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连载279】12.10崇德辨惑

【原文】子张问崇德辨惑。

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思考与随想】

子张又来问问题了,真是勤学好问啊,很值得表扬一下。不过我们通过这一篇的前面的章节来看,子张问的都是什么样的问题呢?也可以看出来子张的心性的。也真的是和子夏截然相反的。有时候做心理分析也是很好玩的事情。呵呵。

子张这一章问的问题仍然是很大,“崇德辨惑”,单独某一个方面都够说上半年的。“崇德”和“辨惑”两者同提,应该不是子张自己的发明。钱穆先生就认为这应该是当时的“古语”。但是现有的证据也不知道到底出自哪一本书。就像我们现在用成语一样,许多我们也都不知道其出处,甚至连其原意都不知道了,我们不还是用的好好的吗?有些人离开成语,还真的是说都不会话了呢,呵呵。“崇德辨惑”是不是成语,俺们不去管它了。既然子张问了,俺们就听听孔老夫子怎么说。

“德”永远是难以说尽的话题,但是什么是“德”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可是每个人都说不清。许多的概念都是这样,语言是无法确切表达的。这里讲的“崇德”从后文孔子的解说来看,应该就是讲的修己为德之意。到底怎么作才能离“德”近一些呢?才能算作“崇德”呢?

孔子说:“主忠信,徙义,崇德也。”这个“主忠信”我们在《论语》中看到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这里我不在多说了。如果心中有“忠、信”二字在的话,如果一切的行动都能符合“忠信”的话,如果做事情都是“唯义与比”的话。当然就是“德”了。这个没什么可说的,这里面的“忠”仍然是“中心为忠”的“忠”。不要狭义的理解这个“忠”就是对那些君主的愚忠。那种为了主子不惜牺牲一切的奴才,在孔子看来也许是离“忠”最远的人。说起来是为了主子怎样怎样,实际上呢?不过是为了自己而已,或者名,或者利,或者两者兼收。如果有什么东西指的无条件的“忠”的话,那只有良知而已,只有“心”而已。那些根本没有“心”的人,何来“忠”呢?那些割肉侍主的,那些杀子求名之人,不是变态狂,就是别有用心的。当然,这种“忠”的确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喜欢的,但至少孔孟皆非如此。如果我们的心,都能好好的放在胸腔里面,也许这个世界不是这个样子,“德”也就真的不远了。也只有心还在正地方,才能做到“唯义与比”。也才能“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这就是“崇德”也。

那么何为“辨惑”呢?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惑也。”孔夫子在这里并没有说怎样辨惑,孔子说的却是“惑”的来源。我们为什么会有“惑”呢?孔子告诉我们说,其实所有的“惑”并非来自别人,而是我们自己。我们喜欢的,就希望那个东西或者是人永远的存在,我们不喜欢的,就希望彻底的消失。是我们既要其生,又要其死。可是我们又凭什么呢?谁给我们的权力呢?我们的“惑”,只是因为我们的“欲”啊。那么我们就不要“欲”了吗?当然不是,如果没有“欲”还是人吗?那我们又如何“辨惑”呢?孔子好像是没有告诉我们,但实际上孔子说了。

孔子说什么了呢?在哪里呢?就在前面说的,其实“崇德”也就不是“辨惑”,这个其实是一回事。只不过我们没看到而已。当我们“主忠信”的时候,当我们“唯义与比”的时候。当我们的心放正了,我们做事只是问“该不该”的时候。我们还会有“惑”吗?当然是没有了。该怎么作就怎么作,有一个“义”字在指引着,我们还有什么“惑”呢?

所以“仁者不惑”也。忠恕而已。至于后面的一句“诚不以富,亦祗以异。”,是来自于《诗经-小雅》里面的句子,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历来也没有人说得清楚,程颐说这句话实际上是“错简”,应该是在十六篇季氏的第十一章,但是依据在哪里我们也不知道。看起来这句话好像是在那里更符合逻辑一些,但是也未必尽然。天地尚且不全,古书中总是会有一些不可解之处的,对于我们还是不作刻意的执着的好,也还是存而不论而已。

自得其乐读『论语』》小说在线阅读_第18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何况我辈孤且直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自得其乐读『论语』第18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