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这个观点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而不是“老师”。嘿嘿。孔子在教育中,一直是在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而不主张一味的灌输。教师是引导者,而不是发动机。

填来填去许多鸭,除了能“烤”得外焦里嫩,不知有何用处!夫子必不取也!

这一章因为大家都太熟悉了,胡乱说两句也就罢了。跑得远了些,望见谅。少写几个字也罢,下一章比较长,需要好好辨析一下。

【连载165】7.23>其如予何.

【原文】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思考与随想】

这一章又是一个故事,《史记.孔子世家》中是有明确记载的。好久不写小说了,手生得很,编故事会被人笑的,但是如果不说故事,好像对原文也不容易理解,还是简单的说说吧,说的不好,大家原谅。

话说想当初(呵呵,有没有点评书的味道?现在有些写历史的还真得不如说评书的,至少大部份评书内在的逻辑还是合理的,虽然都是在编故事)。

孔子在鲁,因齐归女乐之事,夫子带着他那几个弟子。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流浪生活……。历史上称之为周游列国。

脚下是路、头上是天,一乘敝车、两匹瘦马,加上数十弟子,为了梦想中的理想国度,这一群不合时宜、不识时务的人们,就这样上了路……。

哪里是方向呢?

夫子和他的那群弟子们,都是些撞了南墙也不知回头的迂夫。偶而有两个“聪明的”自然也是小胳膊扭不过大腿。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既然老大都这样,那些学生又能怎样?何况“聪明人”永远只是少数呢?

这群人在路上,不撞墙是不可能的。还好,还好。虽说墙没撞破一面;虽说满脑袋都是血包;但是好歹都全息全影的,没谁客死于他乡,也真是不易了。虽说最后都能混的囫囵个的回家,但是在路上惊险的事情也真的不少,最危险的一回大概算是“被围于匡”的那回了,被一群乡民给关起来要砍脑袋。最经典也是最苦的一回应该是“在陈绝粮”的那一次,师徒们都差点就饿成相片了,搞得有的学生们都开始怀疑孔子,发出了“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的质疑。还有一次也是相当的危险,也就是力战于蒲的那回,想想这些传说中的“书生”,还要靠舞刀弄枪才跑出来,而且这些人里面还有孔子这样的老人,甚至还有未成年的学生,打仗是件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啊。和那些真正的危险比起来,今天要讲的故事,其实也算不得啥了。不过这一回夫子说的话是非常经典的,俺们也还是好好看看才好。

孔夫子离开鲁国之后,第一站到的是卫国,这在前文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孔子在卫国,按说日子过得也不错。卫灵公虽说并没有真想用孔子的意思,但是给的待遇还不错。按照孔子在鲁的奉禄给孔子发工资。据史纪上说给粟六百。(呵呵,又是没量词,那又是多少呢?)

嘿嘿。不用你,还给钱。要是一般人还不美死。现在许多单位都有正处副处级调研员一类的东东,但是都没有孔夫子混得讲究。他老人家是正部级的。嘿嘿。

不过孔老夫子并不想这样混下去。当然,想混也未必就混得下去。结果又带上那两匹马,几个人再次踏上了那条不归路……

先到曹,又到宋。按说孔子的爷爷的爷爷……也是宋国人,而且还是“皇”族(应该是公族)。而且再往上看个两百年,孔夫子的直系祖先还是有法定的第一继承人,只不过是“让”国了。(见《史记.宋世家>)话说孔子还能算是当时宋公的“皇叔”呢。从血统上看,至少比刘备那个“皇叔”成色纯多了。

孔子到宋国去,也可以算是一种还乡。可是宋公不那样想,宋国的权臣们也不那样想。

皇上多半都是昏的,权臣多半都是奸的。

当时宋国掌权的人是桓魋,也是宋的公族,因其祖是宋桓公之后,也就以“桓”为氏了。这和鲁国的“三桓”一样。当时这个桓魋当的是宋国的“大司马”。大司马可不是管马的官,那是管军队的。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此话是绝对的真理。不服不行。

宋国的司马玩“皇上”(公)也是常事了。这回孔子至宋,首先这个司马桓魋就不高兴了。心想“这个老孔来干嘛呢?”尤其他一想孔子在鲁国搞的什么“强公室”之类的东西,这个桓司马就睡不着觉了,一个掌兵权的人睡不着觉还能干出啥事来?

不过这个桓魋也没啥出息,手里有兵不用,却玩别的花样。玩什么呢?且慢慢看……。

且说孔子带那群人,到了宋以后。欲求见用,首先要见宋公。是啊。不见宋公如何为政呢?又如何行道呢?但是名帖递上去了无数次也都是如泥牛入海一般,连个不见的说法和理由都没有,也真是没办法啊!

闲着总非长久计,于是孔子带着学生们在大树下习礼。也就是在树下演习礼的外在形式上的那些。也就是如何参王;如何祭祀……等等。包括电影《赤壁》金城武的小碎步那些东西都是“礼”。为何要“习礼”呢? 其一,因为那个是必修的功课。孔子不是讲“学而时习之”吗?不常练习又怎么行?另外的原因也是通过习礼这个形式上的事以求闻也,教民同时亦求上听而已。

而这一日,孔子依旧带着弟子习礼于树下。忽然那棵树倒向了他们,原来桓司马使人把树砍断了,据说这是要杀孔子及其弟子。

这个桓魋也真无聊,直接派个加强连来不就完了吗!何必玩这游戏呢?

树倒了,孔子和弟子们都知道了:“有人想要他们的命!”。那宋国自然是不能再呆下去了。

弟子中有的人,就急得像火烧屁股的猴子一样……。喊破了嗓子。“老师呀!快跑吧。快点跑吧!……”

这时候就发现,孔子仍在那里从容的打点着行李。不急不躁,似乎脸上那特有的微笑也没少分毫,有些弟子们真的急了,甚至恨不行赶快把孔子扔上车就跑路。

急令智昏。有些学生都喊了起来“快点快点,要不然桓魋就杀过来了……”。

孔子于是说了本章的话:“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老天爷给了我如此美德,就他一个桓魋能把我怎样!”

看看孔子这气度!这风度!在此时仿佛有一束光,正照在孔夫子的头上。整个的孔子都在金光里……。

孔子是在干什么? 都快成耶稣了,这是怎么回事?

孔子咋玩起神迹来了?莫非孔子真是神仙?

呵呵,孔子能说此话,固然是有信心、有信念。相信自己是对的,相信己道必兴。相信真理在我,自可不灭。这是孔子自信处,没有这个信念,孔子怎会坚持那么多年?怎么死而后已呢? 信念的力量是伟大的!

但是仅有信念也是不够的,更多的仍然是理性的判断,否则就是盲目。如果桓魋的兵真的会来,孔子还不跑。那孔子真成傻子了,拿头骨对抗狼牙棒的事,孔子才不会作呢。

孔子能如此说,是因为他老人家算定了。桓魋那个东西,不可能派兵来!为什么呢?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桓魋是不是真的会来?如果桓魋要派兵,那他就没有必要去玩大树的游戏了。直接派兵,就孔子那几十号人。派个弓箭连来,不消三分钟就都成刺猬了。

之所以他玩那个小伎俩,他不想担杀孔子的名。伐树,孔子死了当然好。甚至可以用此再作些别的文章,甚至可以打着寻找凶手的旗号再除掉某些人……。

如果没死,对桓魋来说也没什么关系,他要得到的孔子在宋国的土地上,在他的眼前消失。这样也就够了,至于那条老命却没什么要紧。吓一下,走了也就了事。

他知道,经此后孔子必离宋。既然之前都没派兵直接杀,之后又有什么理由再派兵呢?桓魋的目的达到了,自然不会有兵来。孔子除非真的就不走,否则就不会来。孔子看透了这件事!孔子不可能不走,而只要离开,就是安全的。故有此话也。

嘿嘿。故事讲完了,从容其实来源于智慧,勇气只能来源于理性而不是盲目!!!!

(注:其实有些地方我是有所敷衍的。呵呵。历史上孔子好像并没有进到宋“国”去,这个“国”指的是国都的意思。但是事情本身还都是有依据的。)

【连载166】7.24吾无隐乎

【原文】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吾无隐乎尔。吾无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思考与随想】

不知道又是哪位师兄说了什么话,惹出夫子这段真情告白。夫子这话说的总是觉得有些不那么心平气合。我们看看孔老师说的话是什么?简单的翻译过来就是:“你们这些学生啊,认为我有什么隐瞒你们的吗? 我对你们是从来无所隐瞒的,我的所作所为没有不告诉你们的。这就是我孔丘!”

孔子是对谁说的?在埸都有谁?到底孔夫子是想说啥?

自得其乐读『论语』》小说在线阅读_第9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何况我辈孤且直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自得其乐读『论语』第9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