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霸天山之空城计(6)
袁大化未来的对手革命党进入新疆是从长庚调南洋陆军开始的。
长庚在1908年的时候就向湖广总督张之洞要人,点名要的是模范新军南洋第八镇的人。这个第八镇可以说是留日学生扎堆的地方,事实上也成了后来的武昌起义革命军摇篮。
一般的地方大员是没有胆量启用这些人的,可是当时满清政府里确实有一批维新派,比如端方、张之洞、恩铭等人偏偏就敢重用这些留日学生。一方面是他们觉得清廷体制内已经无法择优选拔出合适人才,另外有留洋背景的人回国报效,必然是精通洋务,知已知彼才能在对外竞争中发挥作用。至于这些人的忠诚度问题么,这些主政一方的革新派督抚大员,偏偏都有着迷之自信,认为仅凭自身的人格魅力就可以令到这些革命党为之倾倒、为之所用。
当然,他们的自信也并非完全盲目的。敢于这样用人,是基于他们对自身的德和才两方面的自信。
远的曾国藩和李鸿章的门下海纳百川自不必说,就说张之洞。
他的门客里既有桑治平这样曾经给肃顺捉刀起草圣谕的刀笔圣手,又有军火专家徐建寅;既有诗书双绝的一代狂士梁鼎芬,也有学贯中西的混血异才辜鸿铭。能网罗这么多牛人在身边,主人必然是个大牛。
而清末的立宪派大佬们在塑造自己的完美人设方面也都是十分成功,德行方面注重两个词:宽厚和正直。
而且尤其对待下属,那叫一个市恩不计成本!这方面的典范么,如果袁项城自认第二,恐怕无人敢认第一了。
至于在才的方面,虽然不用证明什么,但是,无论是其主政一方的吏治能力还是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都是可圈可点的。
比如端方,创办中国第一所幼儿园和省立图书馆,选派二十名女童赴日本留学,自己还亲自操刀在宫内摄影,这样的人和保守落后实在是一点搭不上关系。
常规来讲,经过这番包装后,实现阶级调和延续原有政体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可惜,清朝的最后一波精英面临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此时的中国,是贩卖焦虑的市场。没有人愿意等你慢慢改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戊戌失败的原因复杂多样,最重要的一点是,所有的务实派都没有给康有为站台,也就意味着新人类的共识是—那些不着边际的变法措施实操性太差。
然而,变法失败却成为国运的转折,全民怒火由此点燃。
无人愿意再等下去。
老太太曾经把这一怒火引向洋鬼子,庚子年,中华历史上最疯狂的全民大暴走,让这个国家险些陷入万劫不复。
1901年开始的新政,实际上是真正的改良开场。
这个阶段的立宪派空前活跃,在奕劻和袁世凯等从中央到地方的实力派大佬的推动下,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度不能算慢。可惜08年老太太带着大外甥一朝归西,袁世凯罢官,这位中国的斯托雷平就此在清朝历史上谢幕,而清朝末日也正式进入了倒计时。
制霸天山之空城计(7)
现在革命派的主张是人气最高的。
陈天华的《猛回头》呼出振聋发聩的呐喊声:倪若是,现政府,励精图治;保得住,俺汉种,不道凶殃。俺汉人,就吞声,隶他宇下;纳血税,做奴仆,也自无妨。怎奈他,把国事,全然不理;满朝中,除媚外,别无他长。俺汉人,再靠他,真不得了! 好像那,四万万,捆入法场。
有理想、 信仰的革命派与有实力、能实务的改良派正式分家了。
革命派的宗旨是无论满清政府是良是莠,与中国无关,汉地十八省是一定要从清朝统治下摆脱出来的,高低不和你一块过日子了。
革命派中的激进派光复会的意思更是简单,满清官员中的腐败昏庸者倒好办,越这样完蛋得越快,是宣统皇帝的猪队友。恰恰是那些清流,越是廉洁奉公、民间声望高的,而且还了解西方,能够接受新事务的开明官员,越是危险!因为这样的人都是清朝的“柱石之臣”,他们不犯错误,革命要想成功,那得等到猴年马月去。所以,当时革命党的暗杀目标几乎都锁定在这样的人身上。
改良派实际上大多数都是清朝的死忠粉,他们还真是出于修修补补、不断加固这座已经衰朽得快要倒塌的百年老店,用他们自己的富国强兵的想法,推行新政、建立新军,亲手把自己的坟墓挖好。
长庚向湖广伸手要人的时候,武昌的主人是洋务派的最后一个大佬—张之洞,等着事情落地的时候,张之洞已进京成为军机首辅,接茬把事情办完的是另一个改良派、湖广总督赵尔巽。
赵尔巽派给长庚的人叫杨缵绪,这个在新疆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人对于长庚来说倒不陌生,因为他在七年前(1900年)就见过并且结识了。
杨缵绪,字述周,外号杨麻子。老家湖北鄂城,生于1873年。
这个人绝对是个低调的大神。他早年在湖北将弁学堂念书时就是个学霸,后来考入了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就是鲁迅曾经就读过的那个学校,这个学校培养出了民国的三任海军总司令:林建章(海军总长)、杜锡圭(海军总长)、陈绍宽(海军部长)。
而杨缵绪是这些后来的海军巨头的学长!他在1892年就从江南水师毕业了!
而他在彪悍的人生之路上仍然继续狂奔。
1894年杨缵绪东渡日本,考入户山帝国陆军大学!
反清革命派以留日学生为主,留日学生里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人简直就是蛋糕上的樱桃,天之娇子。可实际上士官学校只是相当于陆军大学的基础版,而陆大则是士校的升级版。真正的中国留学生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的寥若星辰,人们能扳着指头数得着的有后来的中华民国台湾省陈仪、河北省王树常、广东省 黄黄慕松等人,却不知道比他们早了二十多年已经有个中国人从这里走出了。说来也怪,后面还会有一位日本陆军大学毕业的中国学生将改变新疆,也许是冥冥之中上苍的安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