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连载250】11.03孔门十哲

【原文】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思考与随想】

虽然我用了孔门十哲这个名字,但是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一种没有依据的说法。连朱熹都不信这个,我们有怎么能相信这个呢?只不过是这一章只有这几个名字,找不到更好的标题来说事而已,同时要批驳一下这个说法。关于这一章有很多的说法,也有很多的曲解。虽然只是干巴巴的几个名字和简单的分类,也还是需要好好辨析一下的。

首先要说的就是在传统上这一章是和前一章编辑在一起的,是被看成是同一章的。于是就有了一些说法,说这几个人都是跟孔子在陈蔡之间挨饿的那群学生。这个几乎可以肯定的说是不可能的。孔子在陈蔡之间绝粮的时候,冉有肯定是没有和孔子在一起的。根据《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孔子绝粮的时候,冉有已经回鲁国两年了。冉有回国的时候实在卫灵公死的那一年,也就是鲁哀公三年。而孔子绝粮的时候是发生在鲁哀公五年的事情。仅仅这一点,就可以证明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而且说和孔子挨饿的只有这十个人,也肯定是不对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至少还提到了孔子最小的学生—子张。曾参有没有跟着呢?曾参的父亲有没有跟着去呢?我们不知道。好在否定一件事情,只要有一个反证就足够了。

钱穆先生和杨伯峻先生都说“以子游、子夏的年龄来说,应该是没有跟去”,这个倒是没什么依据的,子张都能去,别人就没有什么理由了。《史记》的记载:“颛孙师,陈人,字子张。少孔子四十八岁。他日从在间蔡闲,困,问行。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国行也;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夫然后行。」”“言偃,吴人,字子游。少孔子四十五岁。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既然十四五岁的能去,十七八的有什么不可以呢?子不过冉有是肯定没去的。

第二,这个话肯定不是孔子自己说的,这一点是没有人否定的,因为从语气和称呼上都是不可能的。看过《论语》的都知道,孔子称呼自己的弟子们,都是直呼其名的。可这里面所有人的名字都是用“字”来表示的。那这个是不是像杨伯峻老先生说的,是孔子对这几个学生的评鉴,而由其他人转述出来的,再由弟子们记录的呢?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论语的编辑者一定会在这句话前面加上一个“子曰”。有些人就该说了,这句话不是和前面连着的吗?前面已经有一个子曰了,这里还会再有吗?前面已经证明了,这些人中有不是和孔子在陈蔡之间绝粮的。也就是说,如果这话是孔子说的,也必然不是同时说的。而不是同时说的话,都是要加上一个“子曰”的。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们看看孔子批评宰我的那段就是一个例子。所以这一段,几乎可以肯定不是孔子本人说的。如果是,那一定不会是这样子。那这句话是谁说的呢?抱歉我们现在还不知道。

第三,如果这个话是是后世弟子对前人的评价,或者真的有这个“十哲”的说法的话,这几个人也是不够格的。既然子游、子夏这两个人都可以入选,那么怎样也不可能少了曾参。何况《论语》主要的编辑工作,通常都认为是曾参的弟子们完成的。里面不提自己的老师,这样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是有若也是不应该在外的,还有原思(原宪)那也是孔子生前就夸奖过的。南容呢?子开呢?好像也都比这些中间的有些人更够资格。而其中的几个人,还是孔子曾经明确的反对过的。冉有不论,毕竟冉有还在《论语》中还被称为“子”的。但是宰我又有什么代表性呢?身前的小事就不说了,结局也是很不好的。《仲尼弟子列传》明确的说过:“宰我为临菑大夫,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孔子耻之。”后面我们也要提到孔子还有骂他更狠的事情,“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宰我何以堂而皇之的和这些人并列起来呢?所以这种说法也似乎是不成立的。

第四,所谓的孔门四科,也是附会多于实际的。孔子办学校,肯定不是和现在的大学一样。先分学院,再分系,系内分科,科内还要分专业。最后弄得除了鼻子低下那点东西,什么都是不知道。孔子因材施教是不假,但是也不是和现在一样,每个人定下什么专业的课程。孔子的因材施教是针对每个人不同的个性特点加以不同的引导,而不是给学生们限定什么专业。孔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核心我们是知道的,最关键的也就是修己为德。所有的教育,最主要教学内容不过是“博文曰礼”而已。何来分科之事呢?所提到的这些人,也不过是在某些方面更突出写罢了。这些人绝对不是什么方面的“专才”,这一点我们我们也还是要分清的。并不是学“言语”的就没有道德,也不是学政事的就不会说话、学政事就没有道德,那都是扯淡的。

还有那个“文学”,其实是最基本的“学”而已。我们知道,论语中的“文学”和我们现在的“文学”绝对不是一回事。主要还是文献一类的学问,其实也是孔子教学的基本内容。不论学什么的都是要学那些东西的。与其说这个是四科,还不如说这个是降序排列的几个阶段罢了。

最后要说的一个问题就是,这段话的意义在哪里呢?到底是谁说的呢?是不是和上一章,或者下一章有联系呢?我认为还是有的。上一章说的是孔子的学生们“皆不及门”而这一章也就是再说,看看,孔子的学生们都是人中龙凤。可惜也是没有得到应有的位置啊,尤其是德行好的那些。而德行不如他们的呢?也还有的混啊。所以这里应该还是在说,那些肉食者都不识货!只看到那些才干,而看不到更重要的东西。我们再看看这几个人,也许就更加了然。所谓德行一科的那几个人,也真是没有几个得到好结果的。颜渊、伯牛早死,冉雍也是不受重用,闵子骞不仕。有人要说了,难道闵子骞不是他自己不想干的吗?前面我已经说过了,不是不想干,而是不能干。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在当时都是有人喜欢用的。可是这些弟子们,不能说孔子不喜欢,但是孔子认为这些人,不过是“具臣”,也还不够“大臣”的资格的。呵呵。世人看重的都是“才”,而不是的“德”。这个应该是孔子的观念。孔子在一定程度是主张“贤人政治”的,主张为政者都是应该具备应该有的道德才算是合格。这个是不是行得通姑且不论。但是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愿望。就像说,“学而优则仕”总是比“生而优则仕”要好得多。呵呵。

这一章大概也就是这样子了,至于这些人的事迹,或者说孔子对这些人的评价。我们在后文中还是经常能看到的。以后慢慢说吧。有许多不可解之处。也是没有想明白。也许永远也想不明白了,还是不要瞎说的好。

自得其乐读『论语』》小说在线阅读_第15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何况我辈孤且直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自得其乐读『论语』第15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