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首先就是所子贡“女,器也”就存在两方面不同的解读。从好的方面理解就是说,子贡已经成器了。也就是《三字经》里面的那个“玉不琢、不成器”的“器”类似。成器,也就是说成了一个有用的人,当然是正面的含义。我们现在不是仍然用“终成大器、大器晚成”一类的话来夸人吗?

但是,联系到孔子的另一句话:“君子不器”。似乎这个“器”也未必就一定全都是正面的含义。同时亦含有被固定住或是已经被局限住的意昧,也就是很难再有进一步的发展之意。那样的话,孔子对子贡的评价中又有了些劝戒之意了。虽然钱穆大师认为不宜作这样的联系,但考虑孔子一贯的态度和作法。在当面的时候,孔子就是从来都不会对一个学生给予全盘的赞扬。任何一个老师都不会当着某位学生的面,给予全面的赞扬。尤其是对一个本来就是自信满满的,如天鹅般骄傲的聪明学生来说,那样作不符合教育的常规。孔夫子既便是非常喜爱子贡这个学生,也不可能这样去作。

须知孔老夫子可是从事了一辈子教师工作的优秀教师了。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余岁,不算大、也不算小。在收子贡之前,孔子至少也从事了多年的教育工作。这些基本的教育常规又岂有不知的道理? 孔子说这话自然是双关的。既有赞扬,同时也有劝喻之意。既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要给予适度的教育。这才是符合孔子一贯的教学作风的。

对于瑚琏的解释也应如此。瑚琏作为一个祭器,在当时的环境之下,以当时对祭祀的态度上看,瑚琏自然是尊贵的,而且应该是华美异常的珍品。从其名称上粗略的看,其材质应该是玉的,至少是类似玉的东西所制成的。(并没有太多的依据)这样一看,孔子说子贡是瑚琏。也是有几重含义的。首先是高贵的、有大用处的。(当时祭祀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就是在夸奖子贡是个人才。同时也是告诉子贡,你是个有大用的人,切莫自降身价。(或许就是告诉子贡,不要把自己仅仅当成一个商人,不要“总是”执着于萤头小利,而忘了自己的真正的用处是在庙堂之上)。

其次也可能是告诉子贡。瑚琏美则美矣;贵则贵矣。但是美玉虽美却易碎。这就是在告诉子贡,需要更多的坚强;需要更多的磨砺,才能有更大的成就。

第三个就是器与不器所解释了,也就是希望子贡不要仅限于成器,不要局限住自己。也就是告诉子贡,离真正的君子。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本章所传达的信息是比较多的。也许有些并不一定就是孔子的原意。但是 ,如果仅仅把这一章看成完全是在夸奖子贡,也是不符合常理的,同样也是一种误读。

【参考译文】

子贡问:我是怎么样(人)的呢?

孔子说:你已成器。

子贡问:什么器?

孔子说:你就像一个瑚琏一样。

【连载95】5.05仁而不佞

【原文】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思考与随想】

又一个孔子非常喜欢的学生出场了,在《论语》中出场的弟子们,得到孔子最好评价的当然是颜回,其它的弟子都或多或少的被孔子修理过。这一章出场的冉雍,也是深得孔夫子赞许的一个,不论是德行上还是在能力上孔子都给予了多方面的赞扬,在下一篇还曾经说过“雍也可使南面”的话来,搞得南怀瑾大师一个劲的说这个冉雍是有帝王之相或者帝王之才的。不过南怀瑾大师的话,基本上看看就行了,还是不要当真的好。呵呵。地球人都知道“衙门口冲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连个和尚庙都是面南背北的!谁说南面的都是皇上!也许是和尚也不一定。到那一章再好好和南大师辩一辩。

根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的记载,冉雍字仲弓,鲁国人。史记上记载了这个冉雍他爹是个“贱人”,呵呵,到底“贱”到什么程度也真是不好说,这里的“贱”指的只是地位上的,和道德上的“贱人”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实际上也就是说冉雍的“出身”不太好,估计是和阿扁一样是三级贫农家里出身的。如果在某些特殊年代,那可是根正苗红的“红五类”,入党提干上大学都是优先的。但是在春秋那个时代,这个出身就没那么吃香了,那是公认的低贱之人。许多世家子弟看到他都会离他远远的,而孔子却收他为徒,并且在许多时候对他推崇有加,这在孔子那个时代是非常不同的。人类之间的不平等是客观存在的,人类之间的相互歧视也是客观存在的。即便是整日里喊着闽猪柿油的精英们,在面对生娃放羊那位仁兄的时候,一样是会表现出不写和鄙夷的。我们都知道孔子也是有精英意识的,要不然也不会说“上智下愚”那样的话来。但是从对冉雍的态度上,我们也同样看到孔子的另一面。后面还要说冉雍的故事,这个方面我们留待后文再作讨论,还是先说本章的事情吧。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或曰”就是有人说,这个人是谁呢?我们不知道。“雍也仁而不佞”这句话虽说也有些不同的解读,但并不影响理解,其含义也就是说:冉雍这个人,“仁”是差不多的,但是不太会说话。不知道这个人的“仁”的标准是什么样的,但是他绝对是认为能说会道是优点。“佞”在现在看来绝对是贬义词,但是在春秋时代却不是。“佞”在这里的含义也就是能说会道,善于言辞;有时候还可以指多才多艺。在当时看来“佞”绝对是个好词,能言善辩也的确是个优点。春秋战国多才辩之士,靠舌头混饭吃的也不是一个两个。许多靠舌头混饭的人都受到统治者的追捧,小日子也是过的不错的。但是孔子从来不这么认为的,也正因为孔子历来不主张以言语为能事,所以后来这个“佞”字,也就成了绝对的贬义词了。比如说“佞臣”一类的词都是这样,后来许多人还拿这个词作为谦词,称呼自己为“不佞”,其实也是取其原意的。“不佞”指的就是自己不太会说话。

孔子历来是反对巧言令色的,所以孔子听到有人这么说,马上给予反驳。“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说的是所谓的口才根本就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本来也是不该有的,没有更好。“焉用佞”就是“佞有什么用呢?”。“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说的就是“总是逞口舌之能,只会招来怨恨和憎恶”。孔子对花言巧语的口舌之争总是厌恶的,这有什么问题吗?难道我们喜欢那些无聊的“雄辩”吗?可是总有人以此为乐,以此为荣的玩着语言艺术。但是任何滔滔不绝的语言,都抵不上事实更有说服力。比如最近经常看到扁律师用言之着着的话语在作困兽犹斗的把戏,甚是可笑。我才知到中国话原来也可以那样说。呵呵! 真的很奇妙!真是说得比唱得好听得多了。不得不佩服某些人的面皮,不愧为特殊材料所构成的。上下唇的开合,竟然可以发出如此的声音来。的确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可是能让阿扁呆在那里,能让阿扁费尽心思的为自己强辩,难道不是进步吗?我们不妨想想,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某些地方,阿扁还需要那么费事吗?)提到这首诗,倒又有个问题。你认为老杜是在夸音乐好听吗? 呵呵,还是别有深意?汉语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但是许多时候还是不要用语言来愚弄别人的好,泡泡吹的越大,离破裂也就越近了。

接下来孔子又说了“不知其仁,焉用佞。”孔子说的是“不知”,实际上孔子说的是什么呢?孔子说的是不够,“不知其仁”实际上说的就是“仁”这个标准还没有够呢?还要“佞”干什么呢?孔子对于他的弟子们,绝对是不轻易的许其为“仁”的,整部《论语》中许与“仁”的弟子也不过是颜回而已,是不是在颜回死后也还是不一定的。孔子在这里说的就是即便是够得上“仁”,“佞”都不是什么优点。何况“仁”还不够呢?

我们在《论语》中总是看到孔子对语言的否定,好像孔子是不让别人说话似的。好像孔子一贯的看不起能言善辩的人似的。但是我们看看孔子对晏婴的评价,对子贡的态度也就知道了,孔子反对的并不是语言,关键还是用这种口才做什么的问题。不是不让说话,是要求说话就演负责任。同时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那个我们强调了多次的字,“恕”。在你夸夸其谈的时候,不妨也换位一下,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也就知道,卖弄口舌真的不是什么好事情。

【连载96】5.05子悦不仕

【原文】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思考与随想】

自得其乐读『论语』》小说在线阅读_第5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何况我辈孤且直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自得其乐读『论语』第5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