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制霸天山之甘棠西行(396)

早在双方闹到巡抚衙门之前,就有不同渠道传来哈密方面的消息。

对于双方各说各的理,联魁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他没有急于表态,他在等一个机会,等一个人的出现。

张大军在《新疆风暴七十年》里面提到过清末新疆的官场生态:自开省以来,牧令被参者无一人,潘效苏任巡抚时吏治为最坏,官吏以钻营为能事,以狡诈为才干,而长官用人亦以员属逢迎之工拙为衡。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新疆的官场腐败程度是触目惊心的,往往一人得道,呼朋引类,出关者都是奔着搜刮来的。

可是现在联魁等待的这个人却不是奔着贪腐来的,因为人家在调来之前在当地被呼为“杨青天”。

此人是凭借在晚清西北官场独一无二的优秀官声,从甘肃新式学校提调奉派出关到阿克苏任道尹的杨增新。

杨增新,字鼎臣,1864年生于云南蒙自县莫别村。祖籍是江苏上元,他的祖上杨达在明末出任云南建水县知县,自此落户云南开枝散叶。

杨增新的哥哥增龄是举人当过学正,弟弟增炳是秀才,出任过四川候补道,民国以后还当上参议院议员。

而在三兄弟中,就属杨增新禀赋最好,二十四岁那年考中举人,第二年进京会试,连战连捷,直接考中己丑科三甲第127名进士,三甲一共是录取了161名进士,当年除了一甲三个人以外,二甲还有132人。

杨增新的成绩虽然不很靠前,但是,想想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哪个不是在会试中数次折戟,而杨同学却是一击而中的。

顺手查了一下,排在他身前身后的几个人更加掂量出这个成绩的分量了。

排在前面不远处是台湾著名的诗人丘逢甲,排在他后面不远处的是后来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

表面上看,在清代读书人鲤鱼跳龙门最后一关就是殿试,中了进士以后最迟两个月内就可以当官了。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里面的猫腻就多去了。

新科进士只有先经过朝考后才能授予官职,考试优等者入选翰林院为庶吉士,次等者,分别用为主事、中书、知县三项。全班进士由翰林院掌院学士带领引进,大约十分之二的人授予庶吉士,十分之八的人授予主事、知县,只有三四人授予中书。

进士中庶吉士的前途最好,他们是朝廷的精英分子,内阁大学士绝大多数都是翰林出身。而且朝廷规定,非翰林出身者死后不得谥“文”。(除非你像左宗棠那样牛逼,还得时势成全)

所以新科进士们都要使出浑身解数往翰林院钻,最不济也要在六部九卿詹科道混个主事之类的,只要留京就有大把机会往上走,即使将来外任,由于在中央人头熟,在下面工作起来也会游刃有余。

相对而言外放是初入仕途最差的一个选择,因为馆选的时候,吏部会考虑边远落后地区人才缺口大,锻炼意义也大,所以都是优先往这些地方派送的!

杨增新并非朝考不好,而是主动要求外放!

这就要从他家的条件说起了,因为此时他的哥哥也外出就职,家里弟弟尚在求学,经济条件非常窘迫。

而如果在京任职的话,实习进士们只有基本俸禄,没有其他任何额外收益。但是京中官员众多,官场应酬的事也多,上下结交必不可少,何况京城的消费水平也高于其他地方实习,因此这段时间是新科进士们最难熬的时候,经常出现负债累累的情况,哪里谈得上省下钱来照顾家里。

既然杨进士主动要求下基层锻炼,吏部自然乐见其成,本来头疼的往边远地区安排人,这下可省了不少周折。

于是吏部善解人意地分配杨增新到甘肃上任。好在,因为人家是主动下去支边的,所以安排他到省府任薪饷委员。

1890年杨增新署任中卫县知事,在这干了一年多,然后回家丁母忧。

丁忧期满,杨增新再回甘肃的时候把自己的媳妇也带上了。可是盘缠不足,只好自己牵一头毛驴上路,媳妇坐在毛驴上,他牵着驴走,就这样一直从云南走到甘肃天水。

老杨在天水税务局门前歇脚的时候,偶遇以前认识的税务局长,这位局长挺够意思,送了杨增新一笔路费,这样杨增新两口子才得以顺利到达兰州。

本来在杨增新还在路上的时候,省府就已安排他去补渭源县知事的缺,可等他人到了兰州以后,情况又有了变化。

制霸天山——百年孤独准噶尔》小说在线阅读_第36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逍遥羽士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制霸天山——百年孤独准噶尔第36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