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制霸天山之甘棠西行(380)

升泰与弗里德商议的交收办法是,在伊犁各城先张贴告示,告之所有居民中俄双方即将换防的时间、方式等,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按照《中俄伊犁条约》中的第三条关于伊犁居民去向的问题进行公示。

这个第三条的全文是“伊犁居民,或愿迁居俄国入俄籍者,均听其便。应于交收伊犁以前,询明其愿迁居俄国者,自交收伊犁之日起,予一年期限迁居,携带财物,中国官员不予阻拦。”

这个条文的意思是,伊犁居民可以自由选择留下接受清朝的领导还是移民俄国,不过这道选择题一定要在中俄交接程序启动前做完,而凡是决定移民俄罗斯者必须在清军进驻伊犁起一年内完成。

但是沙俄实际上在金顺进驻伊犁之前九个月就开始了移民行动。首先他们在1881年7月3日在阿尔加特至喀拉帕勒塔之间进行了广泛的勘察测绘,制订了详细的安置计划和移民路线。

然后,沙俄派出大量人员深入到伊犁城乡,开展宣传战。重点宣传清军在宁夏金积堡、甘肃肃州和新疆玛纳斯这几个地方对回民武装的大规模屠杀,以此在当地维、回居民中间制造恐怖气氛。

沙俄突出散布清军屠城的事情,却唯独没有披露在伊犁条约中,清朝方面已经公开承诺赦免所有参与同治三年伊犁起义的维回居民。而且在升泰进入伊犁张贴告示后,派人悄悄撕毁、破坏清朝的宣传资料。

战后的伊犁地区民生凋敝,原来的满汉人口几乎绝迹,乾隆以来移民实边成果毁于一旦。现在剩下的以塔兰奇人为主,就是当初从南疆移民过来的维吾尔人,此外还有一部分回民。

因为同治乱起以后,反清主力即为塔兰奇人和回民,因此他们对于清军回来之后的铁血报复是心存恐惧的。所以俄国最先从塔兰奇人身上入手,开始搬迁计划的实施。

1881年秋天首批塔兰奇人一百多户被安置到赤里克和阿拉木图。

1882年春,随着升泰到来,俄国加快了移民步伐。3月,俄国组织了九百一十辆马车,搭载四百六十户(2454人)回民从宁远城出发,一路喧嚣,迁往阿拉木图等地。

这次有意识的招摇式移民,在当地居民中引起更大的恐慌,人们对于清军的恐惧越发强烈,沙俄推波助澜,顺势安排大规模的搬迁活动。

到了后期,沙俄开始强制搬迁,使用武力逼迫的手段,另外当年的带路党白希尔这个维奸也带头配合俄国人迁走了自己属下三千多户居民。

从此时到1884年,俄国总共诱骗迁移伊犁地区居民七万多人,伊犁地区几乎腾空,清朝收回的地区几乎处处空城。清朝接手后的伊犁由于人手不足,无法迅速恢复生产,一直堪称富饶的伊犁河谷直到二十年后的粮食产量才恢复到同治战乱以前。

沙俄相当于对伊犁地区来了一次刮地皮式掠夺,能拿走的东西都带走,最后一招就是大规模的人口掠夺。

按弗里德给沙皇的报告里说,此次从伊犁掠夺的人口相当于俄国从本土移民实边二十五年才能达到的效果。

掠去这七万人不光填补了俄国边疆地区的劳动力空白,发展了当地生产,而且这些人在沙俄的算盘里是用作将来与中国一旦反目时的作战炮灰的。

被强迁或骗迁过去的塔兰奇人和东干人(回民)分别被安置在乌塞克、赤里克、喀拉苏、坎特曼四个地区。所有这些地方都是俄国无力开发的边疆荒原,而且沙俄严禁这些新移民随意离开村庄自由流动。

从还算平静安逸的伊犁来到这样荒凉苦寒的地方,最初的惊恐和慌乱过去之后,这些维吾尔和东干移民开始怀念过去在伊犁的日子了。几年以后,随着清俄双方对峙情况的缓解,有许多移民又开始慢慢回流,据《伊犁史》记录,十多年间回流的移民达到四千多户。

制霸天山之甘棠西行(377.5)

10月20日热梅尼第一次叫价就喊出了一千二百万卢布这个数,比起崇约五百万的要价整整翻了一番还多。

曾纪泽差点没把下巴惊掉了,虽然有思想准备也没料到毛熊胃口这么大呀。

热梅尼早就把理由想好了,我俄国派海军开往远东、纳林河和西土耳其斯坦也调了那么多陆军过去,费用太大,一千二百万都是绝对良心价了。别和我说什么未曾打仗无索军费之理,你们要是那么说的话,那我们俄国正想打一仗把这点钱都花了呢。

曾纪泽真是让热梅尼给气乐了:“未战而索兵费,古无此例。若必索之,则中国宁一战而后偿,且胜负难料,中国获胜,则俄国亦须偿我兵费。”

随着曾纪泽不断将前方的消息汇报回国,总理衙门也不停开会研究对策。11月8日,奕訢等人最后拍板:如果俄国人没有其他纠缠项的话,偿款方面最多再加五百万,也就是合计一千万,把事情终结掉就行了。

曾纪泽心里有谱了,回来再和热梅尼继续还价。

先给对方一个希望,然后慢慢往下压。热梅尼也快被逼疯了,他给曾纪泽算账:你看你们回乱的时候没力量守伊犁,我们仗义出手替你们站了十年的岗,你们不领情不说,连正常的加班费都不给,有点说不过去了。

曾纪泽说:“俄厚谊还伊犁,偿款则可,不当称兵费。”

热梅尼也气乐了:“二五和一十,这有什么不一样?这个也争?成成成,你爱怎么说都行,反正是拿钱就行啊。”看到这段记载,让我一下子想起来李健华的小品,五毛钱俩一块钱不卖的梗。

接下来曾纪泽的回答让热梅尼立马笑不出来了:你那价太高,我请示一下我国大皇帝,我们最多再加二百五十万卢布。当然,如果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也收回,那么我们可以考虑财给你们加点。”

热梅尼差点跳起来:“你这价还得太狠点了吧,我要1200万,你这直接750万。我告诉你现在比崇厚那五百万多在哪了吧,首先时间上又拖了一年,这又多加了一年的代守费吧;其次,崇厚那时候特克斯河谷和穆扎尔特山口这么些地方都划归我们,当然谈不上收费的问题了,可是现在你都收回去了,那我就得收钱了。得了,我也不和你废话了,你至少在崇厚的基础上再加四百万,你这二百五十万肯定不行。”

这样谈判又一次相持起来。

1880年12月15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从黑海回到彼得堡,传见了俄方谈判小组的人,要求在一周内结束中俄谈判,尽量避免纠缠。

因为这个时候俄国的注意力再次转向欧洲。因为就在1879年,柏林会议的第二年,德国与奥匈帝国签订了针对俄国的德奥同盟。在此前三十年间,沙俄与英法土连番血战后,它又没拉拢住德国,俄国在欧洲的孤立局面使得其西部安全面临相当危险。因此它也必须尽快从与中国的谈判中解脱出来。因此,亚二的指示是,在细节方面能让再让一步,作为最后一次让步以换取尽快缔约。

有了沙皇的支持,戈尔恰科夫亲自出马,与曾纪泽进行最后的终局谈判。

戈尔恰科夫向曾纪泽表示,沙皇好不容易答应可以让点,让我们赶快把字签了,所以你也得把握住这次机会,我也不多和你讲价了,就一千万卢布完活。

曾纪泽在总理衙门拿到的底价就是这个一千万,但他还想再争一下。因此,他咧嘴表示实在肉疼,太多了,真拿不出来呀。

戈尔恰科夫这个被俾斯麦执弟子礼的欧洲外交界的老江湖不禁笑了:“俄国可不是在这拍卖土地呢,如果真是炒地皮的话,就光说特克斯河谷这一块地,你告诉我现在市场价值多少钱,五百万卢布能买得下来吗?年轻人,这不过是你们改动崇约的地方太多了,俄国在这二次谈判中一无所得,全是你们在往回找,让我们皇帝的脸面往哪放?临朝签字的东西,你们说翻脸就翻脸,现在你们真打算连个台阶都不给下么?”

曾纪泽此时观察,戈尔恰科夫显然已经退到底线了,如果坚持下去,未必能有更好的结果。据曾纪泽自己后来在给两宫太后述职时说过心里话:俄方代表中,戈尔恰科夫贤于布策,只不过对中国的了解不如布策。这里的“贤”不是真的讲道理的意思,而是说此人格局要高一些,正是他的战略规划好一些,才使得谈判不受许多细节上的较争影响,最终还算顺畅地进行下来。

曾纪泽眼看俄方态度已决,于是提出前番热梅尼说过,所有增加的费用加起来约合四百万,加上前面崇厚认的五百万总共是九百万,现在怎么又搞出个一千万来呢。

戈尔恰科夫这下尴尬了,好在他也是沙皇信任的外交大臣,也敢做主,最后双方就九百万达成了偿款一节,当然戈尔恰科夫敢拍板也是缘于沙皇的一纸手谕。

不过不得不说,这中间有一个关键因素影响了俄方的判断,促使亚二下决心马上结束伊犁谈判。

因为就在戈登应邀北上与奕訢兄弟会晤会一周,两宫皇太后诏命左宗棠回京而由刘锦棠接任新疆军务督办。这一顿操作引起俄方高度关注,俄国人细思极恐,本来在巴尔干地区现在压力极大,需要列索夫斯基的舰队回援,现在清朝召回左宗棠,清廷中枢大概率会被鹰派掌控,而再结合英国人戈登适时出现在北京,真的出现清英联手抗俄的局面是沙俄无法承受的。所以亚历山大二世给戈尔恰科夫下达的原则是“于无可让中,再行设法退让。但经此次相让后,即当定议。”

1880年12月27日,俄方将最后一版条约底稿交给曾纪泽,曾纪泽发回北京复审。艰难的伊犁问题谈判,终于看到了曙光!

制霸天山——百年孤独准噶尔》小说在线阅读_第35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逍遥羽士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制霸天山——百年孤独准噶尔第35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