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此刻,刘秀也意识到了自己对马援确实处置过重。可是,前案已成定案,不好再恢复新息侯的爵位。见了马严的申请,他当即准奏,下令将马援年仅十三岁的小女儿其选入太子刘庄宫中。几年后,刘秀与阴丽华亲自作主,将她正式聘为太子妃。这位看似不起眼的马家姑娘,就是彪炳史册的“明德马皇后”。由此足见,刘秀是在用一个体面的方式为马援隐讳地恢复名誉:皇帝会与一个罪人结为亲家吗?更何况,还是为太子娶的正妻!从这点来看,刘秀也算是对得起马家了。他似乎是用行动在说:“老马!你别怪朕对你下手重。如今,朕让太子娶你家的闺女做儿媳,你还会埋怨朕么?”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十一年后的永平三年(西元六十年),刘秀早已去世,端坐在御座上的正是刘庄。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刘庄于这年二月册立马氏为皇后。但刘庄把建武名臣、列将图像置于云台时,却并未列入岳父马援。东平王刘苍观图后惊问:“何故不画伏波将军像?”刘庄意味深长地笑笑,没有回答。岳父未被列入云台,并非因其功勋不够,而是因为刘庄执行刘秀生前既定的抑制外戚政策,故而如此安排。

永平十七年(西元七十四年),刘庄的岳母马夫人去世,与马援合葬。刘庄下令为其重修封树,建立祠堂。建初三年(西元七十八年),刘庄之子刘炟派五官中郎将持节追策,追谥外祖父马援为忠成侯。至此,马援一案这才彻底平反。这一刻,距离他蒙冤去世已经整整二十九年了。

天道冥冥,雪冤有时!

(六)风清日朗

刘秀是儒生出身,雅好儒家经典,一直是乐之不疲。从皇帝刘秀开始,朝廷公卿大臣随之做表率,全国上下无不以修行儒术为荣,无不按照儒家经义身体力行,处世为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秀治理下的大汉天下,风清日朗,教化大行,显示出一派盛世王朝的和平气象。从此,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儒学治国实践就此开始。

在这种浓郁氛围的熏陶之下,大汉王朝的道德水准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东汉一朝,道德之高洁,民风之淳朴,民德之宽厚,除了传说中上古的三代时期以外,无以伦比。就连明、清等以理学统治地位时期的道德水平都无法与东汉相提并论。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在戎马悾惚的战争岁月,他不仅征召武将、文法吏,也在搜寻专做学问的儒生。在他执政的三十二年岁月中,刘秀的身边,除了卓茂、伏湛、侯霸、宋弘、蔡茂、冯勤、赵熹、牟融、韦彪等行政能力突出的儒生以外,他的身边有着以桓谭、冯衍、郑兴、范升、陈元、贾逵、张霸、桓荣、丁鸿、杜林、韂宏等以儒家学术研究为特长的儒家学者。

建武元年(西元二十五年)十月,刘秀在定都洛阳之后,他下令紧急从各地征集图书,以免遭受兵燹的破坏。经过几年的辛苦搜集,他总共征集到了两千多车经牒秘籍。这一举动,为文化的恢复与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武五年(西元二十九年),刘秀下令在洛阳建设太学,完全按照古法,笾豆干戚,无不必备。

此后,又在朝廷里设立了五经博士:《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这五个大的学问分类之下,又有众多的流派,朝廷根据不同的流派设立的不同的博士。《易经》之下有施氏、孟氏、梁丘氏、京氏等四博士;《尚书》之下有欧阳氏、大夏侯、小夏侯等三博士;《诗经》之下有齐、鲁、韩等三博士;《礼记》之下有大戴、小戴二博士;《春秋》之下有严氏、颜氏等二博士,总共是十四个博士席位。

在刘秀的大力倡导之下,很多学者们都开馆授徒,传播儒家经义,为国家培养儒学人才。刘昆、杨政、戴凭、尹敏等四人,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代表。

刘昆字桓公,是陈留郡东昏县人,是汉景帝之弟梁孝王刘武的后裔。他在少年的时候,曾学习过儒家待人接物的礼仪。在汉平帝时期,他拜沛国人戴宾为师,学习“施氏易经”。刘昆善弹雅琴,美仪容,有德行,情操高洁,在家乡一带很有声望。

王莽末年,刘昆开馆授徒,门下弟子常年保持在五百名左右。他是学“礼”出身,对于门下的弟子也在这方面做严格的训练。每年春秋两季,他都要带领弟子举行飨射,按照儒家旧章,举行各种仪式。他命弟子们上山砍树,采摘葫芦叶子,将木头、植物叶子做成一些简陋的器具,模拟古时祭祀时摆放祭品的器物。他命人折下桑树的枝条,用绳子弯成弓状,用蒿草杆做箭,用菟丝草做成靶子,让弟子们学习“射礼”的规矩。

由于祭祀、射礼这些古代礼仪,当时已经荒废已久,没几个人知道怎么搞。即便在朝廷,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懂。而且,举行这种活动,必须要得到皇帝的授权才能够做!

刘昆搞的这些“祭礼”、“射礼”等活动,当然是模拟正规的典礼。他的条件虽然很简陋,但是由于参加的人数众多,看上去也很有趣。因此,他每次搞这些教学活动,县里的县令以下官员纷纷前来捧场、观摩。然而,此事很快传到了王莽的耳朵里。王莽以刘昆多聚徒众,私行大礼,有僭上之心,将刘昆及其家属下狱治罪,关进了外黄县监狱。按新莽法律,刘昆的罪名如果成立,他本人以及满门老小全部要被杀头。幸运的是,此后不久王莽被推翻而且身死,刘昆因此得以与家属出狱回家。天下大乱,刘昆抱着图书典籍,带着家属,躲进河南郡负犊山中避难。

建武五年,刘秀拿下了河南郡全境,下令各地地方官寻访贤才,以为朝廷所用。刘昆被地方官推举为孝廉,然而他却不肯去。他逃离了负犊山,南下奔赴江陵避难,在当地开馆教学。刘秀听说之后,立即下诏任命刘昆为江陵县令。

刘昆做了县令之后,当地很快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刘昆在江陵,留下了很多的传说逸事。据说,刘昆对付灾害很有一套。当时,江陵县里经常刮大风,频频发生火灾,给老百姓带来很大的灾难。刘昆每次听说起火之后,总是赶往现场,不住地趴在地上躬身向火叩头。说也奇怪,只要刘昆一叩头,呼啸的狂风就会变小,天马上就会下雨,把火焰浇灭。

刘秀得报,就把刘昆调到京师为议郎,后又特晋其为侍中在身边参赞机要。不久,刘昆又被外放为弘农太守。弘农郡,就是现在的陕西东部、河南西部一带。崤山﹑黾池一带都属于弘农郡管辖。崤山﹑黾池的驿道周围,山高林密,颇多虎患,频频伤人,吓得行人不敢通行。刘昆到弘农任职之后,治域有方,躬行善政,仁化大行。不出三年,弘农郡被治理成了太平世界。据说,有人看见一个小孩子为过黄河而发愁,一只老虎突然出现,驮着他过了河。此后,还不止一人看见老虎驮人渡河的现象发生。

刘秀听说了之后,对刘昆的德行惊讶赞叹不已。建武二十二年(西元四十六年),刘秀将刘昆调回洛阳,取代杜林为光禄勋。刘秀问他:“以前你在在江陵之时,有风把火吹灭了。这次在弘农,又有老虎驮人渡河之事。朕且问卿,你在当地行了什么德政,致使此二事的发生呢?”刘昆老老实实地回答:“这不过是偶然现象罢了。”刘秀身边的人大笑,都说他愚笨木讷,不会说几句吉利话。刘秀叹息道:“尔等不知,只有忠厚之人才能说出这样的实话啊!”然后,令人把此事让史官记在书中。由于刘昆的德行高迈,刘秀令他入宫,作为皇太子刘庄、诸侯王以及外戚樊、郭、阴等小侯五十余人的老师。建武二十七年,刘昆被任命为骑都尉。建武三十年,以老病乞骸骨回乡。刘秀不忍心,下诏在洛阳赐予府邸,终身享受千石官员的俸禄。建武中元二年(西元五十七年),刘昆去世。

与刘昆恭谨有礼不同,杨政是个性格豪放、知恩图报的人。杨政字子行,是长安三辅京兆人。

杨政少年时也很好学,投身名儒范升门下学习“《梁丘易》”。他深精梁丘易学精髓,善于讲说经书。他在京师讲学,轰动了洛阳,人们都称赞他的卓越才能,留下了这样的谚语:“说经铿铿杨子行。”成名之后,他与老师范升一样,也在洛阳开馆教学,门下弟子有一百多人。

其实,像杨政这样水平的儒学人才,在洛阳城里有一批人。杨政在他们中间并不算是最突出的。杨政是一个慷慨有大节之人,而不是只知寻章摘句的腐儒。他嗜酒好交游,为人不拘小节,果敢自矜,笃于大义。有两件事情的发生,使得杨政在学术界的名声凸显,成为人人尊敬、钦佩的名儒。

先说第一件事情。杨政的老师范升,与新娶的第三任妻子发生了一些家庭矛盾。范升大怒,将其休回了家。范升的老婆也是个狠角色,她掌握了丈夫的一些阴私,一见范升如此狠心,一气之下到朝廷里把范升给告了。由于这个女人揭露的证据非常有力,范升因此被革职拿问,关进了大牢。杨政听说之后,决心营救老师。可是,范升犯的是死罪,一般的方法肯定是不行。他眼珠一转,立即想出了一个主意。

他赤裸着上身,用弓箭穿透自己的耳朵,然后抱着范升年仅三岁的儿子,躲在在皇帝经常走的御道旁边。这一天,刘秀的马车从道路边经过。杨政一手持着状子,一手抱着孩子,从草丛中奔出,跪在道路中间,拦驾为老师鸣冤。他一边叩头,一边大声高喊:“草民杨政之师范升,一辈子娶了三次妻,却只有这一个儿子!他今年才三岁,如果杀了范升,难道陛下不觉得他可怜吗?!”

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8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雪域桃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第18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