。

第一件,就是开府仪同三司、广平公宋璟薨,七十五岁。

第二件,就是武惠妃贞顺皇后薨,死的时候只有38岁。

宋璟之死,对李林甫这样的人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但武惠妃之死,让李林甫陷入了极度的纠结当中。他已经为寿王李瑁做了那么多事情,现在,没等李瑁当上太子,武惠妃就撒手不管了。李瑛死后,李林甫一直为李瑁当上太子而努力,可这一回,他彻彻底底让李隆基整服气了。

李隆基的确希望让李瑁当太子,但转念一想,忠王李玙更加年长和成书,而且仁孝谦卑,又十分好学,所以李隆基决定,李瑁先一边儿去,立李玙!

李隆基已经快六十岁了,再不赶紧立太子,恐怕发生什么变故。自己杀了自己的三个孩子,继承皇位的人选到现在都在为难,李隆基觉得自己真的很差劲。他整天吃不好,人也瘦了下来。到现在他才觉得,自己其实是这个世界上最二的人。高力士站在一旁,见李隆基犯愁,便问缘故。

李隆基怪问他:

你是我的老仆了,你能不知道我想什么?(汝,我家老奴,岂不能揣我意!)

高力士说:

不就是郎君定不下来吗?(得非以郎君未定邪?)

李隆基曰:

昂。(然。)

高力士正身,恭恭敬敬地对李隆基说:

陛下何必如此虚劳,只要选年长的孩子立下,谁敢多说什么?!(大家何必如此虚劳圣心,但推长而立,谁敢复争!)

李隆基忽然很高兴:

对对对对!就这样!(汝言是也!汝言是也!)

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六月,距离原太子李瑛死后的一年,李隆基终于选定了新太子,那就是忠王李玙。

李林甫郁闷了好多天。

但很快,他就会高兴起来。

张九龄死了。

张九龄是大唐最有气质的男人,风流天子李隆基后来虽然厌恶他,但对他的风度还是念念不忘。虽说朝中受宠的是李林甫这样的混蛋,但李隆基一开始还是肯严格要求自己,亲自耕种、选拔一些人才,他不知道下头具体如何操作,但还是下达了一份求贤令,要求百官推荐贤才。

李隆基这人颇有精神分裂的潜力,每次见有人推荐贤良,他头一句就问:“他那气质,比得上九龄么?”

臣下也不好说不如,当然也不能说如,万一李隆基同志觉得自己推荐的人没办法跟张九龄比,岂不弄自己个欺君之罪?于是大家回答的方式就有了一个统一的格式,那就是:风度气质虽然不及九龄,但……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隆基就显得很高兴。

开元的最后几年,大唐兵力雄厚,每战必胜,百姓安居乐业,白花花的大米堆在仓库吃不完,发霉的有很多。

《通典》记载:

至(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每斤两毛钱),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丝绸一匹一百元)。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凭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即凉州,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刀。

那个时候,各国纷纷来朝,大唐声明,远播西亚和东洋。才子也满怀希望地跑到长安,寻求他们的梦想。

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代!

【大唐无双】

李林甫:我感觉我比张九龄优雅多了!

高力士:是,那你肯定优雅得连屎都不拉,是吧?

一部让你笑得蛋疼的唐朝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9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豆子和他的朋友们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让你笑得蛋疼的唐朝全史第29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