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历史证明,唱得越是高调的,堕落的越疯狂。汉奸从来都比鬼子狠!

嘿嘿,别扯远了,历代的“儒”们都是“高尚”的,都是“耻于富贵”的。于是某些人又给孔子加上一个不利于经济发展的罪名。嘿嘿。不过那些“儒”家嘴里的“孔圣人”。却不是那样的“高尚”,也很不给面子的说出本章的话了,这也是一种反讽。估计如果孔子在哪朝哪代再生。一定会被那些孔子的“正宗弟子”们批倒批臭,踏上亿万只脚……。呵呵!

孔子不是那类假清高的人,而且孔子是人!不是神仙,也不是圣人。孔子当然不以金钱为重,不至于钻到钱眼里爬不出来,但也并不反对财富。孔子之道从来都是“人”的,所以不会玩那些假的,所有人都办不到东西去骗人。

孔子要说的是,财富是好的、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就象后文所言“富贵于我如浮云”我们都知道。但是,前面还有两个字“不义”。也就是说,“不正当的”财富是要不得的;“正当的”财富当然是多多益善。

那种认为孔子是“反财富”的,也是一种误解。正是这种理念,才有了本章的话。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这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如果富贵可以追求,就算"执鞭之士"那种小官,我也不会拒绝去作”。呵呵,事实也是如此,孔子当过的委吏、乘田等等,也不比执鞭之士高到哪去。“执鞭之士”是个什么官呢? 根据杨伯峻引礼记的记载。大概两种人会拿鞭子,可以称为“执鞭之士”。一种就是天子、诸候的謢卫(仪仗队),一种是市场的管理员(或许就是收税的,但是当年有没有商业税也是问题)。反正这两种人都是未入流的小官。孔子指的是哪一种,意义也不大。孔子的态度也就是说:“取得财富,并不以作地位低下的工作为耻”。都说孔子是没落贵族的代表,可真正没落的贵族,是饿死也不会作这样低贱的工作的。

面子比肚子重要,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孔子能这样说,也的确是很另类的贵族。孔子不拒绝财富,但也不追逐财富。故而孔夫子在后面又说:“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这句话也就是说,“如果财富不可得,我还是作我喜欢的事吧”。

那孔子在这里说的喜欢的什么呢? 是“道”吗? 应该不是。如果孔子在这里所言之“好”是“道”的话,那么就会陷入另一种悖论里了。那样也就相当于说,“道”是退而求其次的想法了。那样的话。就相当于说:“如果富贵可求,就可以违其道了”。那样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好”不应该是“道”,而是其它的东西。

那是什么呢?孔子没说,我们不知道。不过从上下文来说,大胆的猜测。应该指的是教书之事。不用讳言,教书是孔子的次级选择。孔子最想作的,是亲身践道。在有生之年,用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政治和社会的主张,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国。

而其晚年,知“道”之难行。退而求其次,不复“梦周公矣”。而把其“道”的实现寄望于弟子。这也是在面对现世的一种妥协,虽然也是一种失望,同时也是一种希望。

孔子也不是总向后看的,也是对未来寄予厚望的。可是如今天国里的孔子,还会有信心吗?

我不知道。也许最需要问的不是孔子,而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还有信心吗?

【参考译文】

夫子说:如果富贵可以求得,即便是如执鞭之士那样的小官我也不会拒绝,但是如果不能,我还是做些我喜欢的吧。

【连载154】7.13子之所慎.

【原文】子之所慎,齐;战;疾。

【注释】齐通斋。

【思考与随想】

子之所慎,正是证明这几件事的重要。我们看看孔夫子要心目中重要的东西,需要慎之又慎的东西到底是些什么呢?

“齐”就是“斋”。这件事暂且放在一边,一会再慢慢说。“战”,是关系到国家的兴衰的大事;更是涉及千万人生命的大事。岂可不慎?“疾”,也就是病,而且是重病,是直接关系到个体生命的大事,又岂可不慎?对生命的尊重,不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这本身也就是最大的善。任何视生命如草芥的人,都是无耻的!都是应该为世所不容的!这也是孔夫子所一贯提倡的理念之一。重视生命!重新现世!

不要小看这一点,不要因为在现在,这些都没什么特殊之处。在孔子那个年代,还有许多不把人当人的事呢。而孔子说的另一句话“始作俑者-其无后也” 也充分证明了孔子这种“以人的性命为重”的思想。想想所谓的法家是怎么搞的?也许就明白了。

千万别因为个“法”字,就把法家的法和我们现在的法律混为一谈。想想如果因为你的邻居犯罪你也要掉脑袋;想想太子犯罪只割他老师的鼻子和头发;你还会那么想吗?。儒家至少在“表面上”还把“民”当成人看,而法家呢? 嘿嘿。贱民真不如畜牲!不过汉以后,法都披上儒的外衣来蒙事了。呵呵。也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呀。

不说别家的事情了,还是回来说孔子。孔子慎战,也许会被认为是软弱的标志。但是,难道战不该慎吗? 我们这几代人,都没有真下经历过战火。所以也就不真的明白和平的可贵。尤其是男孩,也许天生就有一种“类英雄”的情结在心中。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梦想着渴饮匈奴血的那份壮美。可是,一将功成万古枯。真正的战争中,更多的血腥与恐惧、死亡与暴力。那有什么美在里面呢? 那不过是一种梦罢了;不过是经不起任何风吹的皂泡一般,美丽而脆弱!

而孔子所处的乱世中,无日不战。故而孔子主张慎战,而墨子主张不战。就连兵家不也以不战为上吗? 何况慎战并非不战,保家卫国之战,孔墨也一样要打的。孔子慎战,也就是乱世中的一种期盼罢了,慎战没有什么值得争议的,如果一个教育者整天教育学生们好战就更是一个问题了

孔子慎疾,这也没什么可说的。中国人一贯的传统也就是爱惜自己的身体。尤其儒家是执着于现世的。不像印度来的佛家,是寄望于来生的,所以不重视自己的身体,而视之为臭皮囊。而儒家身体则为一切之本,没有了,一切都成了水月镜花。故而孔子慎疾也!这也是对身体的重视,这也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原由吧。在这里面,儒家己经巧妙的把对自己身体的重视,纳入到“孝”的层面上了。不珍惜自己的身体就是最大的不孝!

有个小故事来证明此点。当然,只是一个故事而已,是不是真的就不好说了。故事是这样说的:

话说当年曾参犯了点小错,结果惹怒了他爹曾点。曾点就往死里打曾参,而曾参不躲不闪,被打得半死。而孔子知道以后,说曾参不对。那样不是真孝,如果毁伤了自己的身体,那就是不孝!嘿嘿。孔子当然不是主张反抗,但是应该跑。从这个小故事上看,孔子一定不会赞成“卧冰割股”的变态了。

慎战,慎疾,都可以看成是对身体、对性命的重视,只不过一个是对别人的,一个是对自己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又岂能不重视呢?那种虚妄的“牺牲精神”绝对不是符合人性的,尤其是将这种“牺牲精神”指向他人的时候,尤其是将这种“牺牲精神”扩大化了以后,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这些孔子所慎之又慎的,当为无可争议的。不光孔子要慎,我们也要慎之又慎的对待。而孔子第一个慎的齐(斋)我们又如何理解呢?

因为我们现在尤其是经过MKSZY洗礼过的我们,对祭祀之事总是带有三分不屑,一概而以迷信视之。而在孔子那个时代,那却是普遍的信仰。对于孔子来说,那是“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孔子认为“礼”是教化民众必不可少的东西,也是实现其“仁”之道所必不可少的。那样,祭祀也就是不可缺少的了。与其说孔子重视“斋”,不如说孔子看重的是"礼"。至于孔子本人信或不信神鬼的存在,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孔子信还是不信鬼神的存在呢? 我们不知道。或许“不知道”就是最好的答案。因为孔子本身的答案,最大可能也是“不知道”。“不知道”就存而不论。因为没有办法证实;同法也没有办法去完全否定。以孔子的治学态度,只能是存而不论的。庄子有句话说得好“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庄子此处所说的“圣人”显然是指的是孔子,这又是一件很奇异的事情,呵呵。

自得其乐读『论语』》小说在线阅读_第9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何况我辈孤且直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自得其乐读『论语』第9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