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闻言,感激涕零,跪下拜谢:“小臣得蒙大命,得以鞭策托身陛下。始遇陛下于宜秋,后会昆阳,幸赖灵武,辄成断金。刘圣公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刘秀笑着说: “朕适才是与廷尉闲谈说笑罢了,快快请起!朕见了廷尉,不忧南方矣!”
过了几日,刘秀召集满朝公卿举行朝会。他指着王常对众臣说:“这位就是王常!当年,他以一介匹夫之身,激昂大义,奋兴义兵。又明于知天命,协助大司徒斩杀甄阜、梁丘赐。正因为如此,刘圣公封他为为知命侯!王常与朕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相识相交,恩谊深厚。”群臣会意,奏道:“王常将军功勋卓著,理应加封。”于是,刘秀任命王常为左曹,封山桑侯,又给予了许多特别的赏赐。
为了剿灭洛阳西北部一带的流民军,在击溃了魏郡的“檀乡军”之后,刘秀解决洛阳周边的流民军。这次,他诏命王常为汉忠将军,与骠骑大将军景丹、建义大将军朱祐、征虏将军祭遵、骑都尉王梁、臧宫一起,从魏郡挥师南下,清扫洛阳以西、以南之敌。出于对王常的高度信任,此次出征,虽然不设主将一职,刘秀特命王常有监督节制诸将之权。随后,大军渡河,向盘踞在洛阳西南地区的弘农、柏华流民军发动了进攻。
几天之后,王常、景丹等人率领大军取道箕关南下,先后进入河东、弘农二郡境内。面对汉军的进攻,流民军也不示弱,他们也在拼死抵抗。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作为大军先锋,第一个向敌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祭遵挥舞长剑,身先士卒,跃马而出,率领步兵冲在最前面。
前锋交手之后,流民军大败,死伤无数。随即,景丹所率的汉军突骑发动了冲锋,准备将其一举歼灭。流民军见势不妙,万箭齐发,力图狙击汉军的进攻。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骑在马上,冒着雨点一般的弩箭,奋不顾身地率军冲锋。不料,突然一枝弩箭飞来,正好从他的腮帮中穿过。顿时,祭遵的左右面颊上出现了两个大洞,牙齿也脱落了几颗,血流如注。祭遵大叫一声,翻身落马。部下慌忙救起,准备扶他回营。
祭遵大怒,负痛而起,对部下怒目而视,他吐着血沫子,推开侍卫喝道:“国家大将,岂能临阵脱逃?!”他强忍剧痛,再次上马,用含糊不清的声音,挥剑喝令部下:“给我冲!违令不前者,杀无赦!”汉军士兵们看到祭将军如此英勇,士气大振,精神百倍,奋力向敌军发起总攻,大破敌军。弘农、柏华二部流民军主力被彻底打垮,余部走散。
在刘秀的全力防御之下,洛阳朝廷的局面虽然依旧严峻,但是从总体上看,还算平稳。
在此期间,刘秀不断接到幽州牧朱浮从蓟县发来的告急文书。朱浮困守孤城,已经好几个月了。自彭宠反叛以来,朱浮是吃尽了苦头。在他与上谷太守耿况的共同努力之下,朱浮不仅打退了彭宠的多次进攻,而且还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从此,双方在蓟县、卢奴一线展开了拉锯战,互有杀伤。
然而,彭宠虽然暂时受挫,他的实力依然很强。幽州形势,依旧混沌不清。一向狂妄自负的朱浮,满以为自己的求援奏章送达洛阳之后,刘秀肯定会与以前一样“御驾亲征”,亲自前来救他。可是,朱浮足足等了半年,也没见到援军的一兵一卒。望眼欲穿的朱浮,一直等到八月份,才等到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游击将军邓隆。朱浮对刘秀非常不满:“圣上,这就是你的不对了。纵然你看不起我朱某人,不愿亲自来救我,好歹派个吴汉、耿弇、景丹之类的来也行啊?怎么叫一个無名小卒前来,这有用吗?”不过,听到邓隆率领汉军万余人北上的消息,朱浮还是离开了蓟县出镇卢奴,准备接应邓隆北上。
可是,邓隆到了幽州境内后,却将军队驻扎在潞城之南,与朱浮相距百里以上。他的设想是,与朱浮一南一北,伺机与彭宠决战。即便不利,也可以相互倚为声援。
部属完毕之后,邓隆派信使火速南下,飞驰洛阳禀报军情。刘秀听完信使的汇报,拍案大怒,厉声责问信使:“邓隆真是个混帐!两军相距百里之遥,如何相互支援?!”信使战战兢兢地说:“小臣这就回去禀报邓将军,宣达陛下的旨意。”刘秀长叹一声:“唉!晚了!以朕来看,等你回去之时,邓隆早就被击破了!”
果然不出刘秀所料,深通兵法的彭宠,岂能错过这个“各个击破”的绝佳机会?他以主力临河围困住邓隆,然后派三千轻骑兵迂回到邓隆军背后,前后夹击,邓隆军大败,全军溃败。信使赶回潞城之时,果见邓隆已败。至此,他由衷地佩服:“陛下真是料事如神啊!”
而朱浮在雍奴听说邓隆军被围,急忙出兵驰援。由于雍奴城距离潞城太远,走到途中,邓隆军已经溃散,于是收军回城。从此,朱浮在蓟县、雍奴坚守一线,与彭宠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对峙。
对于幽州,刘秀已然无力过问。刘秀周边的敌人,如同蝗虫一般密集。至于朱浮的死活,全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八月中旬,五校军流民军再次来犯,进入魏郡内黄县。刘秀再次亲自披挂上阵,率领大司马吴汉、骠骑大将军景丹、建威大将军耿弇、建义大将军朱祐、执金吾贾复、偏将军冯异、强弩将军陈俊、汉忠将军王常、骑都尉臧宫等汉军诸将出征,对其迎头痛击。
二十六日,刘秀抵达内黄县,亲自坐镇指挥,迎战来犯之敌。汉军前锋与流民军在羛阳遭遇,吴汉等人大破五校军,招降其众五万余人。不料,南阳方面又传来紧急军情,堵乡人董䜣率军袭取了宛城,逮捕了刘秀委派的南阳太守刘驎,据城反叛。叛乱发生后,本来就形势不稳的南阳郡再次告急!
刘秀得报,急令大司马吴汉率领扬化将军坚镡、右将军万修等人率领主力掉头星夜南下,驰援南阳。几天之后,正在指挥士兵打扫战场的刘秀,却突然接到了来自代理大司徒伏湛从京师洛阳发来的两份紧急奏报。
第一封,报告了破虏将军邓奉反叛。奏报中详细报告了吴汉南下之后的情况。奏章中说,扬化将军坚镡已于八月末奇袭宛城,击败了董䜣,夺回了城池,董䜣逃回堵乡。此后,吴汉又率军接连攻克了宛城、涅阳、郦县、穰城、新野等地。不料,破虏将军邓奉却在新野率部造反,他击败了吴汉,将其物资、粮草全部抢劫一空。由于无粮,吴汉业已被迫率部南撤。
刘秀对此大吃一惊,正在苦思对策。正当他在绞尽脑汁、殚精竭虑地考虑如何对付邓奉之时,突然又接到了伏湛送来的第二封紧急奏报:邓禹在关中一带屡战屡败,已经断粮。赤眉军樊崇部也由于粮尽,打算东归青、徐。樊崇的部下大将苏况,已经攻破了首府弘农县,俘虏了弘农太守,西线告急!刘秀脸色大变,立即下令火速启程南归洛阳。九月二日,刘秀抵京。由于军中无人,他只好急命卧病在家的骠骑大将军、栎阳侯景丹出征。景丹强撑病体,勉强前往弘农军中赴任。十几天后,弘农方面传来了景丹病故的消息。
刘秀得到景丹的死讯,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拆东墙补西墙”,他急调正在围困霍阳山的征虏将军祭遵撤围,率领本部人马立即西进,前去接替景丹。祭遵没有辜负刘秀的希望,他到任后,在弘农一带与弘农、柏华流民军大战数次,全部获胜。一度极度危急的西线方面,终于稳定住了。
到了这年的十一月之后,刘秀对于这些文书是一概不理了。他正在面临着难局:樊崇所部接近三十万赤眉军,正在向东猛扑过来,这股东来的狂飚劲旅,已经逼近弘农郡了!刘秀不得不命偏将军冯异接替邓禹,前往弘农狙击。又紧调破奸将军侯进等驻屯新安,建威大将军耿等驻屯宜阳,准备截断赤眉军的归路,打算对其全歼!
到了这年的冬天,随着告急文书如同雪片一般飞向洛阳,宛城的坚镡、蓟县的朱浮、长安的邓禹、睢阳的盖延、荆州的吴汉等人,哪个不向伸手要粮食?哪个不向刘秀请求支援?此刻的刘秀,哪里还有预备队可派?他能够保住洛阳就不错了!
面对如同乱麻一般混乱的战局,刘秀真是焦头烂额,情况相当的狼狈。但是,有一点刘秀很清楚:邓奉、彭宠、刘永等人不过是“癣疥之忧”而已,樊崇的赤眉军,才是心腹之患!只要吃掉了樊崇的“大龙”,其他的这些小蟊贼,根本不足挂齿。消灭他们,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因此,刘秀咬紧牙关,对于各地的请援要求一律驳回: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坚持就是胜利!
在挨了对手们的几记重拳之后,刘秀没有倒下,总算是摇摇晃晃地站住了。
建武二年十一月之后,在新任征西大将军冯异的顽强聚集之下,汉军终于缓过了气。在冯异的拼死博杀之下,西线汉军连续取得了弘农、崤山、黾池大捷,对樊崇进行了沉重的打击。刘秀全歼赤眉的战略目标终于就要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