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连载290】12.22爱人者仁,知人者智。

【原文】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皐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思考与随想】

樊迟师兄再次登场,不过表现还是不太好。要说樊迟师兄的悟性也真是不咋的,孔老师讲了半天他也没搞明白,完了还要找比他年龄小了接近十岁的子夏。不过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倒也是不错的,人笨一些没关系,最怕的就是装。不懂还总是装,就无可救药了。比如说我,嘿嘿!

樊迟这回请教的又是大问题,问的是“仁”和“智”的问题,这可是孔门的核心问题吶,那么孔子的回答是什么呢?

孔子回答很是简单,又很是复杂。这两件事的确不是只言词组可以说清楚的,而如此复杂之事,孔子只用了四个字。也真的难为了樊迟师兄了。

不过真理却总是简单的,总是赤裸裸的,总是直白的。只有假话才需要绕圈子,我们总是被那些绕来绕去的东西搞花眼了,却对简单的东西视而不见,或者是不屑一顾。

“爱人者仁,知人者智”。事情本来就是这么简单,这个还用注释吗?这个还用得着辩证吗?就这个樊迟师兄还“未达”,不知道多少人要鄙视樊迟师兄了。可是这个真的是简单的吗?真的是所有人都懂得了其中的含义了吗?当一件事只是听听罢了,当然是简单的,但是真的想要去作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我们的樊迟师兄没有搞明白的,并不是这两句话的含义,而是不知道怎么去作而已。我们又有几个人真的搞明白了呢?

其实这里说的是两个概念,实际上只有一个概念。我在前面的已经说过,在孔子的思想之中,仁和智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仁者必然之智者,智者也必然是会有“仁”心的,这两者是绝对不可分的。爱人者仁,不过不知人,何以爱人呢?如果不爱人又如何知人呢?这里的确是不可分的。在孔子看来“仁”就是大智慧。事实上也是如此,那些斤斤计较的聪明,真的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吗?那种一刻不忘记“别人”的聪明人,到头来也不过是聪明总被聪明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已。这样的例子还少吗?可是人们总是以为那些算计就是智慧,其实那不过是智慧的反面罢了。真的有智慧的人,是不会那个样子的。这不是唱高调,这是真的。

“樊迟未达”。樊迟师兄没有明白的就是如何“知人”的问题,这个在下文看的很清楚。我们不要误会了樊迟师兄。樊迟师兄没有搞明白,如何才能知人呢?孔子的回答就不太容易搞明白了。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这个文字上的意思在《为政第二》已经有所解读,不再重复了,但是这句话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这和知人有关系吗?既然樊迟师兄暂时还没有搞明白,我们还是一起跟着樊迟师兄问问子夏,看看他怎么说,是不是和孔子说的一样呢?

樊迟也真的是不简单,在老师那里没有弄明白,课下看到子夏还能不耻下问。换一个也真的不好意思,一个做师兄的,有怎么能直接的去请教一个小师弟呢?(樊须字子迟。少孔子三十六岁,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现在的人,在比自己年龄小八岁的师弟面前肯定的是要摆出以更老资格的样子,宁可胡涂一辈子也不会去请教的。樊迟师兄却做到了,仅仅这一点就是不简单的事情。而且语气上还是很谦卑,想想我们现在,这样的人也真是少见了,先敬佩一下樊迟师兄。

“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这话比较简单,乡就是向,也就“刚才”、“过去”的意思。这话翻译出来就是“刚才我向老师请教什么是‘智’,老师说‘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是啥意思呢?”

子夏同学不愧是“文学”一科的,嘿嘿。说的话也是引经据典,话说的也是真的很漂亮,可是他说的和孔子是不是一回事就不知道了。

“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皐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要说子夏同学也真的是聪明,悟性高,也很会说话。首先就要先夸夸孔子这话说得好,哪怕是在背后,子夏也是不忘记表达一下对孔子的尊重。“富哉言乎”就是说“夫子这话说得好呀,内涵太丰富了”。这个既夸奖了孔子,无形中也是太高了自己,“这样丰富的话俺都能明白,俺是不是很了不起呢?”是,真的很了不起,不过好像更了不起的是我,俺都看出来他是在咋唬呢,嘿嘿。

子夏接下来说的话,在一般的理解上也是没有太大的问题的。他也就用一些过去的例子,来解释一下孔子的话,不是说“举直错诸枉”吗?他举出的例子也就是经典的例子,都是古代贤君的故事,这些故事也都是很普通的历史故事,有些或许是传说中的。皐陶,是传说中中国最早的法官,还曾经协助过大禹治水,是古代著名的贤臣。伊尹是商汤的贤相,也是很有名气的,帮助商汤伐桀。这些贤人都是儒家提倡的,树立为榜样的古代贤臣。也是在儒家眼中著名的“仁人”。子夏说,那些圣君将这些贤臣提拔出来,那些不仁的人都跑了,自然就没有不仁之人了。嘿嘿,这是真的吗?那些不仁之人都跑哪里去了呢?是不是祸害外国人去了呢?那倒是个好办法。

子夏说的话在表面上是对的,但是实际上却和孔子是不同的。虽然都是主张要将“好的”提拔出来,但是对于“坏的”却有明显的区别。孔子说的是“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并不是“能使枉者远”。孔子说的是将“好的”放在坏的上面,能让“坏的”变好,而不是让坏的跑了。这是二者的区别,孔子说的实际上是一个比喻,钱穆先生说这个就是“积材为喻”。将直的压在不直的上面,慢慢的不直的也可以被压直了。所谓“以正临邪”,邪的也会变成正的。呵呵,跑什么跑,非把你压直了不可。

应该说,子夏说的话能实现也就不容易了,孔子说的话也真的是很理想化的,但是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如果在上的,这的都是“正”的,都是“直”的,在下的绝对是不可能不直的。因为只有“直”才能得到最大的好处,傻子才去玩弯的呢。这就是前两章说的是一回事,所谓“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就是这个道理了。

道理固然不错,但是真的可能吗?上梁不正下梁歪,关键是上梁何时正过呢?

但是这个“知人”有关系吗?和“智”有关系吗?其实这里面还是要说的就是“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如何知人呢?对于个人来说也是一样的,能不能了解别人,主要还在于自己怎么作,如果你能做到“直”何愁别人不对你“直”呢,以直相待,自有直报。你能处处坦诚相待,何愁别人对你不坦诚呢?所谓“德不孤,必有邻”是之也。

说到底,还不过是“忠恕”二字而已。

自得其乐读『论语』》小说在线阅读_第19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何况我辈孤且直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自得其乐读『论语』第19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