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连载413】16.07君子三戒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思考与随想】

这一章也算是比较有名的一章了,包括“血气方刚”一类的语言也成了我们熟知的成语了,在许多时候我们也在用,也都大概的知道其中的含义,但是只要一深究,或许我们也都说不清楚了。尤其是这一章所用的一个概念,也就是“血气”这个词,还真的很难弄明白。

什么是“血气”?这个东西还真的很难说,即便是对于我这样一个对中医还算有一点了解的医生来说,也是很难说清楚的。当然也许正是因为我是医生,所以就更说不清楚。中医是有自己的体系的,中医的脏腑基本上是以功能划分的,而并不是指的实质性脏器,和解剖学上的脏器类而不同。就如同中医所指的“脾”来作为例子吧,中医的“脾”和解剖学上位于左季肋部的那个实质性器官实际上是没有直接的关系的,我们经常会遇到比如外伤或者其他原因脾这个器官被切除了,但是在中医的角度上却并不是想当然的代表着脾虚。关于中医,也还是不说太多的好,只是为了说明问题而简单的提一下也就算了。这里提到的“血气”也是这样的概念,血,的确不完全指的我们血管中流淌的红色的液体;气,也和我们肺子呼吸没什么具体的联系。按照中医的理论来说,气属阳,血属阴,有着一种很玄妙的辩证关系。在这一章里面更多的指的是一种因生理所致的心理上或者行为上外在形式罢了,我们也不必执着于这些。或许我们用现代的,我们较为熟悉的那些生理上或者心理上的概念理解其实也是未尝不可的,我们知道其中的道理也就足够了。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其实也就是说有三种行为对于成为一个“君子”有害而无益,需要引以为戒而已,我们看看孔夫子说的这些戒,其实也恰好是我们不同年龄段最容易沉迷的事情,不论孔子是从那个方面得出的结论,也都是符合人类本性的事实的。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呵呵,每一个人都是从那时候过来的,相信我们也都有体会,那个少年不痴情,那个少女不怀春呢?不论是从青春期的激素水平,还是从人类本身的延续来说,对异性的渴望和希求都是非常正常和正当的。不论是爱或者是欲,“有”才是正常的,如果“没有”才是要怀疑生理上或者心理上的问题了。这是非常自然的本性,本身是不值得任何非议的,也许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使然,似乎每一个家长都将之视为洪水猛兽,而且还用了最最愚蠢的围追堵截的方法来试图压抑。种天性,呵呵,其实什么洪水单单靠堵能堵得住呢?一味的以堵为主,只能造成更严重的溃堤,到时候更不可收拾。天性使然,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既然是存在的,我们唯一方法就是正视它,而不是掩耳盗铃般的自欺欺人。孔子也不是像某些伪道学先生那样,一看到这些就要作一脸严肃状。天性不可泯,但是也不能完全的由着性子胡来。看到美女从眼前过,活动活动心眼是正常的,不活动也是问题,呵呵,但是您要是直接就……。嘿嘿,那就要出问题了,相信除了精神有问题的人都不会那样的。孔子在这里说的“戒”,并不是说就完全的禁止,这个和后世的那些“戒律”并不是完全一样。孔子在这里提醒的是不要沉迷于其中,也就干不了什么大事了。整日沉迷于其中,还哪里有什么时间和精力去“学”呢?而孔子看来,如果一个人不“学”会是什么后果呢?这在前文也多有表述,不再赘言。再好的东西也不能多吃,更不要沉迷其中而无力自拔。夫子此言,对于我们来说,对于每一个少年来说也真的是值得好好想一想的。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这里说的“壮”,在许多时候和我们认为的那总壮年还是不太一样的。古时候人的平均寿命都比较短,一般的说来像我这个岁数的也就可以自称为老夫了,不过按照现在的标准,俺还可以勉强的混成一个青年人,不论是按照WHO的标准,还是国家五四青年奖章的标准,俺还可以在青年的堆里混个七八年,想想也真的是不容易啊。呵呵。古人一般都是以二十而冠作为成人礼的,也就是说过了二十岁也就算作是壮年了,不过我们现在看可能还觉得是毛孩子呢。俗话说的好啊,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啊。这时候一般的说来都是一个人精力旺盛的岁月。用《疯狂的石头》里面的大哥的话说,这个年岁也都是“事业的上升期”啊。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眼睛里面哪里有别人呢?往上看老的觉得都已经过时了,往下看觉得小的也还都毛嫩,所以经常都会有“天下就是我们的”感觉,在这个时候好斗也真的是免不了的了。与天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啊。可是结果呢?斗来斗去伤的恐怕不止是别人吧,杀第一万、自损八千还算好的,好歹还给自己剩一点啊,也可能斗的结果是陪个底朝天也是未可知的事儿啊。正因为这个年纪的人都喜欢斗,所以孔子要提醒一下我们,还是少做点无谓的争斗,多干点事实更好些,否则干顾着斗了,啥事也没干成,也就只能等着老大徒伤悲了。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半辈子混下来,不管是啥结果都好,不管怎样说人都是要老的,这也是难免的自然规律。山中或许有不老的神仙,不过俺还真的没见过长的是啥样子的呢?到老的时候,一般容易犯什么样的毛病呢?孔子说是在一个字上,这个字叫做“得”。传统的解读都将这个“得”字解读为“贪”,也就是贪得无厌。这也是符合我们经常看到的现实的。人总是这样,越是到老了越是不想摊开双手,贪的可不仅仅是钱,别的也都放不开手啊,都有啥呢?呵呵,反正一切享受着的或者没享受着的都是放不开手啊,五子登科,哪五子也都放不下。我们常见的所谓“五十九岁现象”也就是这个最好的诠释了,用周星星同学的话说就是“现在不贪以后没机会再贪……”啊。葛朗台临死的时候也总是舍不得放下金币,可是有什么用呢?不管咋样最后也还不是手一张,腿一蹬,啥也带不走吗?何苦呢?不过也真的没有几个人放得下啊,所以孔老夫子也要提醒一下,还是别贪了,您啥也带不走!不过孔老夫子说的话谁都明白,不过没有几个人愿意做,说别人的时候都好办,到了自己也真的不一定了。

另外我个人觉得这个“得”字,或许还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自得”,或者说“自满”。这样是经常看到的事情啊。老年人都是活在自己的回忆中的,总是会觉得自己奋斗了一辈子了,自己吃过的盐比那些毛孩子吃的饭还多,自己有啥事儿不明白呢?尤其是一些有过成功经历的老年人们,更是容易这样想。于是总是认为世界不过如此,自己已经活了一辈子,已经活的足够明白了,太阳底下也没啥新鲜事儿了,于是就开始摆起老资格装起明白来了。这样的事情也真的是不少见的,科学史上许多新东西都是这样被某些学术专家院士们扼杀在摇篮中的,其他行业也是一样的。自以为“得”的结果,自以为已经足够的结果,也就成了保守和顽固的代言人了,也就很难再接受任何新鲜事物了。许多“权威”的日子也都是这么过来的,即便当年是进步的代表,到了晚年也都无一例外的走到了进步的反面,这样的“得”也是一样要不得的,也是需要引以为戒的。

呵呵,又说的有些多,感觉自己有点话痨,大家勉强看看吧,呵呵。孔夫子的话还真的都是很有道理的,孔夫子真的是很有生活的人,呵呵。我们还是自己对应一下自己的年龄,看看什么是需要自己注意的,什么是需要引以为戒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咱就是不想混成个君子,也还是为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一点多关注一下自己的好。关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身体,有时候也要关注一点自己的灵魂。不过这年头经济不景气,灵魂可能都不值几个钱。呵呵。

自得其乐读『论语』》小说在线阅读_第30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何况我辈孤且直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自得其乐读『论语』第30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