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对邓禹说:“邓将军!为了确保西征大计,你可在军中任意挑选精锐士兵。另外,偏将、裨将以下的参战人选,一切由你自行挑选!你不是要立功吗?这次,本王让他们跟随你一道出征,都去建功立业吧!”
于是,邓禹就以韩歆为军师,李文、李春﹑程宪为祭酒,冯愔为积弩将军,樊崇(注:与赤眉军领袖同名,不是一个人)为骁骑将军,宗歆为车骑将军,邓寻为建威将军,耿欣为赤眉将军,左于为军师将军,准备出征。前将军耿纯的堂兄耿欣此时为裨将,也被邓禹选中西征。
十几天的功夫,兵器、粮食、车辆、服装、马匹等物资很快调集完毕,一切准备停当。此刻的校场之上,旌旗招展,号带飘扬。两万名生龙活虎的汉军健儿,已经整装待发。他们就等着刘秀一声令下,就要出发了。
刘秀得报,亲自赶到军中为邓禹饯行。他看到将士们盔明甲亮,英姿飒爽,心中也是为之一振。他对着全军将士做出征前的最后动员:“将士们!赤眉匪军已经迫近京师长安了!此番西去,就是要诸位讨平贼人,光复三辅!诸位且勉之!本王在河北等着捷报传来!”随即,他抽出长剑,挥向西北方:“传本王将令,大军出征!”
更始三年(也就是建武元年)正月,邓禹率军北上,突破太行山天险,进入上党郡境内。几日之后,大军兵锋直抵箕关,声势震天。更始政权的河东都尉异常惊恐,他看到西征军兵临城下,不敢出城交锋,下令闭门坚守。邓禹见状,亲自率军攻城。激战了整整十天,终于拿下了箕关,打开了继续西进的道路。
几天后,大军在稍作休整之后,继续向西南方向进发。一路上,西征军势如破竹、锐不可当,杀入河东郡境内,将安邑城团团围住。
这一天,汉军来到了安邑城下。安邑是河东郡的首府,也是河东郡的要塞重镇,有更始朝廷的重兵把守。河东太守杨宝率领守军严守城防,戒备森严。邓禹率军围攻了好几个月,一直拿不下来。于是,西征军与更始军在安邑陷入了对峙僵局。
六月,更始帝刘玄听说安邑被围,急调镇守弘农郡的大将军樊参率数万精兵北上,从河东郡南部黄河边上的大阳县渡河,星夜驰援安邑。此刻,西征军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
邓禹闻变,临危不乱。他一面下令西征军一部紧紧围困安邑,自己则亲率诸将以及西征军主力南下,在解县之南设伏,狙击樊参的更始援军。樊参匆匆来援,没想到汉军在此设伏。当他率军途径之时,西征军的伏兵四处,向他发动猛攻。更始军大败,全军覆没,樊参的本人的首级也被汉军士兵砍下。这一仗,西征军大获全胜,随即掉头北上,继续围攻安邑。
安邑城由于外援被打掉,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然而,安邑守將杨宝却依旧仰仗着坚固的城防死守。西征军攻打了很久,依旧无法破城。
正在邓禹为如何破城而焦虑之时,却又得到了紧急奏报:更始军又有大军来援!已经抵达安邑!
原来,镇守河东的比阳王王匡﹑襄邑王、水衡大将军成丹﹑抗威将军刘均等三将军闻变,立即汇集河东、弘农二郡大军十余万,联军北上。他们马不停蹄,日夜北进,向安邑城下的西征军发动了猛攻!邓禹得报,紧急下令:“全军将士,开门迎战!”
这一次,邓禹遇到了真正的硬骨头。
六月二十五日,双方在安邑城下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西征军虽是河北精锐,虽是百战精锐之兵,却敌不过对方的人多势众。双方激战整整一天,杀的是尸横遍野。由于实力悬殊,邓禹处于明显的劣势。双方从清晨一直厮杀到晚上,骁骑将军樊崇战死,伤亡惨重。剩余将士们拼命死战,总算才勉强抵挡住了敌军的进攻。最终,邓禹好不容易才压住阵脚,收拾残部回营。这一仗,西征军主力损失过半,遭到了西征以来的首次大败。
这天晚上,军师韩歆及诸将见势不妙,纷纷对邓禹说:“邓将军!更始军势大,兵锋正锐,不可与之匹敌。我军新败,不如乘夜拔营东归。”邓禹手按佩剑,断然否决了诸将的提议:“本将奉命西征,本应逆流奋勇而进,安能知难而退?有再敢言东归者,斩!”邓禹不但不撤退,反倒严令军中将士们连夜整修营盘,准备兵器,激励士卒,准备来日再战!
邓禹的这一举动,实在是太冒险了。西征军残存的将士,只有不到一万人。前有坚城,后有强敌来攻,陷入了腹背受敌、两面作战的境地。此刻,如果被更始军乘胜猛攻,内外夹击,西征军登时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应该说,邓禹这次是铤而走险,将全军将士的性命做赌注:他要赌一把了!幸运的是,邓禹这次压宝压对了。
(四)安邑大捷
也许是天意,更始军的三位主将―――王匡﹑成丹﹑刘均犯下了一个离奇的错误。正是这个离谱的错误,贻误了战机,给了邓禹咸鱼翻身的机会。
王匡等人非常迷信风水时辰,正是由于迷信黄道吉日,让他们付出了全军溃败的代价。他们获胜后的第二天,也就是六月二十六日(癸亥日),本来应该出兵作战。
按照常理,只要他们不给西征军以喘息,利用优势兵力乘胜猛攻,与安邑城中的守军里应外合,一举全歼西征军主力残部应该是轻而易举、不成问题。
可是,这天王匡翻开历书一看,登时下令:“停止进兵!”因为,六月二十六日(癸亥日)是谶书上说的“六甲穷日”。所谓的“六甲穷日”,也就是用天干地支六十甲子记日法的最后一天,癸亥日是第六十日,据说这一天不利于出战,如果妄动刀兵,会不利于主将。因此,王匡等人没有采取任何行动,闭门不出。
在更始军主将的严重失误之下,邓禹冒险坚守的计划,竟然成了绝妙的好棋,成了扭转乾坤的妙着。
从六月二十五日傍晚开始,一直到六月二十七日清晨,邓禹的西征军,获得了难得的喘息机会。
经过两个晚上和一个白天的修整、准备,西征军逐渐缓过劲来了。到了第三天,也就是六月二十七日清晨,王匡等人这才发兵攻开始进攻。他们率领着十余万人,倾巢而出,前来西征军大营前挑战。
由于前天的那场大胜,王匡等更始将领有些麻痹大意,都认为邓禹不堪一击,有些轻敌,更始军士兵也满不在乎,有些松懈。
此刻,邓禹显示出了临危不乱的大将风范。他传令诸将:“所有将士,无令不得妄动,违令者,立斩!”当更始军逼近西征军大营之时,邓禹突然鸣鼓为号,下令诸将奋勇杀出,痛击敌军。王匡等人促不及防,被西征军杀的大败,尸横遍野。王匡、成丹﹑刘均等人弃军单骑而逃,余部投降。
邓禹见状大喜,严令诸部穷追不舍,悬赏捉拿王匡﹑成丹﹑刘均等人。在路上,西征兵追上了抗威将军刘均、河东太守杨宝﹑持节中郎将弭强,将其全部杀死。
这一仗,邓禹不仅彻底消灭了数倍于己的对手,缴获粮食辎重无数,还收得更始赐予部下的节仗六副,印绶五百枚,兵器不可胜数。更重要的是,邓禹招降了更始军的数万人马,扩充作为自己部下的新兵,实力大增。
五天前的六月二十二日,刘秀已经于在河北鄗城登基称帝。当他得到邓禹在河东大捷的消息,喜不自胜。立即派出使者持节西行,到安邑慰劳西征军全体将士。
七月五日,使者来到安邑,持节拜邓禹为大司徒,并当众宣读了嘉奖诏书。刘秀在诏策中说:“制诏前将军(邓)禹:深执忠孝,与朕谋谟帷幄,决胜千里。孔子曰:‘自吾有回,门人日亲。’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暛尤着。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作司徒,敬敷五教,五教在宽。今遣奉车都尉授印绶,封为酇侯,食邑万户。敬之哉!”
于是,邓禹凭借着平定河东之功以及几年来的勋劳,当上了三公之一的大司徒。这一年,他才二十四岁。
邓禹拿下安邑,不仅彻底平定了河东郡全境,还有一个重大的收获,他还得到了一员大将―――张宗。
此时,在西征军之中,最缺乏的就是人才,特别是缺乏勇将。军师韩歆,祭酒李文、李春﹑程宪都是文人,在军事方面不擅长。积弩将军冯愔,骁骑将军樊崇,车骑将军宗歆,建威将军邓寻,赤眉将军耿欣,军师将军左于,在军事才能上都很一般,表现平平。樊崇战死之后,优秀将领缺乏的问题,非常严重。
前来投军的张宗,却是一个难得的文武双全的将才。在后来的西征战役中,张宗的表现可圈可点,是西征军诸将之中少有的璀璨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