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这种贸易方式的结果就是汉朝必然亏损的,经济也不是汉朝进入西域的根本动力。如果不是对抗匈奴的政治需要,汉朝才不会千里迢迢跑到西域这个穷乡僻壤。从现在看来有些目光短浅,没办法这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

纳质本身也是一个文化融合的过程。历史上并没有告诉我们汉朝怎么对待这些入质长安的各国王子,待遇怎么样。汉语进修班是一定要参加的,否则就无法在汉朝生存。驻在京城长安,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城市,本身就是一个文化浸染的过程。想一想从边远山区一下子走进北京、上海,或者纽约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内心所收到的震撼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必然会有一个从仰慕、模仿到遵从。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会慢慢体会到这些质子的历史作用。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得到保护的同时也要付出。作为朝贡体系的一员,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向往来汉使提供迎来送往的服务。随着汉朝与西域往来的日益热络,这个任务也将越来越重。

第四章 轮台罪己

轮台罪己之讨胡檄书

常言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种柳柳成荫,大宛之战就是这样。一个偶然的突发事件,由于决心坚决、运筹得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首先降服了大宛,不仅扶植了亲汉政权,而且不久大宛派出侍子入质长安。自此,每年大宛都要进献两匹宝马,血汗宝马有了稳定的来源。汉朝与乌孙的联姻也得到了巩固。这样汉朝在西域就有了两个点,而且,这两个点还连成了一条线。

胜利之后,汉朝还进一步采取了两个措施。

贰师将军在回军的路上,在轮台、渠犁留下了个数百人的屯田士卒,开辟了两 片试验田。轮台、渠犁都在西域的中部,渠犁在孔雀河附近。 二者都在大道之上,由楼兰经山国往西就是渠犁、轮台。这是汉朝首次在西域屯田,主要的目的就是巩固两次大宛战役的成果,同时,屯田积谷也能保障往来汉使的供应。其作用近似于驿站,但是它的意义是十分深远,汉朝先进的农耕经验以另一种方式进入了西域。

汉朝采取的第二个措施就是将防卫线继续西移,将烽火台一直修到了现在罗布泊。这样不仅基本割断了匈奴与楼兰的联系,也使汉朝在西域的布局由点变成了面。

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冬,也就是贰师将军从西域回来不久,汉武帝发布了讨胡宣言,先痛说革命家史,什么平城之辱、调戏太后;再表决心: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此时距离汉匈马邑之战二十二年,时年汉武帝五十四岁。

如果说汉匈之间是一场球赛的话,下半场开始了。汉武帝的檄书表明了一种态度,皇帝的雄心还在,要靠实力解决问题。

接到讨胡檄书的是于太初四年刚刚登上单于宝座的且鞮侯单于。匈奴这几年也是多灾多难。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儿单于去世,匈奴立他的叔叔右贤王呴犁湖为单于。第二年呴犁湖单于也一命呜呼。现在且鞮侯单于是刚刚登上宝座就受到当头棒喝,其心情可想而知。连忙释放出善意,释放了路充国等汉使。

善意自然会得到善意的回应,汉武帝是要解决匈奴问题,并不是非得用武力不可。苏武就是在这个时候出使匈奴,一去不返。 对于苏武带去的礼物,且鞮侯单于是非常高兴的笑纳了,随后就感到非常自豪,略施小计汉朝就得向我送礼,讨好我,呵呵。这种反应无疑使汉朝君臣大失所望。

有的时候还是不得不用武力。

轮台罪己之一封情书(一)南桔北枳

在汉武帝的讨胡檄书里提到了两件事,一件是汉高祖刘邦的平城之辱,这个已经介绍过。那么,调戏太后是怎么回事?这是关于冒顿单于的一封情书。

当年汉高祖去世之后,冒顿单于就给汉高祖的老婆吕后写了一封信:求爱。 匈奴实行的是收继婚,父亲死了,儿子要娶其继母为妻,兄弟死了,也按同样规矩办理。这也是匈奴赖以强大的法宝之一。对于一般匈奴人来说,这种制度保证财产的继承永远保证在家族成员之间,不会由于继母的改嫁而造成财产的分割,肥水不可能流外人田;对于单于来说,则保证了国家政治联盟的延续,不会人亡政息。

当时汉匈和亲,冒顿单于汉高祖刘邦结为兄弟。现在兄弟去世了,冒顿单于按照匈奴的习俗提出这个要求并不过分,但是,汉朝人的感觉却是受到极大的侮辱。吕后看罢信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拍案而起,是可忍孰不可忍?!

打不过就什么都可以忍耐了。当吕后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再次和亲就是必然之举了。

这就是两种不同文明,不同习俗的冲突。若干年后,出使匈奴的汉使同投降匈奴的汉朝人中行说公公进行了一场关于双方习俗的大辩论,当然辩论的结果自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能说服谁,习俗也无所谓好与坏。

汉朝敬老爱幼、匈奴人崇尚年轻人;匈奴人住帐篷,逐水草而居,汉朝人筑城敦以自备;等等不一而足,尤其是 匈奴的收继婚,最让汉朝人所不齿。

还是那句话,存在就是合理的。不同的人群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繁衍出不同的风俗文化也是很正常的。匈奴人是游牧民族,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大草原,食物的主要来源是牛、马、羊等各种牲畜。这就决定了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更加重要,吃点好的、喝点好的也可以理解。不用说同其他部落争夺草场,就是从一个草场转移到另一个草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牛倌、马倌、羊倌并不是那么好当的。

牛、马、羊等动物对草场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这在客观上就要求草原民族一年四季不断地迁徙。占有的草场越大生存空间就越广阔,这也就是草原民族能够不断向外扩张的原动力。

而农耕民族则大不相同。种地更讲究经验,老农民虽然体力上不如年轻人,种地的经验无疑丰富很多。尊敬老人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土地对于农耕民族虽然也很重要,但是只要不断提高土地的效能,也能满足人类的需要。这也是为什么当占有的土地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农耕民族往往失去了向外扩张的动力。

用句现代的文明词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还是回到冒顿单于的情书,单于真的很单纯,真的很无辜嘛?恐怕也未必尽然。

轮台罪己之一封情书(二) 文化大使

可以肯定地说,冒顿单于对汉朝的风俗很清楚,很明白自己的情书对汉朝君臣意味着什么。正像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就是挑衅。正所谓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冒顿单于的这些知识从哪里来的?当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更让我们感兴趣的是冒顿单于的情书是用什么语言写的。首先不可能是英文,英语虽然现在很时髦,两千年前 还不知其为何物。也不可能是匈奴语,匈奴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交通基本靠马、沟通基本靠嘴、通信基本靠唱。冒顿单于每天忙于砍人也很忙,根本没有时间发明什么假名之类的东西自欺欺人,那么只有一种可能:汉语。

《史记》里不只一处记载汉匈书信往来的情景,可以肯定地说都是用汉语,除此之外别无选择。那么,冒顿单于能说汉语吗?没有证据说不能,当然也没有证据说能。但是能用汉语给汉朝写信,说明冒顿身边有人才。冒顿懂一两句汉语是很可能的。

这就是文化的交流,文化的渗透。谈到文化的交流就不能不提一下中行说公公。

中行说,汉朝人。以太监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以汉奸的身份名留青史。但是中行说公公还有一个自己都没有意识到隐形身份;汉文化传播大使。

西域,不只是传说》小说在线阅读_第2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瀚海箫声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西域,不只是传说第2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