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本章所言者“礼”也,因为那些东西都离我们太遥远了,许多事情我们都已不甚了了,作一些词句解释是必要的,否则我们也都不知所云。但是我对礼教之事用功甚浅,只能就我所知稍述而已,不当之处,望及时指出,以便更正为上。

“齐衰”,音为“咨、崔”,是古代的丧服。我们都听过“披麻戴孝”之说,丧服必以麻为之,究其用意,大体上是以自己的衣裳残破,来代表悲痛之情而已。我们可以想象,身披破麻袋的那种形像。孝子们把自己打扮的越是破败,越能表示出自己的悲痛之情。“礼”的含义本身也就是心意的一种形式化、程序化的外在表现。而后来内在的东西己经越来越少,以至于无,而外在的形式却越来越复杂。

孔子当是时已是如此,而孔子所求之礼是追求内在外在的统一的,单纯外在之礼也是孔子所反对的。可是后世所谓“礼教”。恰好是借孔子之名,行孔子反对之事。真是令人不知说什么才好啊。

按照“礼”的规定,丧服的样式、守丧时间也因与死者关系的不同而有别。大体上分为五个等级,故又称之为“五服”。其中最重的是“斩衰”,丧君父者为之也。丧服用生麻、衣服的边是用刀砍而成,不缝边,愈乱愈好。而“齐衰”用熟麻,下面缝边,一般是母亲故去者为之。(这个男女都不平等,真是没办法)。还有一些具体的东西,因为知道那些也没有用,省些笔墨也好。这里提到“齐衰”者,也就包括斩衰者了,也就是指是重孝之人。

“冕衣裳者”。一般认为指的就是那些贵族们。如我前文所言,“大夫”之上者方可着“冕”。但是传统上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冕”应为“絻”,也是一种丧服。算是丧服之中最末等的一级。我个人倾向于这种解释,因为只有这样,本章才更连贯和合理些。当然,既便就是指的贵族也没啥。非重其人,重其位也。既便是现在,高官们体察民情之时,九十岁老翁也没有不起身相迎的。不仅俺们中国,外国也一样。在正式的场合,奥巴马他老师对奥巴马也一样的,这的确也算不了什么。不过既便是指贵族,我们也应该知道,“冠冕”非“常服”也,那是礼服。非祭祀及朝见之时不可穿也,其背后亦有所指。贵族也不会穿着冠冕在马路上横晃的。言尽于此,至于那一种更接近于原意,不得而知了。

“瞽者”就比较简单了,就是目盲之人。有人说孔子在这里指的是乐师,应该未必。虽说乐师常为盲人,但是盲人未必就是乐师,不必要作深究。

“作”起也,就是站起来。“趋”就是小步快走。这些都是对对方表示敬意的方式。

文字的解读大概如此了。在文本上,还有一点争议之处。也就是“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之后那个“见之”到底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谁去看谁的问题。在《乡党》篇与本章类似的一段中,似乎都是孔子去见那些人。我们知道重孝之人是不能去拜访别人的,余者未必。因为和我们理解其中的精神关系不大,也不作深究了。有些东西还是得过且过的好,雕虫之技非吾愿也,文本也就解读到这里为止。

我们最关注的并不是怎么样,而是为什么。对古人之事,我们不能有样学样。要学习的是背后的精神实质,这才是重要的。

那么孔子为什么要对这些人表示尊重呢? 其实我在前面已经讲过,就是在第七篇提到的那个“子食于丧者之侧,未尝饱也(7.9)”。孔子本章之行亦是同理。简单的说就两个字—“同情”。在这里我所说的“同情”和现在一般认为的怜悯不完全等同,和《围城》里面的“同情兄”更没什么关系。

“同情”的本意也就是把别人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把别人的不幸当成自己的不幸,把别人哀伤当成自己的悲伤。是感同身受的换位,人既我,我既人。这个东西在孔子那里有个特定的字,就是“恕”。“恕”近乎“仁”也,这也是孔子的核心所在,也是“德”之关键,如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无他,唯“恕”而已!

“恕”是仁之本,亦为“仁”之术也。夫子之道,一以贯之。

“恕”很难吗?“恕”不难吗? 难也不难,难到无人可终身行之,易到三岁之童犹知也。此字当深习之,细品之,或有所得。

【连载211】9.11仰之弥高

【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思考与随想】

一般看来这一章是颜回赞叹孔子的,但是也为尽然。颜回说的那些话,赞叹的不仅仅孔子这个人,更是在赞叹孔子所主张的那个“道”。颜回通常少言寡语,偶尔说出话来总是非常精妙的。我们一起来看看颜回师兄是如何说的吧,没事夸人也是用的着的,呵呵。可是颜回是有感而发,我们现在也就不一定了。

“颜渊喟然叹曰”,“ 喟然”就是叹息声,也就是说下面的话是颜渊有感而发的赞叹,气是不能随便叹的,呵呵。颜渊长乐,居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那会想某些人一样,有事没事都要叹息不止,好像满世界都欠他钱似的。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说的是其高不可攀,难以深得其妙也。“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形容其不可测也。这些固然可以理解是在说孔子的高深莫测,更重要的是在说求“道”之难。我们大概也都有这种心理体验,在我们求学的过程之中也经常会有这种感觉:愈是深入,就越会觉得坚深。正所谓“学然后知不足也”。如果仅仅是从表面上看,我们总是觉得这个不过如此;那个不过如此。其实不过如此的不过是我们自己罢了。我们躺在地上看天,觉得天也没有多高,不过比树高那么一点点。我们爬上山,天依旧是那样,我们站在山上的时候。是天变高了吗? 当然不是。“道”也是这样。愈是接近,愈是觉得不可得也。这并非是谈玄。

学无止境,学后方觉学之难。颜回之叹,可知颜回之境界之深。可是颜回有幸,有师若孔子,自可“见其进,未见其止”。而我们就没那么幸运了,师不师矣,何以求“道”?

前面颜回述道之高深求学之难,下文则是对夫子敬重与感激之情。对于我们来说,后面的话也许更有意义。其中“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在前文已有所及,此处不多废话。“文”“礼”是为孔子教学的主要内容,己经说得太多了。

“循循然善诱人”“欲罢不能”。这两句话是我们都熟悉的,也恰是我们如今的教育所最缺乏的。教育的目的何在?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呢? 这的确是个很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大,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但是至少目前教育是不行的。

我们都是作过学生的,我们都知道我们所受到的“教育”是个什么样子的东西。我们从中得到什么了吗? 不能说没有,可是少得可怜。现在的教育多半是用来培养对教育的仇恨的,呵呵。

如今有“好学”之人吗? 有觉得“学”之乐的吗? 看看如今的“学子”想想当年的自已。莫不视学习为苦役。其实也的确离苦役不远了,想想奔走于各类补习班的孩子们。真的还没有农民工过得快乐。民工尚能“歇会儿抽袋烟”。我们的学生们呢? 小区里最后关灯的,除了我这个失眠的人以外。大部分的灯下坐着的都是苦读的“学生”。我尚可昼寝,那些学生们呢? 他们也是“欲罢不能”也。可是这个“欲”是谁的“欲”就不一定了。这是“教育”吗?这是折磨人性。这样的教育有成功的希望吗? 我看没有。

世界上没有失败的学生。有的只是失败的老师。

我们看看孔子是如何教育的呢?或许该有些启示。

“循循然善诱人”。一个“诱”字,道出了教育中最重要的问题。在教育中要前进的不是老师,而是学生。老师应该是领路人,而不是解差。呵呵,可是现在老师们都习惯了作解差,换个好听的说法是保姆,可是这个保姆竟然还有很多是缺少爱心的,还是叫做解差的好。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只有学生自己到达了,才是真的到了。不然强行的拉到那里,只要一有空,还是会跑的。呵呵。归根竭底还是学习的意愿问题,只有学生真的想学了,才能有收获。

自得其乐读『论语』》小说在线阅读_第12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何况我辈孤且直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自得其乐读『论语』第12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