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虽然在这一章里并没有说出前因。但观冉有之行,可以发现其的确有许多不合夫子之道的事情。后文中会看到,这个冉有把我们的夫子气得都不承认他是学生了,还要号召别的同学们攻击他,可见其“贤人”之成色也。所谓的“七十二贤”,也非个个真“贤”,不过是孔门中有名有姓的几个罢了。

但是,冉有绝对错了吗? 他不过也就是食人之禄,与人办事罢了。至少对季氏来说,他是个能臣良将。他是“忠”的;是红脸的;而不是白脸的。这样问题就来了。到底是忠于信仰?忠于理念?忠于"主*义"?还是忠于主人呢?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闵子骞为什么要逃避那个费宰的职位了吧。忠于"主*义"的叫志士,忠于"主*人"的叫奴才。

扯到下面的章节去了,也不知道后面还写些什么呢? 还是回到本章来说事吧。单纯本章的事倒是简单,所记录的不过是冉有,为自己辩解的一句话。引出孔子的一句狠话。这样的场景太常见了。几乎在每一个初中以下的校园里都会听到类似的话。呵呵,如我这样的差生尤其有身临其境之感。

一个考了鸭蛋的学生,带着两行将要“过河”的鼻涕,红着小脸被拎到老师的办公室。眼见得老师手中比自己手指还粗的教鞭,战战兢兢地听着老师的讯斥……。

然后在间歇的时候,怯怯的冒出一句:“老师,不是我不努力,实在是太难了,我学不会……。”

嘿嘿,训累了的老师定然会说出和孔子类似的话来。“人家努过力的,咋也能得几分,你看看你,根本一点书都没看!……”。

嘿嘿,是不是很熟悉?当年我老师就是这么说我的。冉有也是同样。分明就是给自己找籍口,说能力不行啊。说那东西太难了,说不是我不喜欢啊,实在是作不到啊!其实他还有一句话没有说,那我替他说吧,他实际是在说:“老师,你那东西就算好,可实际上根本行不通!”

他小子是在质疑,质疑孔子之道、孔子之学,不过是“看起来很美”实际却毫无用处。老夫子听此言,估计要被气得背过气去了。也就是老夫子修养好,远非我等可比。要是我,还不上去就给冉有两巴掌。“真是白教了他那么多年了”。至少也要把他开除师门,告诉他可别再来我这里了。

孔子对冉有还是报着治病救人的态度的,只是说了句:“能力不足的,都是走到半路才停止的。而你小子根本就没迈你的腿!”还记得【4.06】那一章孔子是怎么说的吗?。“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嘿嘿。人总是给自己找籍口,自己根本就没想去作。还扯什么东西?强调什么客观原因?无耻也就罢了,还非要装什么高尚。不想就说不想,不必为自己找理由!

我们大多为自己辩护。都是如此的苍白而不值一提……。

【参考译文】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夫子之道,实在是能力不够啊!

孔子说:能力不够的人,是走到一半才停止。而你是跟本就没走!

【连载125】6.13小人儒

【原文】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思考与随想】

文本如此简单,解释都成了废话,但是什么是君子儒呢?什么又是小人儒呢?历来没人说得清楚。杨伯峻先生最讲究,在他那本《论语译注》中干脆来个只译不注。大师们都有大师们的解读,不过不管是谁的解释也都不是那么靠谱。

最多的解读方法是把《论语》中有关小人君子的话,都拿出来比一比。似乎是个方法,但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就能完全代表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区别吗? 似乎也是个问题。另外在《论语》中君子和小人的说法,本身也是经常变化的。有时候指道德;有时又指地位;有时二者同指。本身也不好分清楚。那我们怎么办? 如何去理解这句无前言后语的话呢?

或者再去分析子夏这个人? 有什么“小人”之行呢?钱穆先生的分析中,有一条是指的前几天我们谈的“小学”“大学”的事。他指出子夏是个执着于章句训诂之学的人,因而境界小。孔子发现他的特点于是告戒之:“不要那样以雕虫为业,而忘了"修齐治平"的大事”。

这种说法自有依据,子夏也确实好搞那些东西。我们高中课本里不还有他辨析“三只小猪过河”“一只脚的音乐家”的事情吗?这倒也说得通,夫子的确不主张执着于那东西的。孔子一贯是主张积极入世的,作什么都要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的。躲进书斋里搞那个,孔子认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作为一个读书人,必须以天下为己任,才算符合孔子之意的。

在第一篇讲“学”的时候,就提到了 孔子认为什么才是“学”的问题。孔子的确不太看重那些东西,不过汉以来的确有好多的人在搞那个。其实汉儒的直接祖先也的确子夏那一派的。那样的“学”只能是末节之事,如果将那个作为一生的追求,虽说也没什么不好,尤其对于个人来说,那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将所有人都引到那里去,那么就有大问题了。

我国历史上,“小学”最盛之时就在满清。呵呵。那里面有导向的问题,究竟为何?在这里不说也罢,省得被叩上狭隘民族主义的帽子。也犯不上惹那些无聊之人、之事。我就好好的说俺的《论语》也罢了。因为前两天说起“小学”的事情来,正好钱穆先生在这章提到了。就多说了几句。但其实钱穆先生也不是认同这个观点的,用的也是“或曰”一类的语言。

那这一章的君子儒和小人儒的事情就没有可解的吗?既然大师们都是各说各话,或是不发一言。那我也就说我自己的好了。既然大师们都拿不出什么象样的证据来证明他们的观点,那我干脆省略证据这码事,只说自己的看法好了。反正我又不是搞什么学术的,不怕别人骂我无知。无知又怎样?在这上面无知也没关系, 至少俺还会看病。嘿嘿。当个医生没大本事,富贵自无缘,混口饭吃还没问题。

我就从“儒”这个字开始说起,也先玩点“小学”的东西来扯扯淡。什么是“儒”呢。都知道;也都不太知道。只要提到“儒”都会想到是信奉“孔孟之道”的那群人。有段时间也成了读书人的代名词,也不管信不信孔子的。在百年前“儒”算是正面的褒义词。不过现在,基本上是个贬义了。

都说“儒”是和孔子有关,不过在论语中却只出现过短短的二次。在孔子之前难道就没有这个字吗? 为什么孔子很少提这个。历史告诉我们,真实这个儒字很早就有了。那是什么呢?我们来玩小学的拆字游戏。儒字拆开,左人右需。本义也就是“被需要的人”谁需要? 统治者、或者是社会,这当然是望文生义的说法,但是并非全无道理。《说文》上说的明白,儒者,术士也。不过这里的“术士”并不是后来我们理解的那种有法术的方士之流,而是指的有一技之长,能被人所用的那部分人。比如说,像我这样。能给人看个病,自己能混口饭的人,就算是儒。能养活自己,有一技之才,就算是赵本山早期小品里说的“六级木匠”也算儒。

而孔子之后,给儒赋予和新的含义,正是孔子加的那个东西。才使得儒家的“儒”和原来的那些儒分野了。所谓的“君子儒”和“小人儒”应该也是以此为分野的。

那这种孔子后加进去的东西是什么呢?

孔子办学,与他人有何不同呢?

从儒的本意看,其关键之所在是在于有本事、有技能;能见用、能混饭。而孔子所教的东西,却很不同。上面的那些在孔子那里都算是“末”而不是“本”。孔子的“本”在哪里呢? 在于孔子有个“核心”的思想,就是“仁”、就是“道”。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孔子最关心的是目标、理想和“主*义”。

所谓的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分别也就在这里,目的和终点是不同的。“君子儒”是要以实现理想,实现“仁”道为己任的。

而“小人儒”则不然,他们只关注技术,只关注于能不能混上那口饭。

目标的不同,决定了行为的不同。“君子儒”必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小人儒。嘿嘿!只要给俩甜枣,什么都可作也。

嘿嘿。对照自己看看,我们算什么?历史上那些鸿儒们都算些什么呢?尤其是近现代那些“儒”或者是并不以称自己为儒的那群小人儒们。都是什么东西!

【连载126】6.14得人

【原文】子游为武城宰。

子曰:女得人焉耳乎?

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思考与随想】

自得其乐读『论语』》小说在线阅读_第7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何况我辈孤且直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自得其乐读『论语』第7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