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霸天山之空城计(10)
《伊犁白话报》的筹备时期还是长庚在的时候,当时长庚表示支持的。
彼时的大清报律规定,各地开办报馆发行报纸均需由本省督抚咨明民政部备案,并且还要缴纳数目不小的保押费。
还没等报馆开立,长庚就调任陕甘总督了,接任的广福在宣统二年就《伊犁白话报》的名称、报馆人员组成及满汉回体例等报备民政部,并提出:该报发行所、印刷所系附设伊犁教练处。前蒙军宪批准,确系开通民智,应请免缴保押费。
在广福的默许下,《伊犁白话报》于1910年3月15日创刊,有汉、维、蒙、满四种文字版,冯特民任主笔,回族人韩玉书任回文主笔兼翻译,候选县丞安徽人黄立中任发行人。
这份报纸以新闻为主,夹杂小说和一些八卦趣闻之类的。从开始刊行起,白话报主要做的就是宣传反清革命的思想,当然不能明着来,而是用借古讽今的方式,通过历史上的北宋抗辽、南宋抗金的故事来启蒙大众。
伊犁地区以前是清廷西北布局的重点,一度驻军两万,顾盼欧亚。
如今日子过得一年不如一年,现在惠远只有新旧满营接近四千军队,汉军就是杨缵绪的新军混成协,由南北洋新军骨干组成。满营的部队不在革命派的争取范围内,新军已经基本运作成熟。
革命党想要在伊犁做出点事来,必须得争取两部分地方力量,一个是哥老会,另一个就是当地的维、回两族群众。
争取哥老会方面一切顺利,冯特民搞定了两个重要人物。
第一个是哥老会老大徐三泰,他是哥老会伊犁新民山堂山主,人称伊江龙头大爷,在他下面有两个龙头大哥,大龙头是回族人马得元,外号马大鼻子(是从内地发配到新疆的遣犯),二龙头是汉族人张世虎。
当然,拉拢哥老会最现实的办法是使钱。
革命党的经费曾经是个头疼的问题,毕竟他们是没法公开募捐,而且又得不到组织(同盟会)上的支援。
这个问题还是冯特民解决的,冯特民真是伊犁革命的中坚人物,他和李辅黄最大的区别是李只懂军事,冯是政治、外交、经济无所不通。
冯特民有意识接近驻伊犁的俄国领事馆,天助自助者,这个时候的俄国驻伊犁领事馆有个乡约会说汉语!这第二个重要人物就是俄籍回民游生春,他算是二代移民了,来自沙俄七河省的托克马克!相信大家已经猜出来了,没错,他父亲正是随同白彦虎从陕西一路杀出重围到达俄罗斯的,那拔东干人都被沙俄安置在托克马克。
这可是与满清有着刻骨仇恨的人,因此,通过游生春的运作,冯特民与俄国领事取得了联系,沙俄方面出于趁火打劫的目的,原则上表示被动性支持伊犁革命党(与日本支持同盟会活动如出一辙)。具体的支持行动嘛,就是利用华俄道胜银行向革命党方面提供资金。
制霸天山之空城计(11)
然而冯大树在开始和维回两族头面人物搞统战时遇到不小的麻烦。
当时在伊犁的维族一哥是皮革商人玉山巴依,他的皮革厂正是广福和他联手搞的官商联办企业,此时是伊犁地区首富。马凌霄是河南人,本身也是个阿訇,他目前在步军里任连长。
冯大树通过马凌霄来召集回民在宁远的陕甘新大寺座谈,串联反清的大业。
作为没有经历过同治大乱的内地汉人,冯大树当然不可能明白在伊犁的回、维两族与汉族的隔阂有多深。
结果没等他开口,惠远的一个回民阿訇马二爷就直接开呛:“回民不堪压迫,不惜生命,几经起义反抗清廷,结果都被汉人官吏击破屠杀,家破人亡。就说当年杜文秀,起兵四十万众围昆明,清军溃不成军,结果却是你们汉人岑毓英带汉人组成的清军来屠杀,导致云南起义失败;再说白彦虎、马化龙、妥明这些反清义军不也是被汉人左宗棠、刘锦棠这些人带着湘军来镇压的么?前车之鉴,痛定思痛,断不能轻信你们汉人的鬼话。”
冯大树此时比较冷静,反复向在座回民解释:当年屠杀回民的汉族官员诸如左、刘之辈,皆为清廷奴才、汉族内奸,奴才杀人,奉有主谕,罪在清廷!清廷杀死的汉人可比回民多得多,太平天国起义十多年,最后天京城被汉奸曾国藩攻破,汉族牺牲者不计其数。而且当年满清入主中原的时候,对待我汉人与后来对待你们回民没什么区别,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血海深仇没齿难忘!所以回民和汉民都是一向被满族统治者所歧视和欺压,我们实在是共同患难的战友,为什么不能共襄大举呢?非得要在这窝里斗个不停,让满州人继续骑在我等头上坐威坐福吗?
越是偏激的观点往往越有煽动力,维回两族是伊犁人数最多的中间派,他们本来在革命派和满清政府之间不做左右袒的,经过冯大树的耐心工作,终于争取到了这两族群众的支持,回族的几个头面人物马凌霄、马得元、马尕思等均表态支持革命,维族的阿奇木伯克还有富商玉山巴依也表示赞助革命,阿奇木伯克负责联络八十圩子的农民,玉山巴依捐助军装和弹药。后面冯大树又不断工作运动锡伯营和索伦营,以最大限度地孤立新旧满营的力量。
伊犁革命党的工作卓有成效,外交、统战、宣传各方面都有声有色,形势一片大好。
然而,在这个当口,清廷的一个人事调整打断了伊犁革命发展的蓬勃势头。
1911年清廷诏命杭州将军志锐与伊犁将军广福对调。清朝的末代伊犁将军即将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