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朱鲔的身影出现在了谯楼边上。他一见来者是岑彭,不禁吃了一惊,喝道:“岑彭!你来干什么?”岑彭道:“大司马!几年不见,您一向可好?岑某在此有礼了!”朱鲔冷冷地道:“这不是岑彭吗?你来干什么?” 岑彭闻言,也不客气,朗然说道:“大司马!请听岑某一言!几年前,岑某给您牵马扶蹬,跟着您南征北战,这些事,不知大司马还记得吗?”朱鲔道:“你不是投了萧王了吗?如今你我是仇敌,说这些干什么?”岑彭道:“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当年,若不是大司马的提携,我岑某人哪里会有今天!大司马的大恩,岑某真是无以为报啊!” 朱鲔闻言,立即明白了:“岑彭!你今日是来做说客的吧?挑有用的话讲,少罗嗦!” 岑彭昂然道:“大司马何处此言?岑某今日到此,是为了给大司马指一条保全宗族性命的明路!岑某见大司马一时迷惘,困守孤城。岑某不忍心看到恩公陷于绝境而不救,因此特来拜见。”朱鲔默默地不吭声。岑彭道:“大司马!您是当世豪杰,难道还没看清楚天下大势吗?现如今,赤眉已经攻破了长安。淮阳王张卬、穰王廖湛、随王胡殷这三个异姓王,也都已经在长安联合造反了!刘圣公大势已去,早已是自身难保了。现在,您为他卖命守城,还有什么意义呢?眼下,我们的皇上受命于天,平定燕、赵,尽有幽、冀之地,百姓归心,贤俊云集,亲率大兵,来攻洛阳。天下之事,大局已定。您现在即便婴城固守,还在等什么呢?您为什么不献城归顺圣上呢?难道等着城破之后,举族被诛吗?”
朱鲔沉吟良久,缓缓答道:“当年,大司徒刘伯升被害,我朱鲔是主谋之一!我曾经也劝过皇上不要让萧王刘秀去河北宣慰。现如今,我自知罪孽深重,不是不想投降,而是不敢投降啊!”岑彭大笑:“呵呵!大司马!原来您是为了这个啊!当今的圣上恢廓大度,志在复兴汉室,怎么会计较这些陈年旧事呢?”朱鲔道:“岑彭!你说了不算!你回去转告萧王,就说朱某不是不愿降,而是不敢降啊!”
岑彭听了朱鲔的话,心中有了底。他立即返回营地,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禀报了刘秀。
刘秀听了,慨然道:“举大事者不忌小怨。朱鲔如今如果能够献城投降,就是为国家立了大功啊!非但官爵可保,宗族亦可获全。对于为国家立下大功之人,朕又怎么会因私仇杀他呢!你去告诉朱鲔,河水在此,朕绝不食言!”
岑彭领命,再次赶到城下,在城下呼叫:“大司马!请出来答话!”一会儿,朱鲔再次出现在了城头。岑彭道:“圣上传下旨意:‘朱鲔若降,即是为国立功。官爵可保,宗族可全。河水在此,朕绝不食言!’”岑彭又道:“大司马!这下您放心了吧?”
朱鲔沉默良久,说道:“岑彭!你要是有诚心,就爬上城来!”话音方落,一根绳索从城上甩下。岑彭二话没说,顺着绳子就往上爬。爬到半截,朱鲔道:“你不必上来了!萧王的心意,朱某已经知晓了!你且回去,等本官准备一下,五天后,朱某率众出降!”
五天后,也就是九月二十六日,朱鲔做好了一切准备。他在临行前,将苏茂等几位心腹大将叫到跟前:“你们要守好城池!一定要等我回来。如果我回不来,你们就带领人马撤出洛阳,南下投奔郾王尹尊去!我的话,你们听清楚了吗?”苏茂等人拱手答道:“谨遵将令!”
此刻,岑彭已经带着欢迎队伍来到北门外。朱鲔带着几个亲信出城,与岑彭会面。然后,朱鲔命人把自己用绳索捆绑起来,把头发解散,披在脸上,由岑彭押着,去汉营地中拜见刘秀,向他叩头请罪。刘秀一见,连忙将朱鲔搀起,亲手为他解开绳索,温言抚慰:“朱将军是国家忠臣,何罪之有?快快请起!”然后转脸训斥岑彭:“岑彭!你是怎么搞的?还不赶紧给朱将军更衣!用饭之后,连夜送将军回城!朕的话,你听清楚了吗?”岑彭会意:“小臣遵旨!”当天夜里,朱鲔就被岑彭礼送回城。
次日(九月二十七日),朱鲔率将军苏茂以下二十余万人马出城投降。刘秀下诏:任命朱鲔为平狄将军,加封扶沟侯。从此,朱鲔不再领兵打仗,全国统一后,被刘秀任命为少府官员,累世传袭,绵延不绝。
经过接近三个月的努力,汉军终于拿下了洛阳。刘秀入城后,立即出榜安民,宣谕百姓。对于汉军中比较严重的军纪败坏问题,刘秀一直深恶痛绝,也是他最担心的事之一。刘秀早有将洛阳定为京师之意,如果连京师之中都无法无天,如何得了?为了防止士兵荼害百姓,他一入城就立即下诏将侍御史杜诗调到洛阳来,专职负责督察军风军纪。
杜诗字君公,是河内郡汲县人。此人很有才能,年纪轻轻就做了河内郡的功曹。在任期间,时人称赞其为政公平。刘玄即位后,将他征辟至大司马府为掾吏。建武元年,刘秀登基后,将杜诗招徕到自己身边任职。在短短几个月之中连续升迁三次,最后任命其侍御史。杜诗是一个执法如山、敢作敢为的人。安排他负责纠风工作,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从某种意义上说,刘秀就是要“杀鸡儆猴”,给那些违法乱纪的将军、士兵们一点颜色看。
果然不出刘秀所料,汉军入城后果然闹出了乱子。有相当一部分将领纵容部下士兵肆意抢劫市民财物,有的甚至亲自带领士兵上街公然抢劫老百姓的财物,黎民百姓叫苦连天、愤怒不已。杜诗得报,立即上街巡视,准备找几个“榜样”开刀,狠刹这股歪风。
这天,正在大街上巡视的杜诗,撞见了一个将军带着几个士兵正在抢东西。杜诗一见有人竟敢顶风违纪,不禁大怒:“你们几个,真是好大的胆子!来人,给本官拿下!”几个武士立时上前将几个违纪士兵捆了起来。这些骄兵悍将,被捆了起来还不老实,嘴里嘟嘟囔囔:“放开!放开!”杜诗喝问领头的将军:“你叫什么名字?难道不知道抢劫是死罪吗?” 将军模样的人答道:“老子是萧广!怎么了?”杜诗大怒:“萧广!你好大胆!还不叩头请罪!难道想找死吗?!” 萧广道:“你算是那根葱?老子是在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怕你个鸟!”随着杜诗一声令下:“来人!给本官把他砍了!”刹时,萧广的人头落地!士兵们看到将军被杀,吓得面如土色,纷纷叩头求饶:“大人饶命!我等再也不敢了!”杜诗按照军规将几个士兵重责一顿,并宣示内外。
杀了萧广,杜诗立即进宫将详情禀报了刘秀。对于杜诗的断然举动,刘秀非常赞赏。他大会群臣、诸将,当众召见杜诗,赏赐给他以“棨(qǐ)戟”。棨戟是古代官吏出行的一种仪仗,木制形状似戟,凡是持有“棨戟”者,如皇帝亲临,对于违法乱纪者,有“先斩后奏”之权。吴汉等将领看到刘秀如此器重杜诗,也看到了萧广的下场,。不禁心生忌惮,赶紧严令部属不得在洛阳城里乱来。
从此,洛阳城里的士兵一看到杜诗出巡时的“棨戟”,就像老鼠见到了猫一样,就马上远远地回避,再也不敢在城中为非作歹。在刘秀强力整顿之下,汉军的军纪问题虽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总算是有了一定成都的改善。起码在刘秀的眼皮子底下,这些骄兵悍将们再也不敢肆意乱来。动荡了多年的洛阳城,终于就此安宁了下来。
十月十八日,刘秀将夫人郭圣通等家眷从邯郸接来,入住洛阳南宫。至此,刘秀即定都洛阳,号令四方。全国统一后,刘秀及其子孙也一直以洛阳为都城,一直延续了一百七十多年。
洛阳虽然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但是争衡天下,建功立业,在德而不在险。当年,吴起与魏武侯浮于西河,吴起对魏武侯就深刻地阐述过这个道理。往远说,秦朝以关中之险而不修德施惠,仅传二世即败。往近者说,刘玄盘踞长安,腐败荒淫,不到一年就彻底失败。可见,在天下大乱之时,应以获取民心、取信于民为首要任务。古语说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几乎所有的天下豪杰都知道,但是落实到行动上的人却没几个。王莽、刘玄等人就不说了,就是以残暴狠毒而闻名四海的樊崇等人,也都无时无刻不把“行侠仗义、救民水火”挂在嘴边上。然而,天下人不是看你怎样说,而是看你怎样做。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一直在“听其言,观其行。”王莽说的天花乱坠,最终还是不免身首异处、举族覆灭。对于这点,刘秀的理解,比同时代的群雄豪强的理解都要深刻得多。刘秀后来能够取得天下,决不是偶然的。因为在天下群雄之中,只有刘秀在扎扎实实地去做,踏踏实实地靠诚心去实践。他不以杀人多为能,不以占据的地盘大为荣,不以所处的地域肥瘠为忧,而是以能否获得天下人的支持、拥戴为虑。这就是刘秀在乱世之中最终脱颖而出、统一天下的关键所在。
定都洛阳,是刘秀一生中所经历的最重大事件之一。他以惊人的军事谋略和高超的政治智慧,使更始政权的洛阳守军二十余万不战而降。智取洛阳,不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损失,而且极大地增强自己的力量。占据中原沃土,打出汉室正统旗帜,号令四方,是当时最佳的策略。对于雄心勃勃、豪情万丈的刘秀来说,夺取了洛阳之后,扫平群雄、统一天下的时机逐渐成熟了……
(二)心事重重
建武元年九月二十六日,更始政权的洛阳守将朱鲔率众出降。刘秀在等待了近三个月之后,终于拿下了洛阳。
打下了洛阳,总算是可以歇一口气了。可是刘秀还有一件心事萦绕在心头,令他非常担心:阴丽华在哪里?大姐刘黄、三妹刘伯姬在哪里?当年在舂陵一同起事的那些弟兄们呢?他们还活着吗?现在哪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秀那些失散已久的亲属们慢慢地有了消息。
第一个前来投奔他的是定陶王刘祉。原来,几年前他作为舂陵侯,跟着刘玄西行入关。到了长安之后,他被刘玄封为定陶王。刘祉作战勇猛,一直在外领兵。孺子刘婴、方望等人于临泾反叛之时,他奉刘玄之命率军将其击破,并将刘婴、方望二人杀死。建武元年九月,樊崇打破长安之后,刘玄被迫投降了。此后,刘祉见大势已去,又听说刘秀已经拿下了洛阳,他欣喜若狂,急忙带着残部连夜启程东归,直奔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