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正因为如此,当他接到冯异派人前来约期会战之后,心头大喜,呵呵大笑:“你们的要求,本官准了!冯异!你且来领死吧!来日会战!”

于是,双方在弘农郡华阴县的渭河边上,摆开了战场。

对于这次战役,冯异早就胸有成竹。在会战之前,他早已下令让开华阴以东通往函谷关的通道,引诱赤眉军东去。同时,又秘密派遣了一些精兵勇士,穿上赤眉军的衣服,埋伏在东方的官道旁边。这里是赤眉军东去的必经之路,冯异打算在这里给樊崇设下“绊马索”,猛揍他!

第二天一早,冯异率领大军出寨主动邀战。很快,汉军的前锋部队与赤眉军就交上了手,双方就地开始了激战。起初,赤眉军势大,果然占据了上风,汉军前锋逐渐抵挡不住。冯异不慌不忙,命令中军预备队增援。赤眉军见冯异军力很弱,于是集合大队前来,全力猛攻冯异主力。冯异毫无惧色,率领将士们奋起迎击。

赤眉军虽然人数上占据优势,而汉军却在素质上占据了上风。双方虽然是十比一的比列,却是难分胜负。

双方激战整整一天,在汉军将士的拼死抵抗之下,赤眉军的凌厉攻势逐渐被遏制。双方开始进行残酷的肉搏混战,尸横遍野,难解难分。一直杀到红日西沉,人数占优的赤眉军竟然抵挡不住了,有些力不从心。他们无心恋战,突然又发觉官道已经出现了缺口,急忙决定夺路东去。

冯异不动声色,不紧不慢地在赤眉的背后追赶。当赤眉军大队走到华阴之东的官道之时,汉军的伏兵骤起,赤眉军大乱。由于汉军伏兵的衣服与其类似,加上又是日暮黄昏之时,光线昏暗,赤眉军一时无法分辨敌我,被汉军杀得大败。

在路上,樊崇被冯异设下的“绊马索”摔了一跤,怒不可遏。下令:全军继续与汉军作战!双方在夜幕之中,再次展开了拼死的格斗。正在双方杀的不可开交之时,冯异率领的汉军主力赶到了!由于汉军生力军的加入,再加上赤眉不熟悉夜战,顿时大乱,夺路而走,向东南方向逃去。

樊崇知道冯异不好惹,此刻也慌了手脚,只想逃的越快越好。精通兵法的冯异将军,哪里会放过如此绝佳的掩杀机会?他传令三军:“全军将士,给本大将军紧追!就是贼人逃到天涯海角去,也要追上他!”

樊崇此刻已经顾不上许多了。他带着二十多万赤眉军,不顾冯异的汉军在背后的追击,快马加鞭,沿着弘农郡西部的山道,一路狂逃。在逃了整整一夜之后,赤眉军来到了弘农县(今河南省灵宝市)城下。

函谷关在今天的名气,远远不如山海关、嘉峪关。但是在秦汉时期,它却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关”。在那时,它是关中、关外的界线,也是京师长安的东大门。不过,函谷关的位置与名称在汉武帝之时有一点变化。汉武帝时,楼船将军杨仆因“数有大功,耻为关外民,上书乞徙东关,以家财给其用度。”于是,汉武帝下诏将函谷关东移数百里,改置于新安县,以原来的关称为弘农县,使杨仆成为“关内人”。

函谷关的名字虽然换成了弘农县,但是,它的雄险地势以及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却一点不减当年。弘农城里,驻扎的是汉军名将―――征虏将军祭遵。他早已接到刘秀的诏令,做好了一切迎战的准备。弘农城头,“祭”字大纛高高飘扬,汉军将士众志成城,严阵以待,威风凛凛。

饥寒交迫的赤眉军,哪里敢攻城?樊崇只好下令,沿着城南的崤山向前突破!想过崤山,岂是容易的事?要知道,“崤函之塞”是天下第一要塞!

崤山也叫做三崤山、二崤山。山高谷绝,峻坂迂回,形势险要,自古以险峻闻名,是关中三辅至中原诸郡的天然屏障。山中有南、北二崤道,亦称南陵、北陵。南陵为夏后皋之墓,北陵有周文王避风雨台遗址。也是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处,也是老子西行之地《水经注》云:“崤有盘崤、石崤、千崤之山,故名‘三崤’,又分东崤山、西崤山,故名‘二崤"”。

崤山不仅是千古文化流韵之地,也是著名的古战场。它是南山(秦岭山脉)东段的支脉,也是黄河与其支流洛河的分水岭。隔黄河与河东郡的河北县(山西省芮城县)的中条山遥遥相望。主峰名叫青岗峰,高耸入云,是弘农郡的最高峰。崤山之北,黄河谷深流急,滔滔河水穿山而过,形成一道高耸如斧削刀劈的岩石峡谷。陡峭的山峰突起在黄河中,形成三道巨大的水门,土人称之为“鬼门、神门、人门”,这就是著名的三门峡。樊崇要想率部渡河北上,可能性几乎为零。

函谷关与崤山之险要,在当时雄甲天下。《读史方舆纪要》中,用如下语言叙述了“崤函”之塞的险要形势:‘自新安以西,历渑池、硖石、陕州、灵宝、阌乡而至于潼关,凡四百八十里。其北皆河流,翼岸巍峰插天,约谷深委。终日走硖中,无方轨列骑处。’”

此地山峰险陡,深谷如函,故名“函谷”,在汉武帝以前的秦汉时期,这里是函谷关旧址所在。崤山与函谷关,并称“崤函”之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是春秋时期秦国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将被晋国围歼之地,白骨森然,累累数百年不绝。

道经此地的樊崇,虽然久经沙场,却也是眉头紧锁。他非常清楚,要想通过函谷关与崤山,对于任何一个将领来说,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时,赤眉军全军士兵以及男女老幼,沿着崎岖的山道,蹒跚而行,前进速度异常缓慢。见此情形,樊崇心中异常焦虑,烦躁不安:如果不能迅速通过此山,等到汉军追兵赶上,那就麻烦大了!樊崇传令:“汉军追兵即将赶到!火速出山!快!”

他的担心当然不是多余的。几乎与此同时,深通兵法的冯异,正在率领汉军星夜追赶。赤眉军听说汉军追兵赶到,吓得胆战心惊,加上带着老幼家眷,他们拥挤在狭窄的山道上,队伍发生混乱,前进速度不得不放慢。

这天日中,赤眉军的后队看到身后烟尘大起,他们更加慌乱。原来,是汉军的追兵杀到了!旗号高高飘扬:“征西大将军冯”!果然不出樊崇所料,骁勇无比的冯异所部汉军,进展神速,飞快地在崤山脚下的函道上出现了。

樊崇得报,把牙一咬:“掉转马头,回身迎战!”双方再次遭遇,在崤山的山道中,又展开了一场激战!

在崤山脚下,双方再次大杀一阵。在冯异强有力的攻击之下,赤眉军再次大败,无力再战,大量士兵放下武器,向汉军缴械投降。樊崇见大势已去,只好抛弃了老弱眷属,率领主力狼狈不堪地向正东方向逃窜。

赤眉军慌不择路,窜出崤山之后,他们又向东逃了几百里,一口气来到黾池、新安城下。在这里,他们遇到了刺奸将军侯进的狙击。到了此刻,樊崇才明白当初冯异为什么要死死地把自己阻拦在华阴县以西!他一捶大腿,后悔不迭:“早知如此,老子就是拼了老命,也要宰了冯异啊!”事已至此,再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正在樊崇无计可施之际,冯异的追兵又到了!原来,自从在崤山脚下击溃了樊崇主力之后,冯异严令部下不惜一切代价,继续追击!汉军马不下鞍,穷追不舍。一直追了四百八十里,一直从华阴县追到新安县。

于是,樊崇大惊,急令全军转向南逃窜。此刻,一幅千古罕见的奇景出现了:樊崇带着二十多万赤眉军一路狂逃,两万多汉军,在冯异的率领之下,在后面紧追不舍。这哪里是在打仗?分明是猎人在驱赶野兽!分明是手持套马竿的马倌在驱赶马群!

接近宜阳之后,冯异不再追赶。他很清楚,自己已经完成任务了。剩下的事情,交给圣上处理好了!

再说樊崇,他被冯异追的实在无路可逃,只好乖乖地带着近二十万赤眉军残部,逃入了宜阳境内。

至此,“华阴-崤山-黾池-新安”会战全部结束。这一仗,冯异俘获赤眉军男女八万余口,大获全胜。这场大规模的会战,虽然从规模上不能与昆阳之战相提并论,但是它的意义却极为重大。在这场狙击战中,冯异再次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以少胜多,率领着孤弱偏师一举击溃了十倍于己的强敌赤眉军,临阵斩杀接近两万,俘虏八万,消灭了三分之一的赤眉重要骨干成员,创造了一个惊人的奇迹。从此,樊崇的赤眉军主力遭到了重创,为刘秀在宜阳全歼赤眉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战之后,西线汉军一扫邓禹主军以来的低迷之气,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增强了汉军将士们对赤眉作战的必胜信心!

几天之后,刘秀得到黾池大捷的奏报,喜不自胜,高兴的合不拢嘴。他立即派使者带着礼物西行,慰问犒劳汉军有功将士。他特地颁赐玺书慰劳冯异,诏书中说:“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谿,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荅大勋。”刘秀诏书中的这段话,就是对冯异战功的最好评价。

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8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雪域桃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第8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