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孔子在这里说他老人家“没见过发现自己的过错就责备自己的人”,那可真是他老人家的阅历太贫乏了。呵呵,他老没见过的事,俺们早就习以为常了,仅凭这一点,俺么也都是比孔老夫子更有见识的。呵呵!只不过眼睛经常是会骗人的,眼见的未必都可以为实的,听到的也未必就是虚言。窗户打开了,进来的未必都是新鲜空气,同时进来的还有苍蝇和臭虫。家居的窗户上可以安上纱窗,可是我们的心又要到那里去装纱窗呢?

“罪己诏”我们都看得太多了,从惊诧,到习惯,然后就只剩下麻木了。剌激会产生抗体,反复剌激以后就会造成免疫妥协,来什么东西也都没有反应了。这是免疫学的基础,虽说是生理的概念,但是心理学一样适用。呵呵。(顺道普及一下医学知识)

现在的问题不在于不“责备”自己,而在于责备后的把戏。拍一下大腿、鞠两个躬、流几滴泪又有何用呢? 三岁之童都知道,那不过是骗人而己。这边厢诚意的道歉、反省、眼泪流得比死了爹还真切。转过头去,一切都还是原样。又有个屁用?

俺们老百姓不需要道歉,那两句话说得再动听,也换不了饭吃。杀了人、放了火,再诚挚的道歉就值得原谅吗?两行眼泪就抵得上生命的吗?假模假事的勾当是要忽悠谁呢?拜托,别将世界上所有人的智商想想成三岁好不好?拜托,别搞那些乾坤大挪移的东西行不行?

出了事就搞几个替罪羊出来,又是道歉;又是谢罪的。名为道歉,实为委过也。真要谢罪,干嘛不学学日本鬼子那样,拿把刀向自己身上捅?左一个“交学费”,又一个“摸石头过河”,

就没有想过到底自己是如何做的?“罪己诏”罪的是谁? 骗得了一时一刻,怎骗得了千万个? 那些演技派的明星啊,脸面也真是特殊材料构成的,错错错!只认个错是不行的。没拿出点真东西就想忽悠,智商也太低了吧,这样的“内自讼”还是少些好。

不说了,不论什么时段,打开电视就能看到好多好多,不需要俺在啰唆。但是,遗憾的是没有一个是真的。矿难呀、大头孩呀、结石病呀、豆腐楼呀。哪一个不是这样!不用明眼人,也知道倒下的不过是些小喽啰。

不说了,再说就扯到和绅子弟学校毕业的那群了。那东西太敏感,就这样也不知道是不是被人“河蟹”了。秋高气爽河蟹肥,不过贴子“河蟹”却不好玩。俺还指着他打发无聊时光呢? 既便骗不到银子,呵呵。

孔子没见过的,其实我们也是没见过的,我们看到的不过是虚幻的影子罢了。能够在发现过错的时候,首先反省自己的,的确是世间罕有的极品。套句孔夫子的话说“或许有,我未见之也”,俺的确是没见过,但是我们见过的并不代表没有,即便见过,我也看不出来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参考译文】

孔子说:算了吧! 我还没见过那种看见自已的过错,而(真心)责备自已的人呢?

【连载113】5.28不学之故

【原文】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思考与随想】

第五篇《公冶长》到了最后一章,按照一般的文字习惯,最后一章通常可以看成是整篇的结语,那么这一章又是说的是什么呢?

表面上这一章就是孔子谦虚的说“只要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就有人和我一般的忠信,不过没有我好学罢了。”,但是孔子真的是谦虚吗?或许未必。在没有语境的语言中,每句话都可以有多种解读的岐意。真相总是难以琢磨的,许多时候不过是各凭境界去理解罢了,只要不是别有用心的曲解,也都是不能算是错的。

这句话是对谁说的?因为什么说的?没人知道。但是我们仔细想想孔子说此话,不外有二个原因。其一可能是有人赞扬孔子,所以孔子谦虚一下,但实际孔子的话并不怎么谦虚。呵呵。

还有什么可能呢?还有可能是有某位学生说了和冉有在下一篇同样的话。冉有说:“老师!你说的话都有道理,可是太高深了,俺们作不到啊。”孔子说了:“你不是作不到。你跟本就没去作!”之后再接这一章的话来,可谓现身说法、天衣无缝。

这样说来,孔子说的话就是针对那些畏难而退的一类学生,通过以身为例,告诉那些学生们:“没有人是天生就什么都知道的,象我这样的人遍地都有,而今天我能当你们的老师,不过是我好学而己。”这句话既是给学生们作个榜样,同时也是教育学生们不要找理由。不要认为,什么是遥不可及的。只要肯学、好学,谁都能达到我的程度。

这才是孔夫子,一个从不认为自己是天才的天才;也是从不认为自己圣人的圣人。孔夫子明白的告诉大家。只要真的去学,你也可以成为和我一样的。在这一篇里,孔子或褒或贬古今人物。在最后的一章说起自己,都是作什么? 都是在给学生们作榜样,不论是正面的或是反面的。最后归结于这个“学”字,学了就会明白,不学就要犯错。

孔子告诉我们说:“一切都来源于学。真心的去学。你也能成为"孔子"”呵呵。何止孔子如此呢? 那个乔达摩•悉达多不亦如此呢? 只要你真的去学、去悟,你就是“佛”。!可怜一堆愚人,总是向那些木雕泥塑死牌位顶礼膜拜。岂不愚哉!夫子告诉我们他不是圣人,只是一个每一个村里都会有的那种人,不过好学而己。而后人把他老人家捧上神坛上的时候,难道不是为自己找一个冠冕的籍口吗?

总是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岂不知,圣贤不过就是比我们更努力的普通人。谁都可以作得到,只是不作而己。忽然想起那个并不朦胧的诗人顾城的一句梦呓:人们总是杀死xxx。然后膜拜!如此而已。

【连载114】6.01雍也南面.

【原文】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思考与随想】

又开始新的一篇。接着小步慢走,每天写上一章,暂时忘却俗世之烦扰,至少证明自己的灵魂还活着。而不是如行尸般苟且。活着就好。

这一章只有短短的几个字,似乎应该是简单的。朱熹以来都是与下一章合并为一章。但是又难以完全的自圆其说。这一章和下一章的确是有联系的,但也不是那种绝对不可分割的联系。分开亦无不可,既然杨伯峻先生主张分成两章。那我也不必执着,按两章分开说也好。

冉雍,字仲弓。也是孔子比较喜爱的弟子,孔子在许多场合都不吝对冉雍的推荐。认为其有为政之才,且有为政之德。这固然是对冉雍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因为冉雍若要为官的确很难,不为别的,只因为他的出身。

在我国任何时代都是有出身岐视和出身偏见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且不说政冶上的,既便是婚嫁之事也都如此。我们看古典小说,婚丧嫁娶时候最常提到的一个词就是“家世”。不论婚嫁,穷点到没有关系,但至少要是“世家子弟”。那怕是破落的世家,也比暴发户的子女更抢手些。这个观念从来都是存在的,俗话说的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既便是不远的昨天,不是也有“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浑蛋”的说法吗?

说起来这种赤裸裸的等级出身观念是最愚昧最“封建”的东西,竟然在某些年代里被横行于世。呵呵。也真是可笑。既便是现在,谁又可以说真的没有呢?可是孔子在两千五面多年前就反对这个,到底是谁先进? 谁落后? 真的要好好想想了。

冉雍的出身不好,史记上说其父是个“贱人”。到底有多“贱”俺们不知道。呵呵,这个“贱”只是指的地位低下。没别的意思,且不要瞎想。有的传记说,冉雍、冉有、冉伯牛(耕)是兄弟三人,至少是堂兄弟。不过没见到对那两位出身的微词,恐亦是附会之说。关于出身的问题在第六章还要再谈,先说到这里。嘿嘿,省得以后没得写。

下面谈本章的“南面”的事。因为一提到“南面”总是会联想到“面南背北,称孤道寡”的事情来。于是乎关于这句话,一些解读者也延着这个道道走下去,得出的结论很是可爱。钱穆和朱熹称,孔子说冉雍可为一方之诸侯尚且不算过分。南怀大师干脆可称之有帝王之才。呵呵!

这些大师们啊! 是否可知道自己说什么? 既便不是故意的误导,也是不负责任的。这话如果是墨子说的这样解应该没问题。哪怕是孟子都说得过去。但别忘了,这是孔子!这话是什么话? 在“封建社会”(一般理解上的含义),叫作“谋逆”!!砍头都是轻的!说他的学生有帝王之才,置当世之王侯于何地? 他的弟子可为人君,不是叛逆是什么? 孔子如是说。还是孔子吗? 如果真是此意,那孔子可与陈涉称兄道弟了。嘿嘿! 这句话也就是那句经典的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千年的至圣先师竟是史上第一的“革命家!” 不由得肃然起敬!!!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不是真的。夫子不是曹孟德,对武王伐纣尚有微言。死前一年,尚因田代姜齐的事,不惜与鲁君一争,又岂能许弟子以帝王之事? 那纯粹是胡扯!

自得其乐读『论语』》小说在线阅读_第7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何况我辈孤且直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自得其乐读『论语』第7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