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如果哪位老师在课堂上如此说,那绝对不是无因而发的。当然这些我们无法考证,乱猜自然不是好办法,但是我们仅就字面上的理解,也是大概能看出来夫子当时说这话时候的样子。

夫子说“无所隐”,那么如果要隐瞒,作为老师会隐瞒什么呢? 作为一般的没品的教师会隐瞒什么呢? 不外乎有两类:一类是隐瞒技术的;另一类就是隐瞒自己不可告人之事的。那孔子所言是指的哪一种呢? 南怀大师是从技术的方面去解读的,弄了百把字来说那个“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情,而批评了一段过去常见的“师傅教徒弟,一定要留一手”的事情,并以此来证明孔子的伟大,呵呵,这个能证明孔子的伟大吗?

南怀瑾的解释,其实也就是我们常常在武侠小说中看到的那些事。出来个须发皆白的老头,上来就使出徒弟没见过的绝招,旧式的武侠一般徒弟是死定了,所谓的新式武侠一般都是师傅死定了,呵呵。不过一般来说,师傅清理门户成功率还是占优势的。我们国家各行各业也似乎都有那个“传统”。都是这样科学怎能进步?社会如何发展呢?说的的确很好,也切中某些时弊。可是和《论语》、和孔子、和本章真的是没啥关系。

“留一手”,那得看教什么。作菜的厨子留一手可以,再弄点传儿不传女的规矩看家还行。孔子是教什么呢?孔子孜孜以求的东西是什么呢?

孔子教的都是“仁、义、礼”等等的东西,都是正心修身立命之事。要留哪一手呢?留哪一手又有何用呢? 这样的解释不知道把孔子当成什么了。鲁班留两手行,孔子之学没什么可留的,如此而已。所以这章和那些东西无关,孔子教的那些东西,所隐的自然也就是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说孔子之“不隐”,是为不隐己行、己过也。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传统里有师道尊严这件事。在某些年代猛批了一阵,而近年来又挖出来不知道所为何事,如同当年反孔和近些年抬孔一样,也都是别有用心的。现在许多教师也都在呼吁着“师道”的回归。又有许多人在呼喊着时代变了,不能再搞“天地君亲师”的腐朽思想了。唉……,岂一个乱字了得呀。

人都是这样,只想享受权力。而不愿意要义务。呵呵。就如同孔子说的那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事情一样。那些可爱的人士们,总是强调着“臣”、“子”应该作什么。可别忘了,臣和子作什么都是有前提的。“君若不君”,臣又何必为臣呢? “父已不父”,子何为子呢? 本来是一种双向的要求,非要片面的解读,也真怨不得别人。

师道尊严也是这回事。“尊严”当然应该有,但是至少当老师的得有些老师的样子吧。至少要作好老师该作的事情吧,自己什么也作不到,还要求什么?

孔夫子的理论核心也就是这个,想要别人怎么样先要问问自己该作什么。以己心推人心是之也。教人以诚、教人以信、教人以坦荡荡,自己常戚戚,又以何服人呢? 自己什么也不作,凭空的就要别人相信,就不觉得过分些吗?

就象某些或者是某位仁兄那样,整日里谈的都是国民素质、契约精神,柿油、民煮一类的东西。临了只会撒腿就跑,连喊一嗓子都不会,还扯个什么东东啊,还要求啥子呢?

孔子不隐也。不能隐也。无所隐也。求人以诚信,请赤子之心来换。要想获得尊重,也请先掂量一下自己。没有什么是白来的,都是要换来的。

孔子逝后,弟子结庐守孝三年,子贡又单独多守了三年。这一切,也都不是白来的。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也不是白来的。

我们是不是也该想想。也许就会少了许多的报怨。这世界我们或许都不满意,都觉得世界对不起我们。但是也不妨多问问自己,我们自己又作了什么呢?只有“无所隐”,才能换来别人的“无所隐”,要想换的学生们的尊重和敬仰,那些当老师的还是想想自己该怎么作才好。否则,自己无恶不作,却想导人向善,呵呵,又是一个笑话而已。当老师是这样,为上者更难道不是吗?

【连载167】7.25文行忠信.

【原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思考与随想】

上一章提到孔子是教书的,而且不是教技术的。这一章马上就说老师的教学内容了,编论语的师兄们还真是配合。(嘿嘿!其实是我配合他们^.^)

好,那我们看看孔老师到底是教什么的?孔老师教书和现在的教书匠不同。夫子教书,也难也易。说其“难”是因为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办,没有现成的统编教材;也没有参考书、练习册一类东西去考学生。教的学生也是长幼不一的,不仅有本、硕、博那样的高级班,初、高中也都要兼顾着教。而且孔老师自己还定下规矩,只要交点报名费的都要教。还要提倡什么“有教无类”的事,也没有入学考试一类的东西,生源的质量也是难以保证的。既有子贡那样智商高的;也有樊迟那样脑袋不大灵光的。既有子路那样的壮汉;还有子羔那样的类侏儒。(《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他身高不足五尺,那年五尺才多高?我们知道后面有句话叫“可托六尺之孤”,六尺都是未成年人的身高啊)

而孔子还要“因材施教”,也真是难为他老人家了。不过“难”也是相对的,至少老先生教什么可以自己作主,还没有什么升学率就业率一类的东西压着。换现在哪个老师敢随自己的意愿教?三个月成绩没上去家长都翻天了!所以孔子他老人敢耐心的搞“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也都是“人才”,而不是“劈材”呀。

当年楚国的子西就问楚昭王:“你的外交大使有赶上子贡的吗? 你的将军有赶上子路的吗? 你的政务官有赶上宰我颜回的吗?……。”由此可见孔子办教育也真是有水平的。“至圣”是不是可以研究,“先师”的名号是不容抹杀的。至少当今的教育界人士也应该想一想,为啥呢?

孔子教的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是那个“六经六艺”一类的东西,但其实那也只是末节罢了。

夫子教书,育人为上。本章就是说的孔子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向,再对照现在的一些事情。也许我们就会发现一些问题。我经常有些困惑,历史真的是进步的吗?

“文、行、忠、信”四个字,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前两个字是“教”。后两字就是“育”。连在一起就是“教育”。而有些可爱的人士,却说这个是孔子学分四科。也不知道是用哪个部位读书的。可以肯定的是,不是用脑袋读的。

还有人将后面孔子夸赞学生某一方面才能的话也说为孔门四科。又是言语、德行、政事……等等。也是可笑之事,后又有人说提到那几个学生是什么“十大弟子”、孔门十哲一类的东西,也真是搞笑。还好不是现在才有的,不然还真以为是超女快男看多了呢。

扯得有点远,但也并非癈话。不过也是该回头说本章的事情了。就四个字,不妨逐字解读一下。

“文”,有人又要说了又是“文”?为嘛不是“武”呢?又要引来一堆口水……,呵呵,不读书并不一定是你的错,但是不读书还要妄言就是你的不对了。在这里的“文”,主要指的就是文献典籍,在《论语》中的“文”基本之义也就是这个。但对我们来说,泛化为“文化、文明”亦无不可。教书当然首先要教文化,不然还教什么? 难道还要像某些年代那样学农、学工吗? 上学就是要学文化的,这在哪个时代都一样,有何可说的呢? 就靠文盲半文盲能作出什么事情来? 既便单纯形式去理解“文”为古代的典籍,那也是必修之功课。在人类有文字开始,文献也就是传承文明最重要的载体。不学这个,那文明就只能从头开始,退回到蒙昧之中去了。这里的“文”,绝对不仅仅指的是“文学”,现代意义的“文学”只是其中的一小部份,也是最无意义的一部份。(如果某些无病呻吟,某些假话、空话也可以叫做“文学”的话)

我们看看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是个什么样子?不过现在的是非混乱,就象某位败家酱谈的那位,非要把十六世纪还没文字的那群人说成是先进!我又有什么可说的呢?

接下来说的是“行”。夫子历来是主张“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学了不用还学什么呢? “行”也就是用,就是实践。实践是学的目的,同时也是方法。“学而不行则学不固”,这也是永恒的道理。从这个方面上看,孔子并不主张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人。而称那类执着于章句的人为“小人儒”。就像那个子夏,后世的腐儒当道也与此人有关。尤其是汉儒更是他的嫡传。但是孔子主张的并不是那个样子。有知无行,也非真知也。

自得其乐读『论语』》小说在线阅读_第10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何况我辈孤且直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自得其乐读『论语』第10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