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霸天山之空城计(22)
志锐的点子不错,可惜配套的善后工作几乎是完全没有,裁完以后直接要求关内士兵归籍,蒙古、锡伯这些人则返回他们的牧地。所有的人都没有遣散费,也就是说路费、安家费全无着落,为国效命一回最后落了这么个下场。志锐这手操作,大失人心。
前面说过,志锐在北京就向度支部借款一百万,度支部只答应二十万还没有现钱,志锐相当于空手上任。他当然知道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所以他也留了后手。这个后手就是从北京带来了一批毡帽,每顶成本二钱银子,他到了伊犁摊销给当地商民,每顶售价一两。当然你可以先赊购,账期一满,用羊或者牛这种实物来抵偿。
唉,志锐强卖毡帽这件事,虽然是为了筹集军费,但这种手段与拦路抢劫毫无二致。
经过这两波操作,志锐替革命党和新军把起义的条件酝酿基本成熟。后面他又做了一件脑残的事,使自己完全成了孤家寡人。
混成协中的蒙古、锡伯和索伦的士兵被勒令返回自己的牧地时,正值寒冬,志锐要求所有编遣人员将冬装交解入库方可离开。这就太强人所难了,这种季节穿单衣返回无异于自杀。
眼看事情不可收拾,杨缵绪出面恳求志锐,无论如何得允许士兵穿着冬装返回牧地后再将冬装缴回。志锐虽然勉强同意,但是却暗中派人堵在交通要道,拦截这些士兵,强制索回了这些冬装,这个突然袭击令这些复员兵猝不及防,甚至有部分士兵因此冻死于途中。
蒙古、锡伯、索伦营这些骑墙派的士兵开始转向革命派。
伊犁现在的暴力革命条件已经成熟,武装起义一触即发。但是志锐还有最后一个挽回局面的机会。
这个机会就在杨缵绪身上。
志锐不知道,在他赴伊犁上任的时候,杨缵绪派参谋郝可权到精河去迎接他。郝可权怀手枪前往,准备适当时机行刺,这个事被杨缵绪侦知后,立即派人将其召回,改派他人。
而郝可权得知被调回的原因后,害怕志锐到任后对自己不利,于是辞职离开惠远避到绥定。杨缵绪也没有向志锐告发,所以当时杨缵绪确实既不是革命党,也不是大清死忠,而只能算一个新派人物,对革命党的活动取含混宽纵态度。
10月22日,西安张凤翙发动起义响应武昌。
紧接着,上海都督陈其美经俄国给冯特民一封密电,密电称“袁大化、升允、长庚、志锐等,谋拥宣统西迁;伊犁应迅速起义响应武昌,以破彼偏安,而完成全民革命。”这个就是前面提过的,由俄国领事馆转过来的。
12月28日迪化起义失败的消息传到伊犁,现在的伊犁形势已是箭在弦上。
伊犁革命党们每天晚上都集合在李辅黄家开会,商组起义临时指挥机构。李辅黄和冯特民被推为总干事。各项起义计划准备得紧锣密鼓。
起义的日期也已经定在1912年的1月8日。
制霸天山之空城计(23)
从这段时间表现看,志锐绝对脑残的一匹,可是如果代入当时的历史环境思考,那毕竟是改朝换代的电光火石之际,几乎每周都有通电,江南各省纷纷独立,志锐空降到伊犁手忙脚乱中出现一系列措置失当,也是在所难免。
但是,革命党也有他们难念的经—起义军的总司令人选迟迟不能产生。
最理想的人选当然是杨缵绪,但是杨缵绪此时依然态度模糊。
冯特民连续找了杨缵绪,苦劝三天,杨缵绪就是不吐口。
他只是表示,你们要搞可以,等我走了以后,现在混成协解散了,我很快就回湖北了,你们再等几天好吧。
就革命党想尽办法劝杨缵绪上车,而杨缵绪还在耍滑头的时候,志锐同志终于把握住了最后的机会—把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机会!
这天杨缵绪亲自上门拜见志锐,志锐忽然厉声问道:武昌叛乱的乱党杨开甲和你是什么关系?
杨开甲是当时武昌起义中的一位革命党人,湖北军政府成立后担任都督府参谋部副部长。
杨缵绪见志锐如此一问,料想对方已做完背景调查了,只得如实回答说:是家兄。
志锐脸往下一沉,就说了两个字:送客!
完活,志锐帮冯特民完成了说服工作,杨缵绪现在已经开始为自己的脑袋担心了。
他是应该为自己的脑袋好好担下心了,因为据他自己晚年回忆伊犁革命时说:事先装做不知,事后被推为总司令。—实际上就是采取静观其变的策略,事不成容易拔腿。
他貌似精算的做法,在事后看来曾经距离死亡只有一厘米。
先说志锐方面,如果革命党起义失败,志锐控制住局面后杨缵绪必死无疑。
而革命党方面,李梦彪的回忆录为我们还原了现场:十八日(1912年1月6日)。夜逾半矣,风雪大起,冯(特民)仆仆而来,但摇头叹气,冯因连日游说标统杨缵绪尚无结果,数夕不眠,目赤如火。谓吾辈均书生,不娴军旅,平时在军中又无声望,深以临时指挥无人为虑。余愤然曰,吾人但行吾事,岂因伊而中止?临时伊来,大佳,否则一弹断送耳,何用多言?吾观杨某非无心革命者,不过虑举事无成而被累耳。吾辈且自行之,事后彼若与吾辈一致,即奉之为总司令,否则一弹可耳。
杨缵绪首鼠两端的做法已被革命党看透,因此如果他不被志锐推到革命派一边,那他自己的脑袋能否保得住也真是成问题。
不过杨缵绪的这种左右逢源的投机个性,在他日后的政治生涯中还是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所有的演员都到位,大戏开场。
1912年1月7日,革命党在南门外炮营开会,革命党精英全员到齐,一共六十九人,号称“铁血团”。会上确定在当天半夜十二点发动反正起义,公推杨缵绪为总司令,冯超为参谋长,冯特民负责外交,冯大树负责内政,黄立中负责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