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到了殖民地政府这一层级,当时流行的观念是混合政体论。欧洲人自古以来就认为,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种政体,都有优点和危险:君主制有凝聚力,但容易变成专制;贵族制实行集体领导,比较理性,但可能演化为寡头政治;民主制能够反映群众意志,但有可能导致暴民政治。

(所谓暴民政治,就是打着民主的口号,利用多数人去侵害少数人的合法权益。以一种貌似合法的手段去干不合法的事。如雅典发动民主投票处死苏格拉底、文丨革丨发动群众斗老革命等)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三种政体的长处结合起来,使权力分散掌握在不同的人手中,彼此制约,相互平衡,既能保证各种阶层的意志得到体现,又能保持政权的稳定。

这就是三权分立的雏形。

英国实行的是这种政体。

殖民地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实行的也是这种政体。

差别在于,殖民地平民的力量比较大,贵族作用式微,参事会的实际作用与英国上院也大不一样。殖民地政治的历史包袱很轻。

英国还有一种重要的政治习惯带到了美洲,那就是拥有选举权的人,必须要有一定的财产;没有一定的财产,就没有资格拥有选举权。

当时的人认为,没有一定财产的人,必须依靠他人过日子,自主意志差,政治立场不稳,乃乌合之众,让这样的人搞政治,不放心。

到了殖民地,大家认为,殖民地这么好的机会和条件,连一点财产都挣不到,这人要么是蠢,要么是懒,要么就是奴隶。这样的人,眼光有限,能力很差,哪里能从事政治。

因此,各地规定,议会代表候选人必须拥有一定的财产。

新罕布什尔:300镑不动产;

南卡罗来纳:500镑不动产或500英亩土地;

新泽西:500镑动产、不动产或1000英亩土地。

佐治亚:500英亩地产。

呵呵,这样一来,政治就成为有钱人的游戏。纽约的议会代表85%来自富裕阶层。

这些事今天难以理解,当时却天经地义。

这还只是议会代表,参事会成员的财产要求更高。有一次,弗吉尼亚下院议长想进参事会,结果总督发话了:议长嘛,人品很好,能力也强,表现甚佳,但财产不足,故建议英王任命他担任较低的职位。

一个人贵为议长,都进不了参事会,可见财产在人的心目中是多么重要。

此风相尚,使财富和权力实现了结盟。富人易得官,得官易致富,相得益彰。

日子一久,就涌现了财多势雄的精英阶层。

这些精英和家族,把供职议会,当作荣誉和责任。把获得和垄断官职,当作毕生的理想,当作家族的使命。

很自然,大家利用血缘关系,或者婚姻关系,扩大财富总量,以此争取官职,扩充权势。

因此,任人唯亲,荫庇亲友,大家习以为常。那些位高权重、利益可观的官职,往往为上层人士所垄断。一些法官、议员、官员等重要职位,家族世袭,累代相传。

弗吉尼亚的卡特、李、梅森和伦道夫等家族,不断有人出任法官。议会下院的领袖,多来自鲁滨逊、伦道夫和李等几个家族。

新英格兰的治安法官和议员,虽然一直由民选产生,但一代又一代的任职者,都是来自四五个家族的人。

不过,如果不把当官作为一种致富的手段,当做维持声望的手段,那么,当官就是一个沉重负担,因为那个时候官员的报酬不高,许多低级职位没有报酬。

这样一来,许多岗位没人愿干。

1684年,新罕布什尔总督想处罚谁,就任命他担任低级官员。让这个人一年忙到头,做义务工。

费城有段时间市长没人当,就实行“招聘”, 年薪100英镑,结果等啊等啊,最后竟无人“应聘”。

1747年,有个人听说要选他出任公职,他干脆躲起来。

这就是殖民地时期的政治万花筒……

第十五节孕育与定型----宗教

宗教,在殖民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初到北美的人,生存环境险恶,各种考验很多,心里时刻处于紧张之中,特别需要宗教来抚慰心灵;在彷徨无计之时,还需要上帝指明生活的道路。

是万能的上帝,让人心免于崩溃。

因此,殖民地往往最显眼的建筑是教堂,人数最多的集会是布道会,最悦耳的声音是教堂钟声,最常见的出版物是宗教书籍。

不同的移民,带来了不同的宗教。

基督教衍生出来的各派宗教,有个共同的特点:坚信一元宗教观,视本派教义为惟一真理,其他教派为异端。

这一特性源于基督教教义,因而各派概莫能外。

开始相互之间不相容,斗争很激烈。

一些大教派和政治权力结合起来,成为官方教会,排斥其他教派。 弗吉尼亚议会宣布国教为正统教派,要求所有牧师都遵循国教的准则,阻止清教和教友会移民进入,防范邻近天主教的渗透。

与之相似的还有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和佐治亚等地。

马萨诸塞、康涅狄格、新罕布什尔等地,把公理派定为官方教会。对其他教派予以排斥和迫害。

1692年2月, 马萨诸塞塞勒姆镇,帕里斯牧师9岁的女儿和外甥女得了一种怪病,开始昏睡,然后尖叫,乱扔东西,有时身体抽筋,痛苦呻吟。接着,有几个女孩也如此,大人们十分恐慌。

他们请来医生,医生却给了一个非专业的答案----这些女孩是受了巫术的蛊惑。

当时所谓的巫术,是指有人作法,引来魔鬼(撒旦)附身害人。

大人们请来几个牧师驱鬼,没有任何效果。于是牧师们问女孩们:是哪个人行巫(引来魔鬼)?

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恶魔是由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身上,再去伤害他人。幽灵只有受害人才看得见。

女孩们恍惚间指认三个女人是女巫:一个老妇人、一个女奴、一个女乞丐。

大人们十分震怒,捉她们去法庭进行审讯。三人否认。法庭加刑。在严刑之下,女奴承认,她看到了恶魔:有时像一只猪,有时像一只大狗,恶魔共谋是莎拉。

可怜的莎拉被提审。随后,一个接一个清教徒变成了巫觋(女称巫,男称觋),人人自危。恐慌之下,有的人怕别人指控,干脆先指控别人。有的把自己嫉恨的人指为巫觋,逐步演变成清教徒内部对持不同意见的人的清洗活动,人数迅速增加,还向其他城镇蔓延。被控人经大陪审团定罪后,交量罪法庭判处绞刑,最后由警长执行。

审讯过程中,单凭别人一句话,或者一些不可见的证据(如鬼魂),就定人有罪。从6月到9月,先后有19名男女被绞死,一人死于刑讯,另有4人死于羁押期间。很多人在绞刑架下仍坚称无罪,但无人相信。

有的人无奈之下,指控狗是巫觋。结果两条狗也被走完程序,执行绞刑。

同时,波士顿监狱里还有数百人待审,监狱外被控人数还在增加。不仅是农民、生意人,甚至牧师和教长,以至总督夫人,都受到指控。人们惊恐地发现,塞勒姆镇乃至整个马萨诸塞的清教徒,都可能送上绞刑架。

10月初,一个叫托马斯•布赖特的人给总督写信,批评巫觋审判草菅人命。总督猛然惊醒:是呀,塞勒姆镇不可能有如此之多的巫觋!平时好好的人,怎么会是巫觋呢。

他命令,在审判中,那些灵异和不可见的证据,不能采信。按照这个标准,没人能“被巫觋”了。

马萨诸塞人突然恢复了理智,停止审判,释放所有囚徒。5年后当局宣布为冤案,下令斋戒一日,向死者谢罪。1992年,即巫觋审判300周年时,克林顿政府再次就此事道歉。

经过后人研究,当时女孩们致病的原因,可能是吃了感染了麦角菌的小麦食品。麦角菌既有毒,又能致幻,导致女孩们陆续患病,神智不清。

说美国道美国----一个现代帝国的传奇崛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1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潇湘观渔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说美国道美国----一个现代帝国的传奇崛起第1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