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续)
当弘历首次平准征讨达瓦齐的时候,乾隆二十一年(1755年)4月8日清军在伊犁解救过两个人,这二位就是当时被当做肉票圈在伊犁的维吾尔白山派穆斯林领袖阿帕克和卓的重孙子波罗尼敦(大和卓)和霍集占(小和卓)。从噶尔丹始厄鲁特蒙古统治回部时将南疆的各部头人子弟都圈在伊犁做人质。清廷征准时的重要方略就是“以准制准、联回制准”,因此,清军进疆时回部纷纷响应,乌什回部霍集斯擒献了达瓦齐。当叶尔羌这哥俩带着可怜的三十几个手下热泪盈眶地投入大清怀抱,仿佛见了亲爹一样。乾隆诏命波罗尼敦回叶尔羌利用白山教众力量招服南疆,霍集占留在北疆蒙部辅佐阿睦尔撒纳,当时阿睦尔撒纳还没有叛变,仍然是大清的双亲王。
和卓是伊斯兰教圣裔的意思,相传是教主穆罕默德的小女儿法玛蒂(什叶派尊称为圣母)与女婿阿里·本·阿比·塔利卜(阿拉伯第四任哈里发)的后裔,因为穆罕默德的三个儿子均在两岁前夭折所以女儿的后人就成为圣裔。
那么出身显贵的和卓是如何与中国的新疆发生关系的呢?这还得从十六世纪说起。前面说过在准噶尔时代叶尔羌汗国这边一直是由纳合西班迪教派掌权的。这个纳合西班迪教团在举行伊斯兰教仪式时在胸前画线,表示净化心灵,与真主合二为一,纳合西班迪教团翻译过来是“画家教团”,但和真正的画家没有任何关系。
教团的创始人是白哈乌丁当然也就是首任教长(教长被称为谢赫),教团一开始创立是在布哈拉,属于苏菲派。画家教团创立的时候,苏菲派已经非常红火了,当时有一位苏菲派的谢赫叫阿勒沙德.阿丁说服莫卧儿帝国皈依了伊斯兰教,而阿勒沙德的后人热西丁向东传教进入了新疆也就是当时的察合台汗国。热西丁成功地说服了当时统治叶尔羌的察哈台后人秃黑鲁帖木儿汗王,被立为国师,热西丁家族后来在库车扎根成为苏菲派在南疆最大的家族,以后的几百年新疆的历史和这个家族也是息息相关。热西丁和卓的成功案例激发了更多人对去新疆传教的热情,白哈乌丁死后被尊奉为“哈兹拉特依禅”,就是一代宗师的意思,传到第五代依禅玛合杜姆.阿扎姆的时候,他决定仿效热西丁将画家教团推广到新疆。
天时不佑,玛合杜姆.阿扎姆到叶尔羌的时候苏菲派各教团在新疆已是百花齐放,不仅库车热西丁家族方兴未艾,喀什噶尔也有个穆罕默德谢里甫家族正如日中天,此时察合台汗国已经瓦解,控制塔里木盆地南部的是叶尔羌汗国,时任叶尔羌汗王的拉希德汗尊奉穆罕默德谢里甫为大国师。玛合杜姆.阿扎姆干脆无处落脚,所以无功而返。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玛合杜姆.阿扎姆去世后因为继承权的问题教团分裂,长子伊敏和卓继承谢赫的位子,而竞争失败的小儿子伊斯哈克不服气于是出走另立门户。伊斯哈克云游伊朗、阿富汗等地宣教,为了与戴白帽的伊敏派系区别,伊斯哈克的信徒戴黑色帽子故称黑山派。明万历八年(1580年)伊斯哈克循父亲当年的足迹来到叶尔羌,他的运气比老爹强不少,虽然在叶尔羌和和田碰了壁,但是在阿克苏站稳了脚。后来他的儿子萨迪和卓继续努力奋斗到国师的地位,终于使黑山派成为叶尔羌最大的教派。
黑山派的成功再度刺激了画家教团的正朔—白山派,谢赫伊敏派自己的儿子玉素普和卓于明泰昌元年(1620年)来到叶尔羌开疆拓土。从此塔里木盆地开启了黑山派和白山派长达三百年的争斗。
因为黑山派起步早,所以一开始的几十年一直压制着白山派。可是后来玉素普和卓的儿子阿帕克和卓长大以后白山派终于开始发力。清康熙七年(1668年)阿帕克和卓协助喀什噶尔伯克尧乐博斯夺取叶尔羌汗国汗位,做为回报尧乐博斯奉阿帕克为国师,白山派多年媳妇熬成婆,成了叶尔羌第一教派,掌握了汗国的意识形态。可惜好景不长,没过两年尧乐博斯被推翻,新君伊斯玛业勒支持黑山派,阿帕克和卓流亡中亚。后来阿帕克和卓到拉萨求助达赖五世的支持,达赖写信给学生噶尔丹令其出兵攻掠叶尔羌,噶尔丹出动一万二千铁骑越天山灭掉了叶尔羌汗国,阿帕克和卓在噶尔丹的卵翼下当上了儿皇帝,白山派这回掌权时间长一些有十三年,虽然只是个傀儡政权但却不妨碍他对黑山派的清洗打压。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黑山派发动暴动杀死了阿帕克和卓。这一年大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已取代了阿帕克和卓的后台老板噶尔丹,因此对南疆的控制有所松动,黑山派见缝插针重新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