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连载365】14.45幼而不学

【原文】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

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思考与随想】

前文说如果一辈子都是混吃等死的家伙,到老的时候也没能给这个世界打来一些什么,就可以叫做“老不死的”,也就是贼、白吃饭的贼!那么如何才能不虚度此生呢?如何才能不是贼呢?其实很简单,不过是一些让我们的耳朵都磨出茧子的话罢了,因为俺们也都受了太多太多的“教育”了,从小就有人告诉我们要作什么四有五有的青年少年的,听都听烦了,我就不在啰嗦了。虽然那些灌输式的教育非常恶心,也没有起到预定的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但是我们其实也不能因此说那些话都是错的。一个人的一辈子不过百年,即便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也不过是短短的一瞬间。人生苦短,于是总有人寄望于肉体的不灭或者是灵魂的永生,此岸看来是没什么希望了,俺们谁也没见过几百岁以上的人;于是又有许多人寄望于彼岸以求得个体灵魂的不灭,于是就编造了许多的神话来骗自己以求得不朽。可是真的有彼岸吗?即便有又与此生何干呢?空空空,也不过是一场空罢了

。我们的传统从来也不是那样的虚无,我们的意义并不在那个窄门,而在我们自己。所以传统中有“立身、立功、立言”的“三不朽”说,或许才是最有意义的追求。

那么我们要想别到老的时候被骂,被人称之为“老不死的”,那么就只能向孔老夫子说的那样,“幼而孙弟,长而有述”庶几在老的时候才能问心无愧的说上一句“此生足矣”。那份圆满的平静所带来的快乐也许足慰平生。

那么如何才能“长而有述”呢,如何才能让人生真的有意义呢?某人说“XX要从娃娃抓起”,鲁迅说“救救孩子”。如果想要有未来,那么只有靠“学”, 幼而不学,自然不知礼;幼而不学,自然长无所述。本章的故事也就从“幼而不学”而来了。

“阙党童子将命”。 “阙党”一般认为就是孔子的家乡,古时候五百家为一“党”,孔子的家乡的“党”的名字就叫做“阙”。或称阙里或称阙党。“童子”,我们看到童,总会想到幼儿园的孩子,实际上古人二十而冠,没有行冠礼的人就称为“童子”。这其实倒也还算不得什么,毕竟我们现在看二十岁以下也看成是未成年人。但是古人结婚早,二十岁的时候已经有大半都当爹了,还是未成年人,就有些搞笑的意味了。不过更具反讽的词却不是这个,而是科举制度下的没考中秀才的人的称号叫做“童生”,嘿嘿,八十岁的童生也不是没有,想想也够无厘头的了。

这个童子“将命”而来,应该是为人传话或者是帮人办事的,估计是反应比较机敏,给人一种聪明灵慧的感觉。这样的孩子其实是很常见的,谁家的孩子不聪明呢?人们也都是很喜欢这样的孩子,也都对这样的孩子寄予厚望。我们也都是如此,看到谁家的孩子聪明总是会忍不住夸奖一下“这孩子,小时候就这么聪明,长大了一定是个有出息的!”嘿嘿,不过一般情况“小时了了”的孩子长大了也真的不好说是什么样。尤其是被视为“神童”的孩子,通常容易在不是儿童的以后成了“神经病”。聪明的孩子更是需要好的教育,否则更难成大器。但是我们总是免不了对聪明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夸赞,结果常常是适得其反。

有人觉得这个从“阙党”来的童子表现得很聪明,于是就对孔子说到“益者与?”其实也和我们看聪明孩子的反应一样,不过是再说“这个孩子长大了应该会不错吧”。“益”为进益、长进之义。这种反应是很正常的,但是孔夫子又是的看法却是不同的。我们看人总是看是不是聪明来预测他的发展,可是“聪明”对于一个人到底有多少意义呢?孔子看重的不是这个,而是看到了另一个方面。

“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孔子看到的是这个童子在坐的时候大模大样的坐在成年人应该坐的位子上,走路的时候又大摇大摆的和长辈并肩而行,这样毫不知礼,怎么是能进益呢?不过是一个急于求成的人罢了。

在我们现在看来,其实这个孩子也没什么呀,不过是坐的位子不对,不过是走路的时候不符合当时的标准罢了。和我们现在的那些早已爬上长辈头上作威作福的小皇帝小公主们比起来真的没什么了不起的。但是这个童子在当时环境下却是很失礼的,是没教养的表现。有人说西方是孩子的天堂,成人的地狱,但是看看我们身边的孩子们,我们还能这么说吗?看到我们身边那些没有教育更没有教养的富二代,富三代们。我们又能说什么好呢?孩子是未来,是希望,是……。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批评那种压抑人性的父权、族权。从鲁迅那时候就在呼喊着“救救孩子”,就提倡解放孩子的天性,这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解放就等于放任吗?解放了就可以为所欲为吗?一群连起码的对人尊重都不会的孩子能撑起什么样的未来呢?

一个人可以没有教育,但是不能没有教养。没有教育不过是废品罢了,没有教养就是危险品。我们看看诸如杭州车祸那样的事情也就见怪不怪了。就像我在幼儿园门前看到的那样很多触目惊心的“故事”:一个五岁的孩子坐在豪华汽车中大声叫嚷着“开个夏利还TM的挡道,一会儿压死你……”;一个四岁的孩子因为他奶奶没有给他买块糖就叫他奶奶为“老不死的”;一群小学生对着捡垃圾的老太狂叫着“……”;这都是些什么呢?我们能指望这些孩子干什么呢?如果这样,我们还有未来吗?当然这些都不是孩子的错。是谁的错呢?你我其实都知道,自然不用我啰嗦。

我们反对那些虚伪的无意义的“礼”,可是我们难道连基本的道德,基本的教养都不要了吗?如果这样我们还剩下什么呢?我们还是人类吗?我们的孔夫子看到这个童子连当时基本的礼仪都没有,可见其失教如此,还妄谈什么“进益”呢?不知礼,何以立?小时候是这样,长大了又会什么样呢?最多也就成为一个“老而不死”的饭桶罢了。

自得其乐读『论语』》小说在线阅读_第26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何况我辈孤且直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自得其乐读『论语』第26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