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连载372】15.07卷而怀之

【原文】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思考与随想】

文死谏、武死战,在这两千年来的儒家影响下,我们民族历来就不缺乏不怕死的大臣。我们民族的文人们也不是生下来就是没骨头的软脚蟹,在许多年里还是敢说话、敢抗争的,甚至在某些年代都将这种抗争玩出了花样,时不时的就抬着棺材去要挟皇上。一种游戏玩多了,总会玩出变态来,在某个时代的竟然将这个当成了一种风尚,甚至故意的激怒皇上以求死得名。虽说这种榆木脑袋玩出的变态的行为艺术没什么可取的,但是有骨头总比没骨头的强,为了名而不要命当然也是要不得的变态之举,但是至少比根本不要脸的要强许多吧。

这一章提到的史鱼就是一个文死谏的“直人”。根据一般的说法,“史鱼”指的是卫国的大夫“史鳅”,字子鱼。在《韩诗外传》和《孔子家语》等书中记载了他的一些相关故事,大体上也就是一段所谓的“尸谏”之事,故事本身是有许多版本的,而真假难辨。我们犯不上将精力用在故事的一一辨析上,既没必要,也没时间。我们还是发扬不求甚解的一贯作风,只从孔子的原文上下功夫也就罢了。

孔子称其为“直”,而且还用“矢”为喻,来说明史鱼之直。“矢”,当然就是箭了,孔子说史鱼不论是在“邦有道”的时候,还是在“邦无道”的时候都是想箭一样勇往直前。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开弓没有回头箭”,在古人看来“箭”的轨迹就是绝对的直的,当然我们现在看也不过是一个抛物线罢了,但是我们不能那样要求古人,如果我们用现在的科技区苛求的话,我们这几千年前不是白过了吗?(实际上在许多方面也真的是白过了,甚至还不容当年呢)。我们孔夫子称史鱼如箭,当然是一种赞赏。在《论语》中我们也不止一次的看到过这个“直”字,一般情况下,夫子提到这个“直”的时候,都会给予赞扬和肯定的。比如我们在前面看到过的“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但是在本章,孔子对史鱼如矢般的“直”是完全肯定的吗?也许未必。

我们看看后文,这里明显是将“直人”和“君子”并列的,而且我们从对这两个人的评价可以看出来“直人”和君子是有区别的,我们都知道孔子是提倡做“君子”的,那么我们也就不难得出结论,孔子对“直人”也并不是完完全全认可的。“直”当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也要分个场合,分个地方。一味的直道而行,在我们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上实际上是行不通的。就像孔子说的那样“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凡事只是知道一味向前,而不计后果真的就有意义吗?孔子虽然提倡“知其不可而为之”,虽然同样执着于方向,当时也不主张没事闲的就非得用脑袋撞墙。总是拿鸡蛋碰石头,有什么意义呢?孔子并不反对牺牲精神,但是反对盲目蛮干。牺牲当然可以,但是必须是要值得。于事无补的牺牲,同样也是蔑视生命,蔑视自己的生命,对别人的生命又会是什么样呢?所以孔子真正提倡还是那种“用之则行,舍之则藏”。“道”是必须执着的,但是脑筋何妨急转弯。对拼命硬上的人,对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人,对于其精神我们是尊重和佩服的。但是盲目的蛮干,甚至会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的盲目硬上,孔子是并不提倡的。

孔子有举出了他的老朋友“蘧伯玉”为例,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蘧伯玉,我们也算是熟悉了,孔子在他家里面住过很长一段时间,在前面也对他有过分析,这里不再啰嗦。应该说孔子对蘧伯玉之行是认可的,所以称之为君子。这里对蘧伯玉的评价也这是应了之前对颜回说的那句“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也正是“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在事情尚有可为的时候就应该努力作为,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的时候,不妨多为自己的“道“保留一分元气。“卷”起来,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向箭一样射出去。“藏”起来,是为了更长远的“行”。不过许多时候,“卷”的时间长了,“藏”的时间长了。还能不能再射出去,还能不能“行”也真的就是个问题了。

其实本章和以下几章说的都是一个道理,那就是“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什么和“不为”什么之间,也就是君子之道了。可是世人总是该为的不为,不该为的时候又趋之若鹜。

自得其乐读『论语』》小说在线阅读_第26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何况我辈孤且直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自得其乐读『论语』第26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