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连载394】15.30过而不改

【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思考与随想】

夫子他老人家似乎很啰嗦,同样的道理总是说了一遍又一遍,不过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啊,世人愚鲁,反复强调还这样呢,如果不啰嗦还不知道会是个啥样呢。

人恒过然后改之,世界上哪有不犯错的人呢?我们经常会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圣贤”就没有“过”了吗?至少儒家体系下的“圣贤”也一样是会有“过”的,因为儒家的“圣贤”归根竭底还是“人”,只要是“人”就一定会有“过”,没有“过”的只能是神。在我们的传统中是没有一个全知全有的那种终极意义上的“神”存在的,所以完美的、绝对无过的人也是不存在的。所谓的圣贤,即便没有故意为之的“过”,无心之失也还是不可能避免的,任何人都是有限的,不论是精力还是能力都是有限的,完全避免“过”是不可能的。

“过”是永恒的,但是面对“过”的态度也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境界了。一般人在知道自己错了的时候,知道自己有过的时候是如何作的呢?最初的心理反应就是怀疑,自己错了吗?当然这种怀疑是正当的,也是必须的。如果不怀疑才是严重的问题,那就叫做没有主见,听风就是雨。怀疑之后呢?明明知道自己是错了呢?各人的反应就大不同了,或者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干脆就不承认,或者是委过于他人,或者是想尽办法掩饰。不论哪种方式,结果都是一样的,都不过是在错上加错而已。一个谎言要用一万个谎言来掩饰,“过”也是一样的。这样的事情还少吗?多到俺都懒得说了,比如……。如果“形象”是靠谎言来维系的,那个所谓的“形象”也就狗屁不值了。

老老实实的承认“过”,其实没啥了不起的,也不会真正给你的形象带来什么损害,反倒是那些幼稚的掩饰才真的算是“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知过其实已经不容易,能改才是真勇者。别以为别人看不见,别以为别人都是傻子。自作聪明才是真正的愚蠢,事情都在那里摆着呢?还狡辩个啥呀!呵呵,我到底想说的是啥呢?我也不知道。没事闲的打打哑谜罢了。

孔子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钱穆先生说“人道日新,过而能改,即是无过。惟有过不改,其过遂成。若又加之以文饰,则过上添过矣。”,后半句我是同意的,但是“过而能改,即是无过”,这句话俺是不能同意的。有些事情是可以原谅的,有些事情是不可以的,杀人放火以后,轻巧的说声对不起就可以了吗?改了就可以当成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了吗?不行,那绝对不行。过而能改,不能是“无过”,可以考虑减轻其罪行,但是将“罪行”就轻易的抹去,对受害者公平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是不知道那些刀下的孤魂野鬼作何想?这些老先生有时候也是太过善良了,须知有些人是教育不了的。悔过自新的,并不一定可以减轻罪行,死不悔改的,那就应该罪加一等。

所谓的“过而不改”,实际上也还是没把别人当人,总是以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自己是凌驾在别人之上的,总是以为自己做的事情别人都不知道。总以为可以靠自己掩饰或者演技蒙混过关,可是世界上真的不止你一个是聪明人,所谓的“聪明”通常不过是“自作聪明”而已。

【连载395】15.31思不如学

【原文】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思考与随想】

学思之辨,也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人类知道知识为何物的那一天起,也就没有离开过这个命题,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也将这点事都说的烦了,也真的还没有什么好说的了。《论语》中也没少谈这个,最经典的大概就是《为政第二》(2.15)哪一章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了。

学和思相辅相成,没有哪一个也都不行。不仅仅是做学问如此,作任何事情也都一样。思而不学,就像在海滩上种花一般没有根本,结果通常都成了妄想狂;学而不思,就像奶妈带孩子一样,咋弄也是人家的,皓首穷经了一辈子也弄不明白个啥东西。“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途径,二者缺一不可。如果非要在“学”和“思”之间作一个了断的话,非要在其中分出高下来不可的话,孔子主张还是多“学”点好,故有此章之言。

孔子举出的例子是自己,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看来孔夫子也真的是一个爱琢磨事的人,因为“思”已经到了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地步了。想想夫子思考的样子,肯定比那个经典的想要睡着了的那个雕塑要可爱得多,沉思就沉思呗,何必非要摆个造型呢?“思”的魅力也就在于此,“思”的确可以让一个人忘记一切,甚至可能忘记自己。身在五行中,神游造化外。连自己都不知道是谁了,哪里还会想什么吃饭睡觉的呢。想来不仅仅是孔子如此,相信许多人都会有如此的体验。尤其某些所谓的“天才”更是如此,某位仁兄就说过“一切都超不过他的思维……”。可是孔子通过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说,这样的“思”是毫无意义的,这样的“思”是得不到任何东西的。

孔子说“不如学也”。孔夫子实在否定“思”吗?不是,孔夫子是在肯定“学”。孔子反对的不是思考,而是那种无意义的空想和臆测,反对的是那种没有基础的无学之思。孔子并不是反对思考,我们在《论语》中看到孔子是提倡学生们自己思考的,比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是在提倡学生们要思考,要自己悟。思考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也是必须的,否则就什么也学不到。但是仅仅靠自己闭门造车般的思考,是什么也得不到的。

什么是“思”?就是自己独立的找寻“真理”的过程。什么是“学”呢?就是在借鉴别人的经验的过程。“思”指向的是己身,“学”指向的是他人。无论如何,“学”都是在学别人的。这里的“学”不仅仅是啃书本,啃书本实际上也是在向前人求经验。同时还包括向老师,向他人的求取经验的过程。而在前文我们探讨过,什么人才是我们的老师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就是说所有的人都是我们的老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仅仅是“善”的是,“不善”的也是。成功的经验要学,失败的经验也一样要学。

想要提高自己,想要完善自己,而不去借鉴他人,实际上是不行的。“学”就是积累,如果没有“学”人类也就永远只能是在蒙昧中打转转。牛顿说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什么是巨人?所有前人所积累的经验,就是这个巨人。如果没有“学”,就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结果就是被巨人踩在脚下了。传说中的那个苹果,只能在脑袋上多一个包罢了。

“思”和“学”不可分,缺了哪个都是非罔则殆,而一无所获。如今“聪明人”也来越多,好妄言者比比皆是,究其缘由,也都是不学之故也。

自得其乐读『论语』》小说在线阅读_第28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何况我辈孤且直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自得其乐读『论语』第28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