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既然如此,那么刘秀为什么要如此重用吴汉呢?他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除此而外,又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在天下大乱、四海沸腾的时代,自己要想统一天下,建功立业,他不得不暂时重用吴汉这样的人。

刘秀用人,一向是“亲者严,疏者宽”。他越是真正信任的人,官爵往往很低。相反,越是需要安抚、警惕的人,刘秀越是给的官爵高。不仅是冯异,铫期、祭遵、王霸这些早期老臣,对他刘秀的耿耿忠心,真是天日可鉴,不容置疑!他们不计个人名利,兢兢业业、克尽职守,这一点,刘秀是深知的。正是因为刘秀知道他们的品质,因此在封赏官爵之时,对于这些人都不太多考虑。

事实上,刘秀手下的这些大将,越是被授予高官显爵的,刘秀越是不放心。比如,刘秀对于吴汉、景丹、耿弇三人,尤其是不放心。

不放心归不放心,该重用还是要重用。在刘秀的姑息迁就之下,吴汉长期执掌军务大权,使得汉军军纪败坏的问题久治不愈。刘秀在军中时,吴汉不敢放纵。等到独自作主领兵在外时,就肆无忌惮,大开杀戒,肆意横行。因此,吴汉的这些毛病,除了刘秀之外,无人敢于过问。

其实,就吴汉本人来说,也有他的苦衷。纵兵抢掠的恶习在汉军中早已司空见惯,相当普遍,这种现象刘秀非常清楚。但是,吴汉从幽州一带征集了五万突骑,这是汉军的主力,也是刘秀扫平群雄、平定天下的最大资本。打仗还要靠他们,不便管得太严。因此,刘秀对于这种情况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际上处于一种半放纵的状态。也就是说,打仗的时候,将军、士兵们可以发点财,甚至可以抢一点东西,只是不要太过分就行。刘秀何尝不想让自己的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士兵的素质参差不齐,根本做不到这点。对于刘秀来说,这也是实在没办法的事情!

类似的还有景丹、耿弇。这些将领都是在北边诸郡长大的,所带领的士兵也是北部各郡人。北边的人靠近匈奴、乌桓、鲜卑地区,深受胡地风气的影响。当时洛阳朝廷刚刚建立,国库里根本没几个钱。打了胜仗之后,如果不允许抢东西,拿什么给这些人发军饷?如果不允许这些士卒们在适当范围内抢一点东西,很难驾驭。吴汉、景丹、耿弇等人,正是基于这一点原因,才有意适当放纵士兵抢掠。但是,这个放纵的限度有大有小,就看各个将领们治军的风格、方法了。

随着汉军人数的不断扩充,军纪问题越来越严重。刘秀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整顿纪律。因此,在河北时期,刘秀就先后任命祭遵、岑彭为刺奸将军、廷尉,负责掌管督察军纪工作。军纪败坏的问题,吴汉所部最突出,刘秀也是心知肚明。任命祭遵做刺奸将军,就是针对军中的这种恶习的。因为祭遵为人铁面无私,连刘秀身边的亲信侍卫都杀了,而且是先斩后奏。因此,祭遵在大军之中时,诸将等人还有些忌惮,不敢太放肆。此时,祭遵不在吴汉的大营之中。就是他在,也未必能够管得住这些骄兵悍将!

(十四)惊涛骇浪

刘秀在定都洛阳之后,位居天下正中,他以“复兴汉室”为旗帜,与四方群雄逐鹿中原。既然打出了“汉室正统”的旗号,就成了群雄的“众矢之的”,所受到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到了建武二年春之后,随着形势的急剧变化,刘秀的战线越来越长,作战困难程度也越来越大。

随着彭宠、邓奉相继反叛,他的战线由原来的西线、东线两条扩展为东、西、南、北四条。建武三年(西元二十七年)闰正月,刘秀在宜阳全歼了赤眉军二十余万主力之后,形势逐步得到了改观。然而,中原形势依旧复杂,犹如一团乱麻。中原大地,河南河北,大江南北,到处是烽烟滚滚,刀兵相见。

西线方面:征西大将军冯异正在关中和延岑集团进行着激烈的较量。由于粮食缺乏,全军断粮,已经在开始采摘野果、野菜充饥……

东线方面:梁王刘永已经、青州流民军首领张步分别盘踞在睢阳、剧县一带,声势极大,而且双方还有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自己的意象。还有前更始政权的大将苏茂,檀乡、五校流民军首领董宪、佼强等部在徐州以及睢阳以南活动,割据一方。

北线方面:情势更加不妙。彭宠的势力越来越大,军队也越战越强。幽州牧朱浮频频告急。除了上谷郡在忠于刘秀的太守耿况手中之外,河北边陲诸郡逐渐萌生出叛降彭宠的迹象。

南线方面:南线方面:邓奉、董䜣、延岑、秦丰、李宪等各路势力如日中天,杀气腾腾。秦丰、田戎等人的军队在荆、楚一带,声势震天。盘踞在庐江(今安徽省舒城县)一带自称“淮南王”的李宪也有部众十余万。尤其是邓奉、董䜣两路叛军,势力最为强劲。董䜣占据了堵乡(在堵阳附近,堵阳在今河南方城县东),与邓奉联通声气。而邓奉则在全力围攻宛城。由于长久被围,宛城汉军守将坚镡几乎以及弹尽粮绝,形势危急。而南征汉军主将岑彭屡为邓奉所败,自身难保,举步为艰。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敌人要一个一个地消灭。对于形势的严峻性,刘秀早已是洞若观火。但是,他仍然表现的非常沉着。在分析了敌情之后,他有条不紊地进行部署,试图慢慢地扭转不利局势。

在刘秀的战略中,各条战线按照重要性依次排列是:西线、南线、东线、北线。

首先当然是西线。这里当然是刘秀的“重中之重”,绝不允许有任何闪失,必须首先重点解决。对于征西大将军冯异的能力与忠诚度,刘秀是完全放心的。他认为,只要冯异能够收取关中,确保洛阳西翼安全,其他地方就是塌了天也不怕!为了解决西征军的吃饭问题,刘秀火速派南阳人赵匡为右扶风太守,千里迢迢地将军粮送到了长安前线,为西征军提供了粮食保证。

其次是南线。为了解宛城之围,他急命建威大将军耿弇、破奸将军侯进分率黾池、宜阳汉军南下,做好紧急增援岑彭南线汉军的准备。同时,又严令岑彭加强防御,全力保持南线的稳定,不要使战局发生大的波动。他还叮嘱岑彭:“告诉坚镡!再坚持几天!等耿弇、侯进两部会齐,朕要御驾亲征!”

第三是东线。为了遏制刘永、张步势力的发展。这年的正月,刘秀除了严令虎牙大将军盖延继续加紧围攻睢阳以外,也加紧了对青州、徐州一带的政治、军事攻势。刘秀再次派大司徒府司直伏隆之子伏湛为使者,到青、徐一带去宣慰,招降盘踞在青州剧县一带的张步。

最后才是北线。对于幽州战场,刘秀认为不过是“癣疥之忧”而已。而且,他还认为彭宠器宇偏狭、胸无远略,不足为虑。对于朱浮的多次求救请求,坚决予以驳回:“自己惹出的事,自己想办法!” 与此前一样,刘秀依旧采取完全的“鸵鸟政策”。

由以上部署可以看出,为了确保西线的安全,刘秀不得不作出了重大的战略牺牲。

在围歼樊崇的准备过程之中,南线的坚镡、北线的朱浮、东线的盖延,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尤其是坚镡、朱浮二人,分别困守在宛城、蓟县之中,随时都有被邓奉、彭宠叛军滔天巨浪吞没的可能。然而,在坚镡、朱浮二人的拼死防守之下,宛城、蓟县两座孤城岿然不动,为刘秀全国战略的实现减轻了压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与空间。

特别是坚镡的死守宛城,极为关键。否则的话,邓奉、董䜣两路叛军就会南北会师。假如他们乘胜北上,洛阳的南大门就危险了!

因此,刘秀在解决了西线问题之后,按照既定的战略次序安排,必须要遏制南线邓奉盘踞的疯狂攻势了。为了确保南征万无一失,就必须先把准备工作做好。他一面催促耿弇、侯进二人整顿人马,即刻南下。又令伏湛准备粮食器械,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就在刘秀紧锣密鼓地准备御驾亲征邓奉之时,北线的朱浮却再也守不住了。

本来,刘秀早已明确告诉朱浮以及河北各地守将,稳定压倒一切。对于彭宠的叛乱,尽量维持目前的局面,能坚持一天算一天。他甚至申明:即便是消灭了樊崇之后,自己暂时也不打算在北边用兵。然而,由于迟迟得不到增援,幽州各地的一些太守顶不住彭宠的进攻,开始加如了叛军的行列,成了刘秀的敌人。

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0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雪域桃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第10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