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霸天山之甘棠西行(392)
长庚因为巴尔鲁克谈判声誉鹊起时,他在官场的的贵人们早已先后下场了,景廉、荣全和金顺都死在长庚就任伊犁将军以前。
单飞的长庚好运却并未就此终结,长庚在北京丁忧的时候,慈禧召见了他一次,当面询问新疆的形势,长庚对答如流,而且还将亲手绘制的新疆舆图呈上,慈禧相当满意,因此才有了长庚再次上任新疆的故事。
而也正是这次召见,使得长庚对于慈禧产生了知遇之恩难以相报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决定了长庚的结局—为清廷效死命。
效死命不等于死效命,长庚是个头脑灵活的人。
庚子义和团闹起来以后,1900年9月,天津义和团首领贾永来到伊犁,在惠远城西设立拳坛,召集团民练拳,一时声势很浩大。
当时的内地北方的义和团已经势如鼎沸,由于在中央有几个王爷和慈禧老太太的支持,他们在各地推广起来,病毒式蔓延非常快。
而当时各地当局的态度也是五花八门,一直洋务派和立宪派对这些装神弄鬼的泥腿子烦得不行,所以像袁世凯在山东、李鸿章在两广、刘坤一在两江对义和团都没客气,所以人家的地盘里很清静。而毓贤在自己的山西自留地上把义和团各位师兄奉为上宾,哄得老太太非常高兴。
长庚在义和团的问题上和上述两派都不一样,义和团在伊犁刚形成规模,俄国领事就给国内发电报要求派兵加防使馆和贸易圈,以防不测。
长庚听说以后,立即约见俄国领事,向俄国人拍了胸脯,你不用调兵来伊犁,这块地我还说得算,在伊犁的教堂、领事馆甚至俄国商民个人的安全,我完全保证,你只要别派兵来就成。好说歹说才把俄国人的小动作压下去。
然后长庚转过来把贾永这帮义和团全都安排到一个回庄里,好吃好喝招待着,也不和在清廷中央正吃香的义和团撕破脸,但是严格限制他们外出,变相把义和团圈禁起来了。
等到最终老太太发疯,义和团在北京捅了大漏子,八国联军一来,慈禧口风也变了,长庚顺理成章地把伊犁的义和团一网打尽,不过那个贾永倒是侥幸逃脱了,是否长庚有意放走的就不得而知了,以他一贯的圆滑世故,我猜贾永能走绝非侥幸。
1901年清廷开始实施新政后,在新疆推行最力的就是伊犁将军长庚。
他首先给光绪皇帝上折,具体阐述了新政在新疆实施最紧迫的几件事:一是练兵,二是畜牧,三商务,四工艺,五兴学。
而长庚在新疆实际上推进得最好的,也是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上述的第一项和最后一项。
新疆长期牌国防前沿,整军经武是重中之重,所以长庚第一个在伊犁创办新军,这是从湖北新军模范—第八镇调来一个营,作为骨干,再从当地招募士兵,编成混成协。
同时长庚还在伊犁创办了武备速成学堂,这个是仿袁世凯在天津办的武备学堂搞的一个山寨版,不过在新疆这是军事教育开天辟地的事了。
在兴学方面长庚干的另一件大事是创办塔城养正学堂,当然这个事刚开始张罗,他就调走了,学堂真正开学是在接任他的马亮手上。这个学堂从1903年起,每年向阿拉木图派遣十名留学生,学成归来在学校继续任教,一拔带一拔。
长庚在伊犁搞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迪化的联魁也不甘人后,按说建省后的新疆他这个巡抚应该算是一把手,但现在明显在与长庚的伊塔特别行政区竞争中落了下风。有这么个抢戏的网红在身边,他当然是睡不好觉。
1906年联魁建立新疆陆军,也是新军,然后紧接着在迪化一口气建立了两所新式学校:法政学堂和巡警学堂。
长庚和联魁都是为了效忠满清帝国,主动推动变法,在军事、教育的改革方面都有建树,可是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他们所做的这些事事实上都是在给自己和满清帝国挖好了坑。这哥俩不约而同的从湖北引进军事人才,伊犁引进的是杨缵绪,迪化引进的是刘先俊。
制霸天山之甘棠西行(393)
在大清的最后几年,新疆在伊犁和迪化这两个火车头的带动下,GDP也是节节攀升。似乎整个新疆的气象也在日新月异中。
但是,谁也想不到,唯一一块没有更新的拼图出了问题,成了新疆此后几十年的动乱之源。
哈密,曾经是中原王朝控制新疆最稳定的桥头堡,明朝时就有哈密卫。满清时代染指新疆,也是从第一代哈密王额贝都拉抓了老噶尔丹的儿子献投名状开始的。顺便说一句,今天名满天下的哈密瓜,其实产自鄯善,就是由额贝都拉进献给康熙的。
额贝都拉死后,他儿子郭帕克、孙子额敏继续在辫子和准噶尔互扛期间押宝辫子。到了额敏的儿子玉素普的时候,赶上乾隆定回平准的收获期,哈密王家族的投资回报也终于到了了兑现的时候,玉素普被授郡王品级贝勒,为新疆八爵之一,仅排在吐鲁番的额敏和卓之后。而且他是唯一一个画像紫光阁的维吾尔人。
玉素普的曾孙子就是前面提到过在哈密回城被马升所杀的七世哈密王伯锡尔。伯锡尔在道光平定张格尔叛乱的时候,又是捐东西、搞支前,又是组织志愿军协助清军平乱,因此得到道光的嘉奖,伯锡尔死于同乱之后,他的儿子迈哈默特是个残疾人,人称瘫王。瘫王和伯锡尔的大福晋迈里巴纽在白彦虎出关劫掠哈密的时候都被绑了肉票,后来景廉派人追到瞭墩把瘫王给抢了回来,而迈里巴纽则被白彦虎一直带到南疆,夏辛酉和谭慎典追到胡马纳克河渡口的时候才把大福晋救出来。
瘫王没有儿子,所以在生前就指定将来由自己的二女婿夏买合苏提承袭爵位。这个夏买合苏提可真是走了狗屎运了,他虽然据说也是哈密王远支亲属,但到他这一辈混得已经不能用式微来形容了。因为他成为瘫王的东床快婿时,已经靠给别人放羊混饭吃了。
1882年瘫王死,夏买合苏提袭爵。
谁能想到,这个天山放羊娃将引起一场规模类似同治大乱的一次全疆混战。
夏买合苏提是从苦日子里熬出来的人,正因为穷过,所以他真的是穷怕了,对于财富的追求有着近乎信仰一般的虔诚。
因为伯锡尔父子在同乱中旗帜鲜明地站在清廷一边,因此在战后拔了两万两银子重修哈密王府。
夏买合苏提把主要权力下放给手下四个伯克,伯克下面一共管理二十六个都尔嘎。这些人组成王府的管理层,管辖着哈密王名下的所有农田和牧场。
王府的耕地分成两类,一类是王府的自留地,由王府派人耕种,全部收入归王府;另一类是份子地,交给王府辖区内的农民耕种。如果你是耕份地的农民,你得自备干粮、农具,地租按庄稼收成的30%到40%不等,这个要根据地块的肥瘦区别,剩下的粮食作物还要拿出一半来,由王府按官价收购,当场代扣各类杂税,所以一年到头,你辛辛苦苦地干也只是勉强糊口。但同时,每个月你还必须得去王府的自留地里干七天活,然后才能回自己的地里干,这七天是完全无偿的,王府只管饭。
如果你是王府属地内的牧民,是否日子能好过点呢?一点也不比农民轻松!
夏买合苏提的牧场里一共养了将近十三万只羊、五千五百匹马、七千多头牛、八千多峰骆驼。这些牲畜都由王府属地内的牧民牧放。马、牛、驼属于大畜,每百头为一群,归定的年孽生率为50%,就是每年必须增长五十头。羊算小畜,每五百只为一群,归定的年孽生率为每群三百只。所有的增加部分全部收归王府,由王府再招人牧放,周而复始。问题是如果今年恰好你的这一群羊只下了250只羊羔,那么不好意思,差的那五十只你得从你自己的羊里补齐交给王府。
夏买合苏提对属地农牧民的这种种盘剥,满清政府也是睁一眼闭一眼,因为哈密王的力量是官府在东疆一带稳定统治的压舱石,现在清廷是不可能有闲钱来扶持王府了,只能给点政策让他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在哈密治下的农民,生活上丰年倒还可以,如遇灾年,夏买合苏提可不和你一起共克时艰的,土地欠收是要按一定数额折价补偿的,这样许多农民就迅速沦为赤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