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讲的都是"恕",也就是仁,这也是孔子教学最重要的内容。“同情”也就是“仁”。同情之心,人皆有之,在孟子那里称之为“恻隐之心”。物伤其类,看到自己的同类的痛苦,自己也会感到痛苦,这是动物都具有的本能。对于人也是一样,同情之心是人正常的心理体验,同时也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经常有人看电影电视而流泪不已,为什么看到马路上将死的同类就不闻不问呢?这难道正常吗?

最后再说些事。这几章都有点沉重,说点轻松的吧。也就是孔子的歌的问题。孔子哭过了,当天就不唱歌。那没有哭泣的日子呢? 孔子自然就是经常唱歌了。不是天天,也差不多。估计和我的更新频率差不多。只要有时间,就一定会作的。嘿嘿。没想到吧,孔子是卡拉圈K的爱好者。每天没事的时候都要唱两句。呵呵。谁说俺们家老先生死板!人家的生活丰富着哩!谁说会工作的就不会生活?那种变态的劳模,可不是孔子提倡的。可是又是不知道从哪年开始,我们开始捧起那些不是人的人为榜样了。孔子却不是这样的。

这段话我是故意的调侃一下。孔子唱歌,自然不仅是自娱。那是“乐”的一部分,也是"礼"的一部分。在孔子看来,那也是“教化”的一部分,是每天要作的功课之一。而乐失传了,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我们没法再搞明白了。这也是我们文化的一大损失之一。

而孔子因“恕”、因“仁”,因为“同情之心”,连“礼”“乐”都可以暂时放下,难道还不说明问题吗?“仁”为“礼”之本。而所谓的“仁”最基本的一点也就是将别人也当成是和自己一样的人。在后面有为守孝之礼的辩论,会提到这个,就先说到这里吧。

【参考译文】

孔子在丧者之侧,从来就没有饱食过。

一天之内夫子哭过了,就不再唱歌。

【连载152】7.11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原文】子谓颜渊: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思考与随想】:

这一章又是一个短片式的一章。语言非常的生动,就这样短短的几个字。就把人物刻划的如此鲜明,这也是文言的魅力之一。其实现在读起来,只要稍有基础,理解起来并不复杂。现在某些文字,读起来还真没有古文容易。许多文章都是如此,弄了几万字,也看不出来要说什么。比如**工作报告,要想看出来说什么?估计累死也找不到。一些“学人”的东西也是如此,仿佛不弄得你看不明白,就显不出他的水平一样。

这一章的场景性很强,我们不妨也先看故事,再说感想吧。

这一章应该就是孔子教学的实况录像。不过年代久远了点,有些地方有点卡。画面也不大清楚了,但还不影响收看。嘿嘿!

话说这一日,孔老夫子台上坐。正讲得天花乱坠、百鸟群集。(当然乌都来了,孔子是凤凰嘛,哪个鸟儿敢不参拜凤凰呢)?孔老师在台上正讲到“君子之于天下也,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高妙。抬眼见座下弟子,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

子乐,乃曰:“三年学,不至于榖。不易得也。”

见颜回颔首而笑,余众人皆惑之。孔子教书非一日,岂不知弟子所想何事哉。于子轻轻的叹了一口气,然后慢慢地品了一口茶。茶已经有点凉,而且质量也不太好,入口有点涩。可是还是比凉水强些,孔子这么多年都喝这个,也习惯了。

孔子停下来,沉思了一小会儿。见下面的学生仍然很认真的在等着孔子继续上课,没有一个在下面交头结耳的。孔老师教书多年,课堂纪律从来也没抄过心,这点孔子倒是欣慰的。

孔子停了这一小会儿,接下来就说了:“唉!如果能为人所用,马上就能开始作。如果不能为人所用,还仍保其道而不怨的。大概也就我和颜回了吧。”

颜回听老师夸了自己。忙起身一揖,一笑而已,并不答话。

孔子对颜回的夸赞是经常的事情,别的同学也都习以为常、不以为意了。唯独学生中的大师兄子路不以为然。心中暗想“孔老师总是夸颜回怎样怎样……,也不看他那身子骨,就他那样,能上战场?能为国杀敌吗? 能料理国事吗? 就那样整天都说不了几句话的,见了外宾还不得……”

子路站了起来,自有一番英武之气。子路的率真也是孔子欣赏的,加上年龄也是孔子学生中最长的一个。在孔子面前,也只有他说起话来最无顾忌。而且和孔子相知日久,孔子对他也不像别的学生那样。子路没等孔子话言落地,就大声的自顾自的说起来。

“孔老师,如果您带兵打仗。又带谁去呢?”言外之意非常明确,“你老说颜回好,打扙也是他好吗? 还不得靠我呀!就他,打扙行吗?”

嘿嘿。子路也真是直爽,说完这话就在那里一站。那双铜铃般的大眼,直看着孔子。嘴边也带着满意的笑。心想:“这回孔老师该夸我了吧。”

嘿嘿。孔子也是不惯病的。子路直爽,孔子来个更直的。其实孔子心里明白得很,对子路也是非常喜欢的。但是愈是喜观,就更要严厉。子路的毛病也就在于过于急躁,而作事之前欠缺考虑。如果此次不加制止,后患无穷也。故而孔子说话也没留一点情面。直接就说:“赤手空拳就去打老虎,不用船就要过大河。死了都不知道后悔的,我才不和他一起呢!我要用的,必须是心存畏惧,小心谋划,而能成事的人”。

嘿嘿,孔子说话也算是刻薄了,这下子路可真是撞在墙上了,弄了个灰头土脸。

接下来又说的是什么。俺就不知道了。

故事就讲到这里吧。讲得不好,见笑见笑。有头无尾,也是没办法的事。论语中的记载也就这么多了。毕竟不是写小说,还是不任意发挥得好。论语中的廖廖数语,形象已跃然而出,我弄了千把字,也没说明白。算了吧。

我们还是看原文的好,文字没有特殊的。“暴虎冯河”是当时的成语。“冯”,也就是“凭”。解释也就是刚才我说的那样。其实也就是不讲方法蛮干的意思,故而后面说死而无悔,当然无悔了。那是自己去找死,悔个什么呀!

这一章要传达的信息很多。

首先,和颜回的话。体现了孔子一贯的思想。“入世而非执着于世也”。故而能作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和道家的“功成身退”有同工之妙。孔子入世,不是为了自己的身家地位,而是为了实现自己之志。志不成,天也。只要努力过,也就无悔了。正是这种心态,才能如此之行。所谓“君子当怀天下计,小人只为稻粱谋”。如是也。

第二段与子路的话,也就是在说何为“真勇”。“勇”并非一逞匹夫之气,必须是在智慧的指导下,才能因勇而成事,才是真勇。否则就毫无用处。

当然,这话是针对子路的特点而言的。可以看成因材施教的经典范例。对于子路这样,过于急躁好勇的。当然要杀杀其锐气,使之多思而行。这也算是一种中庸吧。不过的确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子路到底是因此而死了。虽然死得堂堂正正,但是也毫无意义。关于子路的死,后面的章节有讨论,此处略过。在这里我们应该看到,孔子是不主张轻易冒死的,儒家的传统就是重视生命,注重此生何此身,主张君子当珍惜有用之身,如此才能更好的践道。那种不顾一气的血勇,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和真正的“勇”比起来,什么也算不上。

【参考译文】文中已写,略过。

【连载153】7.12从吾所好.

【原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思考与随想】

君子亦求利乎? 君子爱财乎?

印像中似乎儒家都是和钱作对的,就像我们心中的“清官”那样,最好是死了都没钱埋才算合格。这两千年来,似乎所谓的“儒家”都是以谈钱、淡利为耻的。似乎只有穷得没有裤子穿才是高尚的。因为孔子对颜回的青睐,似乎孔子也是耻于钱财的。但是这一章,孔子说的话却又满不是那么一回事。

“安贫乐道”似乎是一种美德,而孔子重视的并非是安贫,而是乐道。

没有人喜观贫穷,(当然,某些特殊年代可以除外。似乎贫穷成了一种特权。嘿嘿,那是变态的,不过就算在那个年代,真正关注的也是特权,而不是贫穷。谁家自留地里多长了两棒玉米,也会关上门偷着乐的)。除非是精神病,否则就不能否定财富的意义。不论何时,直接否定财富的人,不是天使,就是虚伪。遗憾的是,天使似乎是不存在的。

历朝历代都有一群“伪人”,喜观以表现自己对金钱的厌恶来证明自己的高尚。而且这些人都打着或“儒”或“道”的旗号来忽悠人。不过他们的“高尚”都是建立在饿不死也发不了财的基础上的。一且饿上两顿,或者是给二两金子。那些“高尚”的人们,或许连爹都卖了换肉吃,可能换来的恰好是他爹的肉可照吃不误。

自得其乐读『论语』》小说在线阅读_第9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何况我辈孤且直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自得其乐读『论语』第9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