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浮在将彭宠破口大骂了一顿之后,又在信中严厉警告彭宠:“如今你这么愚昧狂妄,还以六国自比。在战国七雄争霸时期,哪个诸侯国没有几百年的深厚根基,哪个诸侯国不强盛。他们都占据着方圆数千里的土地,拥兵百万,拥有数十座名城大郡,因此才能够矗立几百年之久。现如今,你悄悄你自己的实力,你占据了几里地方?拥有了几做名城?你怎么就敢以以区区一个渔阳郡而结怨天子?你的这种做法,真好比是河滨之人手捧着泥土,打算堵住孟津边上的滔滔黄河水啊!足见你是何等的自不量力!”
看了这封夹枪带棒、咄咄逼人的信,彭宠肺都要气炸了:你死到临头,还敢嘴硬!他喝令士兵:“破城之后,给我剥下朱浮的皮!将他随尸万段!”朱浮见自己的信发出之后,不但没有起到劝降的效果,结果却是适得其反,这下才慌了神。在一面手忙脚乱地抵抗的同时,赶紧派人杀出重围,向洛阳的刘秀告急求援!
彭宠在渔阳举兵之后,还以重金、美女与匈奴人联系,请为外援。同时,他还分兵四出,攻略各地。彭宠在围攻蓟县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开展联络援兵的活动。他分派各路兵马到上谷、广阳、右北平等幽州各郡去劝降。彭宠多次派使者带着厚礼到上谷去见耿况,劝说他跟着自己一起干:“刘秀听信小人谗言,陷害忠良,赏罚不公,跟着他有什么前途?还不如跟着我一起干!”
对于彭宠的劝降,耿况嗤之以鼻。他怎么可能上彭宠的贼船呢?自己的儿子耿弇在刘秀手下做了高官,前途无量,自己升不升官又有什么关系呢?耿况根本不听彭宠的话,多次将带队的使者斩首,让其余的人回去告诉彭宠不要再来劝说了。彭宠见耿况如此不识抬举,大怒:“既然不肯一起干,老子就灭了你!”彭宠分兵向上谷进攻,双方就此展开了激战,打的不可开交。
从此,幽州境内的代郡、上谷、涿郡、广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玄菟、乐浪等其他九郡,由于促不及防,在遭到彭宠叛军的突然攻击之下,疲于奔命,穷于应付,顿时乱成了一锅粥。另外,彭宠还派兵南下,饮马易水河边,隐隐有觊觎冀州之意。仅仅安宁了不到一年的幽、冀两州,再次被拖入了纷飞的战火之中……
就这样,由于刘秀的失误,在多种复杂的因素共同作用下,本来已经大体安定的北部诸郡再次陷入了战乱之中……
二月末,刘秀刚刚从河内郡的修武县慰劳吴汉回到洛阳。此前的几天,军中刚刚发生了一件朝野震惊的大事,让他震怒不已。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正月,刘秀命大司马吴汉为主将、大司空王梁等九人为副将,率领汉军主力北上,前去魏郡围剿檀乡流民军。很快,吴汉就在漳水边上一举击溃了对手。随即,吴汉又率领诸将在邺城之西围歼流民军黎伯卿部。这一仗,吴汉再次获胜,总共招降了十万余人。
正月十七日,刘秀得到捷报,非常高兴,立即派使者持玺书到军中慰劳。二月十六日,刘秀亲自赶到河内郡修武县慰劳全军将士。对于吴汉的表现,刘秀非常满意,准备命他率军班师南下。临走之前,又命王梁、杜茂率本部军队留下,继续肃清魏郡、清河、东郡三地的小股残匪。
为了统一全军的军事指挥,他下达了一份诏书:从此以后,凡是涉及征兵、作战等军事诸务,一律归大司马吴汉安排指挥,其他官员一律不得擅自行事。违者严惩不怠!
大司空王梁却为了追求效率与刘秀开始顶起了牛。当时,为了确保兵源充足,在情急之下,王梁没有报告刘秀便擅自征发野王县的民众,组成民兵军队前来助战。刘秀发现后,立即诏敕王梁,令其遣散民兵归县。然而,王梁却认为: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便宜从事。好不容易聚集起来这么多人,却要遣散,不利于围剿工作。
刘秀得报,勃然大怒:好你个王梁!身为大司空,竟然公开抗旨违命!朕刚刚下达了军事工作由吴汉统一负责的诏书,你就敢顶风违纪,你的眼里还有朕吗?这还了得!想到这里,一股无名火涌上了心头,他招来尚书宗广,严肃地吩咐:“持节到王梁军中,将王梁的首级砍下见朕!”宗广到了王梁军中,了解到了实际情况,感到王梁对朝廷的一片忠心,不忍心杀他。于是,他冒着自己也被同罪的危险,只是将王梁拿下,装进了槛车,然后将其押回京师洛阳交给刘秀亲自处置。
王梁被押解到了洛阳之后,听了宗广的解释,刘秀的气也消了大半,下令免除了王梁的死罪。不过,刘秀还是罢免了他的大司空官职。二月十九日,刘秀颁诏,晋升太中大夫宋弘为大司空,取代了王梁。
死罪虽免,活罪难逃。王梁的才能,刘秀并没有忘记。一个多月之后,刘秀重新任命王梁为中郎将,兼行执金吾事。命令他北守箕关,前去围剿赤眉军一部。王梁死里逃生,这次又是戴罪立功,自然是格外卖力,很快就将当地的流民军收降。
二月末,就在刘秀从回到洛阳不久,幽州方面的八百里加急求援奏章飞抵洛阳。
刘秀看了朱浮的奏章,气的脸色铁青,心中痛骂朱浮:朕派你到北边做州牧,原本是让你做一只看家护院的狗,你怎么变成了一只蠢猪?!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幽州十郡大乱,战火纷飞,显然是刘秀不愿看到的。他急命上谷太守耿况出兵南下,骚扰彭宠的后方。此外,他又命游击将军邓隆在冀州加紧部署防线,防止彭宠分兵南下进入冀州。然而,刘秀在作出了这些部署之后,却并没有派出一兵一卒的援军北上。刘秀只是派人严令朱浮死守蓟县,竭力抵抗,并让人严词斥责:“朕让你好生照看幽州,你怎么给朕惹出这么大的乱子?你自己惹出的事,自己解决!”
朱浮得到刘秀的答复,顿时傻了眼。他万万没有料到自己等来的竟然是这样一个结果。他心中懊悔不迭,暗暗叫苦:早知如此,就应善加抚慰彭宠,何必苦苦逼迫于他!
世上什么药都有,就是没有后悔药。朱浮虽然惊恐万分,却没有乱了方寸。他还真是个人物,为了保住性命,紧急下令蓟县总动员,发动了一切可以组织的力量拼死抵御。在朱浮的防御之下,蓟县虽然危急,却总算是苟延残喘,没有立即陷落。在朱浮的竭力自救之下,彭宠竟然一时拿他并没有太好的办法。北线的形势,一片混沌……
刘秀为什么不肯出兵北援呢?这主要是当时的情势所决定的。
一是刘秀的战线太长,物资供应困难,兵力严重不足。为了夺取天下,他必须通盘考虑。他的战线太长、战区面积太大,他实在无力北援。东起睢阳,西至关中,南到南阳,北到渔阳。四个方向,到处是在打仗。如此辽阔的区域,几千公里的漫长战线,如果同时开战的话,刘秀如何吃得消?别的不说,单单是粮草供应、新兵征集两项,就够他忙活的了。
二是因为北线已经不是刘秀的战略重点。西、南、东三线才是刘秀的战略重点所在。他的目光绝不能盯着一个幽州局部,不能为一城一地的得失而考虑。此刻,他在加紧西征的同时,主要是加紧了对中原地区,特别是洛阳以南、以东地区的经营巩固。如果抽调主力北援,则中原空虚,敌对势力必然反扑,不仅会对京师洛阳产生重大威胁,而且这种“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显然不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如果都像这样干,何时天下才能够统一?难道打仗要打到须发皆白为止吗?
为了保持全局战略的实现,刘秀不得不忍痛放弃北援的计划。彭宠叛乱爆发之后,刘秀已经做好了幽州十郡全部陷落的准备。对此,他也感到十分无奈,他的意思很明白:朱浮!朕已经无能为力了!要想活命,全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此外,刘秀迟迟不让当年给自己立下大功的彭宠、耿况进入中央政府任职,是饱含了深意的。
对于包括吴汉、景丹以及彭宠、郭况等在内的功臣、大将,刘秀在心里都是很忌惮的。当时,汉军中猛将云集,吴汉、景丹、耿弇等人都是能征善战,而且足智多谋。对于这些位高爵显,而且手握重兵的将军们,刘秀都不放心。谁敢担保他们当中不会有人不起异心?如果他们团结成铁板一块,共同对付自己,那该怎么办?如何将这些人牢牢控制住?如何让他们服服帖帖地听自己指挥?这是一个历代帝王特别是开国君主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刘秀之所以迟迟不提拔彭宠,不肯调他到中央来任职,原因有二:
一是对于彭宠实在没法安排合适的职位了。
彭宠的老部下吴汉、王梁已经被分别任命为大司马、大司空,三公之中占据其二。彭宠要是到中央来,往哪里摆?刘秀觉得,自己对他彭宠已经够意思的了:大将军、渔阳太守彭宠,加封建忠侯,你还想怎样?难道想当异姓王吗?分封异姓王,这不仅违反高祖的祖训,而且刘玄就是在这个问题上栽了大跟头,教训还不够深刻吗?因此,刘秀是绝对不会再封异姓王的。
二是为了避免出现小集团坐大,各行其是的局面。
彭宠如果进了中央任职,有可能将吴汉、王梁、盖延等人重新笼络在麾下,成为“渔阳系“的总首领,从而对自己的地位产生威胁。而且,吴汉的部队骑兵是最多的,仅仅是突骑就达到了五万人左右。再加上王梁足智多谋,盖延勇冠三军,刘秀如何能够睡的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