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制霸天山之甘棠西行(367)

赋闲在湖南老家的前驻英公使郭嵩焘上了《论俄事疏》托李鸿章代奏。

郭嵩焘毕竟是中国出使西洋第一人,思维开放,对于洋务经验丰富。虽然他回国以后闭门谢客,但一直关心国事。

从曾纪泽的来信中得知崇厚签订《里瓦几亚条约》后也是异常愤懑。

他在自己的日记中把崇约全文抄录了一遍,愤怒地抨击崇厚:“崇地山收回伊犁一空城,竟举天下大势全付之俄人,至是而益知总署诸公之罪,无可逭也”。

旁观者清,郭嵩焘这个看法无疑是相当精准了,因为他在巴黎准备回国的时候见到过崇厚,当时就问过崇厚收回伊犁的谈判如何展开。

崇厚轻描淡写地表示,那不过是走一过场,去了彼得堡手到擒来的事。

当时郭嵩焘就觉得这个人是非常不靠谱的,也不知道奕訢和沈桂芬等人是怎么选中他的,如今所有担心变成了现实。

然而郭嵩焘毕竟与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一样都是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传统知识分子,对国家有着无可救药的使命感。

面对此时主战派一出手就是满堂彩、主和派一出场就灰溜溜遭万人唾骂的场面,郭嵩焘以“身任天下之诟讥”,写下了《论俄事疏》。

郭嵩焘这个奏折先是对崇厚的错误进行了梳理,把崇厚与洋务派划开了界限“查崇厚贻误国家,原情定罪,无可宽免。然推其致误之由,一在不明地势之险要,如霍尔果斯河近距伊犁,特克斯河截分南北两路,均详在图志,平时略无考览,俄人口讲指画,乃直资其玩弄;一在不辨事理之轻重,其心意所注专在伊犁一城,则视其种种要求,皆若无甚关系,而惟惧收还伊犁之稍有变更;一在心慑俄人之强,而丧其所守。臣奉使出洋时,以崇厚曾使巴黎,就询西洋各国情形,但言其船炮之精,兵力之厚,以为可畏.崇厚名为知洋务,徒知其可畏而已,是知其势而不知其理,于处办洋务终无所得于心也,一在力持敷衍之计而忘其贻害。臣在巴黎与崇厚相见,询以使俄机宜,仅言伊犁重地,岂能不收回。颇心怪其视事之易,而亦见其但以收回伊犁为名,于国事之利病、洋情之变易,皆在所不计。�6�7�6�7置身数万里之遥,一切情势略无知晓,惟有听俄人之恫喝欺诬,拱手承诺而已。”郭嵩焘吐槽崇厚误国的缘由完全站得住脚,而且恰恰是不通洋务造成的。崇厚表面上似乎熟悉洋务,尤其是之前为天津教案出使法国为其捞到相当政治资本,但其实并不懂得洋务,崇厚根本不知西洋情形而又十分畏洋,这是他误国的根本所在。但是对于崇厚的处置,郭嵩焘没有附和清流党,而是引用了他所熟悉的万国公法—“朝廷以议驳条约加罪使臣,是于定约之国,明示决绝,而益资俄人口实,使之反有辞以行其要挟。崇厚殷实有余,宜责令报捐充饷赎罪,而无急加以刑以激俄人之怒,即各国公论,亦且援之,以助成俄人之势。臣所谓定议崇厚罪名,当稍准万国公法行之者此也。”老郭提出用西方通行的司法体系来议定罪名既避免了触怒沙俄,消弥沙俄开衅借口,同时也使中国加快与西方世界的接轨。

制霸天山之甘棠西行(368)

郭嵩焘对于伊犁外交的具体操作思路主要列了六条:

1、收还伊犁应由甘督核议。理由是—“陕甘总督左宗棠平日讲求地理之学,经营西域,已逾十年,形势险要,悉能详知,万非数万里外遣一使臣可以凭空定议之事,臣所谓收还伊犁应由甘陕督核议者此也。”

2、谈判收回伊犁的人应该去伊犁现场会办,不能隔山打牛—“为其水陆交通,险隘形胜及兵力所注,非身亲考览无由知也。俄酋高福满驻扎伊犁,兼统浩罕诸部,其与崇厚议还伊犁,于二万里外调高福满回国会办。此在中国关系绝大,而在俄人则进退皆利,无关得失之数,而其任劳核实如此。臣所谓遣使议还伊犁当径赴伊犁会办者此也。”这头两条建议都强调了左宗棠的作用,要求在中俄交涉中突出左宗棠的作用。从这件事上的表现看,郭嵩焘在事关国家民族深远利益的时候,摒弃了他和左宗棠之间的私人恩怨,这个没得黑,绝对大赞,虽然他到死都没有解开对左帅的心结。

3、直接废除崇约,可以暂时听任沙俄驻扎,不必急速收还伊犁。理由是根据崇约,“以一城孤悬如寄,尽割膏腴之地,名为收还伊犁,而实弃之。此时置议,较之从前,其难万倍。”如果引用万国公法,“由国家径行议驳,无可再行商办之理。以此时捐弃伊犁,与收还伊犁,其势并处于两穷。惟有申明权听驻扎,以杜其狡逞之心,而仍谕以从缓计议,稍留为后图,庶自处于有余之地,而亦有余地以处俄人。臣所谓直截议驳伊犁条约,暂听俄人驻扎者此也。”这个意思是目前的实力对比,中国无法与沙俄全面角力,崇约不承认,我们保留法理上的主权,既然谈不下来就先不收,把事情拖下去,拖到我们自身实力增强有余力解决的时候,或者国际形势发生不利于俄国的变化,到时再乘机收复。

4、驻英法两国公使不宜派遣出使俄国。原因是郭嵩焘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英法抱团而俄德抱团,双方互相敌视,两对主要矛盾是德与法、英与俄。现在又是要改议已定条约,反悔的事,如果从英法派人过去,怕被沙俄过度解读。而事实上,当时俄国新报已经在宣扬中国悔约是由于英国播弄、挑唆的结果。

5、就是前面提过的崇厚定罪的问题,郭嵩焘建议还是参照万国公法来处理,让俄国人无法借此开衅。

6、否定了清流派主战的观点。—“廷臣主战只是一隅之见,似宜斟酌理势之平,求所以自处,而无急言用兵。臣查西洋构患以来,凡三次用兵:广东因禁烟,宁波、天津因换约,皆由疆臣处置失宜,以致贻患日深,积久而益穷于为计。然其时中外之势,本甚悬绝,一切底蕴,两不相知,徒激于廷臣之议论,愤然求一战之效。至今日而信使交通,准情理处,自有余裕。俄人之狡焉思逞,又万非比英法各国专以通商为事。衅端一开,构难将至无穷。国家用兵三十年,财殚民穷,情见势绌,较道光、咸丰时,气象又当远逊。俄人蚕食诸回部,拓土开疆,环中国万余里,水陆均须设防,力实有所不及。即使俄人侵扰边界,犹当据理折之,不足与交兵角胜,何况以伊犁一城,遣使与之定议,准驳应由朝廷,纵彼以兵力要挟,亦可准度事势之宜,从容辩证,何为贸然耀兵力以构衅端,取快廷臣之议论?”

郭嵩焘这个奏折经李鸿章之手上达两宫太后,实际上充当了奕訢兄弟和李鸿章、刘坤一等主和派的代言,这六条操盘思路也成为日后曾纪泽谈判的指导原则。

制霸天山——百年孤独准噶尔》小说在线阅读_第34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逍遥羽士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制霸天山——百年孤独准噶尔第34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