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连载422】17.03上知下愚

【原文】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思考与随想】

上一章讲的是性相近,习相远。实际上也就是说一个环境,或者后天的对于人的影响。人的天性是相似的,但是人的行为却是如此的不同,其缘由在于后天不同的影响所产生的不同的结果,所以只要能够给予恰当的影响,恰当的教化就能改变人的行为和取向。这算是对于后天影响的一种肯定,实际上也就算是对教化和教育的肯定。只要有恰当的教育,人是可以改变的,人可以改变,世界当然就可以改变。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人真的都是可以教育的吗?教育是万能的吗?所有的人都会被环境所改变吗?

在理论上教育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在实际上却未必是那样?为什么呢?如果人都能保持人之初的本性的时候,教育或者是所谓的“习”,也就是后天的影响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但是当人在环境中已经获得和许多的“经验”和“习惯”的时候,想要改变就不那么容易了,甚至在某些时候想要改变也就接近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所以一切的教育都应该是“从娃娃抓起”的,对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式的成人来说,想要再去改变其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观念就是难之又难的事情了。正如某些年代流行的那句话一样“一张白纸才好画最美的画卷”。这也是所有的“教育者”都知道的事情啊,所以历来不论是哪一种“教育者”,都是一定会将那些未经世事的孩子紧紧的抓在手里。在事实上,大部份的“教育”也都是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的。比如日本鬼子占领台湾五十年,结果到如今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台湾人在情感上认为自己是日本人。就像我们如今一样,有多少人在看历史的时候不都是自觉不自觉的运用着“阶级分析的”“唯物史观”呢?这也就是“习”的巨大力量啊。

但是孔夫子在这一章告诉我们说,其实有两种人是可以不受环境影响的,是改变不了的。这两种人被孔夫子定义为“上知与下愚”,也就是上等的智者和下等的愚夫。其实说起来是两种人,实际上却是一种人,都是那种已经被习染得不能改变的那种人,也就是有了固有的信念的那种人。当然好像对下愚不能用“信念”这个词,应该用更贬义的“固执”来形容,实际上确实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在不同的习染之下,一个人在某一个阶段就会将这种习染和己身严密的结合在一起,再也分不开了。如果这份习染是正面的话,这个人就成了智者,如果这种习染是负面的话,这个人也就成了愚夫。这真的是没有分别的,都不过是将后天所得固化而已。

我们要知道,孔夫子所言的“愚”,从来都不是智力的或者说是智商的问题。这里的下愚并不是指的我们认为的那种智障人士,反而是某些“聪明绝顶”的人士才是真正的“愚夫”啊!那种我们眼中比较“笨”,比较“呆”的人反而更配的上“智”这个词。“聪明”和智慧绝对不是同义词,甚至在许多时候恰好相反。有些人永远也不能明白世界上除了自己还有他人是和自己一样的人,有些人总是以为可以将他人视为无物,可惜啊,这个世界真的不只有他一个是人啊,也真的不只有他一个人是“聪明”的。有些人总是一厢情愿的做着自以为是的美梦,想当然的以为可以忽悠得了所有的人,总是乐此不疲的用自己所谓的“聪明”来蒙蔽上别人的眼睛,不过通常的结果都是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而不自知呀。下愚也就是那帮永远不知改悔的“聪明人”,跟他们说什么他们会懂得呢?也许说什么也都是徒劳的。

上智者,就是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想要得到什么的那种人。也就是心中有“道”的那种人,自然就不会因为一点风吹草动就随风而倒,自然也不会因为冰雪风霜就改变了自己的路。这样的人当然也是“不移”的。

同样的是“不移”,但是不同的境界,这同样也是“性相近,习相远”。因为不同的“习”造就了不同的“不移”,而这种“不移”又是如此的相近。很是玄妙,又非常自然。

【连载423】17.04大材小用

【原文】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尔。”

【思考与随想】

既然本章说的是一个故事,那么我们也就从讲故事开始吧。

在前面的章节中提到,子游(言偃)未满三十岁的时候就当上了武城县的县宰,还在当地发现了一个著名的人才--澹台灭明(事见于【6.14】)。子游年纪轻轻的就当上一个县级的一把手,在当时也并不是很多见的事儿,我们都知道当年讲究的是“四十强而出仕”,而子游在如此的年纪就能够独当一面,不论从那一个角度上讲都是一个人才。我们想想如今我们的县级领导中有几个是“八零后”的呢?

要说起来孔子办学的成材率和就业率真的是很高的,孔子本人虽然说总是没有人真的喜欢用,但是孔子的弟子们都是抢手货。只不过那些在上的贵族们想要怎么用孔门弟子也就不一定了,喜欢用什么样的孔门弟子也就不一定了。反正颜回之类的总是没有冉有、公西华那类的抢手。

子游在武城当一把手。我们知道那时候人口少,一个县级的地区一般情况下实行的都是绝对的“首长负责制”。那时候一个县的的权力都是集中在“宰”的一个人的手中,什么事情都不用“班子讨论讨论,研究研究”以后再决定。将一切的希望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总是靠不住的。这样当然是不好,呵呵,但是至少有一点好处就是出了事情这个人也没法子找什么“集体决定”的借口来分担责任。

自得其乐读『论语』》小说在线阅读_第31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何况我辈孤且直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自得其乐读『论语』第31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