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无言,位侍是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啥驼铃声,位侍响起了老爸延、老哥康。后悔呀,当年就知道玩,早知如此多学点东西多好,位侍虽然感到有什么不对,但是说不过贤。有的只是满腹的惆怅。

失去了道德号召力,又没有强大的武力作后盾,贤暂时是没有办法治愈本位主义,但也不能眼睁睁看着权势成为手中的沙子,偷偷溜走。随后,作为武者的贤,采取了一个武者的办法。将西域南路各主要国家的国王互调,将于阗王俞林调到骊归,任命自己的弟弟位侍为于窴王。这是这一时期莎车王贤在管理手段上的一个改进,与多年以后另一位伟人的八大军区互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用军法管理民政固然是一个办法,却也把水搅得更浑了。国王们在陌生的国度里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面对陌生的臣民聊以自保。做大,暂时是不可能了,更没有机会研究造反的事情。但是这种调动反而引起了南部各国民众的不安,本来已经骚动的人心更加波动起来。

贤的不安全感也陡然增加。是狐疑,是渺茫前途的不确定;是恐惧,是与狼同行的孤寂;是无奈,是束手无策的茫然;是焦虑,是仗剑夜行的自惊自扰;长期生活在焦虑中的贤,终于在建武末年的时候采取了极端措施,将位侍及拘弥﹑姑墨﹑子合王调到莎车一网打尽。也就是将自己家族里的精兵强将一勺烩。莎车的核心集团,散了;贤的心,碎了;位侍的儿子戎,跑了。去到爷爷曾经住过的汉朝寻找自己的归宿,人间的正义。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第三章 西出阳关无故人 之 人精刘庄

第三章 西出阳关无故人

人精刘庄

当戎历尽艰辛来到洛阳的时候,已经是永元初年了。汉朝已经去旧迎新,刘秀把天下交给了自己的第四子刘庄,这就是汉明帝。

刘庄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精、一个是严。

刘庄精,十几岁的时候就明察秋毫,看问题非常有穿透力。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 的时候,刘秀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度田令,简单地说就是摸摸家底。不仅是摸自己的,也摸一摸这些土豪劣绅、皇亲贵戚的家底。这一天刘秀听下面各郡的首长汇报情况,边听边翻看上报的文书,翻着翻着,看到一块牍板上写着这么一句“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

刘秀想了半天是不明所以,问下面的官员,也都直摇头。实际上这些当官的都知道咋回事,就是不敢说。心里直后悔,咋把这个东西夹带上来了。这块牍板本身就寓意深刻,说是一封上告信一点都不为过。当时刘庄正在观摩学习,十二岁的孩子给刘秀解了哑谜:河南是首都、南阳是皇帝的老家,皇亲贵戚、达官贵人都在这住,这些地方的事谁敢管?

这就是刘庄的精,直指人心。刘庄不仅精,而且严,说严是文明词,通俗说法就是脾气比较暴躁。按理说刘秀这两口子性格都比较温和,即使是生气了也是生闷气。刘庄却是既不象爹,也不象娘,比较异常。刘庄就像旧社会的监工,手里拿着鸡毛掸子时刻盯着工人,哪个不好好干活揪过来就是一顿胖揍。刘庄的工人就是手下的大小官吏。

有一次西域使者来访,当然这是后话了。刘庄就赏赐给使者十匹绸缎。过后刘庄一高兴就要查查帐,当然不高兴的时候也查,不查的时候没有。精明人嘛?事无巨细都要自己动手。这一查不要紧,查出了问题十匹变成了一百匹。刘庄是勃然大怒,叫来记账的,拿起大棒是亲自行刑。看过老爸打儿子,没看过皇帝亲自充当打手,真是气极了。

现在这位又精又严的皇帝登基了,有好戏可看了。中国人的好日子也来了,刘庄加上他的儿子刘炟共同创造了一个时代,史称明章之治。

下面我们来作个总结,看看刘秀给他的宝贝儿子留下了什么政治遗产。能绍前业曰光,克定祸乱曰武,刘秀称做光武帝是名副其实,传到刘庄手上的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平定天下之后,刘秀编导的最重要的一场内政戏就是度田令。整出戏下来有五场。

第一场就是前面说的“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度田不是去丈量土地,而是去核查。政府已经有了黑材料了,看看有没有申报不实的。土地的核查是同人口统计同时进行的。为啥了?政府要依靠这个收税,土地、人口不实政府的钱从哪来呀?本来各级官员都串通好了,弄好了假材料来糊弄刘秀,没想到被一个聪明的小吏给戳穿了。刘秀这个导演发现演员不仅没有按着剧本来,而且添了许多新台词、还夹带着广告,赶紧进入了下一场:杀官。

度田令第一阶段的问题就是郡守一级的官员们营私舞弊、欺下瞒上。刘秀是真急了,也顾不得以柔治国的座右铭了,换上了一个新的座右铭:杀、免。只要查实了破坏度田工作,以敌特论处。看看都杀了谁?时任大司徒的欧阳歙、河南尹张伋、东平相王元、及郡守十余名等等;看看免了谁?免的名单太长,全国各地的都有,一张纸写不下了。最后干脆将所有州牧都降级,恢复监察刺史以小管大的本意。这就充分体现了刘秀的决心和力度。

第三场开罗:叛乱。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核查不行了,这些当官的拿人钱财替人消灾,马上又有了新的对策。这回工作是认真了,太认真了,以革命的名义干着反革命的勾当。以度田为名,把人聚集到田里,不仅查田、查人,连有多少住宅都要查,这就超出了核查范围。大呼小叫,吹胡子瞪眼,搅得四邻不安,怨声载道。这就给大规模的民变创造了条件。天下初定,地主豪绅结营自保的壁垒还在,武装力量还在,领头的也是现成的地方大姓、土豪劣绅、不甘于失败的前割据分子。很快就烽火遍地了。

第四场自然就是平叛、迁豪、改错。这三项放在一起是有道理的。度田过程中有没有错?有,度田度到人家家里去了肯定是不对的。虽然这些都是那些“太认真”官员的作为,也必须承认错误。而且,为了顺利平叛,对那些度田“太认真”的官员,只要认真平叛还要既往不咎,就是想办法争取大多数以免节外生枝、夜长梦多。

叛乱势力虽然每股都不大,但是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弄不好刘秀这条大船也能翻。打政治仗,武力镇压加分化瓦解就是常规的作法。叛乱平息之后,刘秀采取了更狠的一招,迁豪。刘秀没有把这些叛乱者一网打尽、赶尽杀绝,那样也体现不出皇帝的仁慈。毕竟是一方大姓人家,出路要给,但是要迁徙到外地,换句话说就是剥夺全部不动产,搬家到外地重来。

第五场尾声,杀了这么多人、迁了这么多人、费了这么大事,结果怎么样?当然是成功了。刘秀是农民出身,做小买卖的,什么时候亏过。不成功怎么会有牛马放牧,邑门不闭?怎么会有随之而来的明章之治。办完这件事,刘秀的内政就做好了一半,剩下的就是小火慢炖,火候足时它自美。

下面来看看外交遗产,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

刘秀这个看似光低头拉车,不抬眼看世界的老农民,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居然已经安排了汉朝周边大部分的主要捣乱者。且看我们一个一个道来。

正北面是南匈奴,这支肥羊已经被绑起来送到了厨房,下一步就是怎么吃的问题了。是红烧、还是清蒸,不管用什么办法,汉朝是决定开吃了。也不管是不是能消化得了,也是骑虎难下,不吃也得吃。这也是中原王朝第一次主动吃这么大的肥羊,估计会有很长的路要走。

东北面的乌桓鲜卑已经被安排妥了,就用了一个字:钱。又是收买,收买怎么了?能用钱解决的问题是最简单的问题。就是现在对贫困地区也得有政策扶植,这就是当年的扶贫款。刘秀可以说抓住了矛盾的根本,那就是解决这些少数民族贫乏的物质生活很重要。也算是中央政府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关怀。

西域,不只是传说》小说在线阅读_第10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瀚海箫声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西域,不只是传说第10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