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这个乡长说要见孔子,基于县官不如现管的原则,孔子是应该见个面的。不去亲自登门拜见好像已经是失礼了,何况这个乡长还主动的登门求见呢?可是孔子还真的不想见,要不然这个乡长也不至于自报家门。孔子为什么不想见这个小官僚呢?我们想想孔子见他能干什么呢?既无法实现孔子的政治理想,也无法学到什么。大小还是个官,想想都烦。这倒不是孔子不近人情,如果是登门求教的,孔子从来都不会拒绝,但是小官僚还是省省吧。和这样的一个乡长虚与委蛇实在是没什么意思。

乡长一看不见,倒没有动怒、更没有动粗。如果现在的某些同样级别的小官,还不派俩武警给抓来再说啊!话又说回来了,真动起武来。也不一定搞得过孔子那些学生,单一个子路就够他们玩的。那个时候人口少,一个小地方能有几个会打扙的?何况那时候的小官僚还是很重视自己的名声的。乡长还是讲理的,说明这个乡长还是不错的,值得表扬!

乡长说:“有德之士路过本地,本乡长都见过!”言外之义本乡长也是见过世面的,也是慬些东西的,不要小看我了!估计然后会提到几个当世名人一类的,可惜当年没有照相机,不然一定会拿出几张合影,给孔子的学生们看。“来看看!这个是我,这个是xxx 。”呵呵!

不知道是被絮叨烦了还是其它原因,反正最后是见面了。但是会谈记要没有传下来,估计应该是比较精采的。不论什么时候都一样,会见没有不完美的,交谈没有不亲切的,气氛没有不愉快的。不管怎样,乡长同志彻底被征服了。(也可能根本就没听懂,比如那个关尹喜,真的明白老子说什么吗?不过后来的道教还不一样给个“真人”的职称,可惜孔子这里没有那些东西。)

然后会见结束,乡长同志退出来,赞叹地(或者是故意的吹捧)说道:“你们这些学生哦。别老是担心自已没有官位!(根着这样的老师,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如今天下无道己经太久了!(天也该晴了)。这不老天爷派孔夫子下界来当警世钟来了吗?”呵呵!这个乡长很会说话,也真的不是个一般人,要不然《论语》的编辑者怎么能记录下来他的话呢?俺们又怎么能够知道他老兄是谁呢?

这个乡长的话里面有几处需要辨析以下的。关于“丧”指的是个人的失位,还是天下的离乱呢?也许都有可能。孔门的精英们,既懮患个人的失位,(因为政治抱负无法实现),同时更是懮患天下之丧,这两个自然也是无法分开的。至于乡长同志指的是哪一个就不知道了。既然是乡长,恐怕指的还是指的前者的可能性大一些,不过《论语》的编辑者们自然是更想说的是后一种解读。“木铎”是什么呢?“铎”就是“铃”,和钟不同,铃是摇的、钟是敲的。铃的里面有个小舌,和铃撞击发出声音。“木铎”就是木头作舌的铃,当然外边还是金属的,如果外边也是木头的,还能发出声音吗?古时候,国家有事宣布就要摇铃把大家聚起来讲话。现代一些偏远农村或许也还是有的,我还见过,不过大部分都用广播代替了。许多乡村,最高的树上都有个高音喇叭,功能与此类似。乡长说,夫子是个铃。意思也就是夫子是代替老天来宣布使命的。

如果他说的是真话,那几就是说,他已经把孔夫子当成了救世主了。至于孔子是不是救世主呢?摇铃铛,真的就能聚集起来几个人吗?聚集以后,真的有人听他的吗?或者许多人真的将孔子当成一个铃铛了,聚集起来人干什么就不一定了。铃铛也许并不重要,关键是摇铃铛的那个人。

【参考译文】

“仪”的“封人”请求会见孔子,(对门人)说:“来到这里的有德者,我没有不见的。”

门人让他见了孔子。

出来以后他说:“你们这些学生啊!不用担心失位啊!天下已经变乱很久了!老天爷让孔老夫子下凡作警世钟哦!”

【连载64】3.25尽善尽美

【原文】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思考与随想】

我们经常说的成语“尽善尽美”就是来源于这一章。首先指的就是音乐,可见我们是一个有着优久的音乐传统的民族。可是在动乱和变乱中,凐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其实凐没的难到仅仅是乐吗?那些没有湮没的,又有多少被涂改得面目全非?尤其是近四百年恶意的掩盖、曲解以及污染,我们失去得太多的东西了,弄得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是什么了。然后在反过来说这个没有,那个也没有的,真是没办法。

这一章又要谈乐了,总是绕开也不是个办法。今天就大言不惭地胡说两句。所幸这一章所说的不是乐本身的问题,还有一些传说可以凭借。“韶”,传说中是尧的时候音乐,作曲家是舜,但是是不是真的就不好说了。这一首乐曲可是“相当的”不简单,孔子听了,三月不知肉味,不知道到底是什么调调?能让老夫子吃饭都不香?估计和现在故宫玩的那些肯定不是一个调调,古乐早就失传了,现在那些东西,也真的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披发左衽演奏的那些东西,还能称为“雅乐?”,可别招人家笑话了。

关于韶,还有一个传说:当年舜领导着队伍与蛮族人作战,战争总是没完没了,于是改用礼乐教化,一曲韶演奏完毕,战场就成了舞场!呵呵,可见“韶乐”魅力之伟大,这可不是我瞎编的,古书上的的确确是写着“止干戈而起舞”的字样的,但是不是真的倒是不一定。就象一只脚的“乐正”倒底是不是一只脚呢?其实也没那么重要。我们知道“韶”的含义中有止战、有化干戈为玉帛的平和之意,也就够了。

“武”呢?也就是武王时的音乐。在孔子看来,武王同样也是圣明之君。“吊民伐罪兴正义之师”,在孔夫子看来是绝对正当的,也是合理的。但是总免不了血流成河,免不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残忍。反映在音乐上,同样的也不免存在那种肃杀之气。所以孔子说:尽美矣,未尽善也。

孔子说的是乐,但绝不止于乐。作为一种理念,一种信念。孔子无法直接的评价武王之事,《论语》的编辑者也作不到。于是通过乐的比较,间接的表达着对战争的厌恶,这也是与当时所谓的“春秋不义战”的形势是分不开的。儒家的传统中,并不绝对反对战争,对“正义之战”还是支持的,但不能掩盖心里面对战争本身的厌恶。这有问题吗?也许吧。

难道说战争不是残忍的、血腥的吗?难道说所谓正义的战争不流血吗?正当的牺牲就不是死亡吗?

我们总是想牺牲是伟大的,正义的牺牲是值得的。但是,请问一下死去的孤魂们怎么想!

正义?世界上的战争,哪一个不是以正义的名义?

在孔子那个时代,如果不反战,那就更是个问题了。

近年来,我们经常都在反思。反思啊反思!反思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

但是反思的结果却并不是那么的可靠。

也许是近四百年来的苦日子实在难熬,

找一个替罪羊就变成了必要。

孔老二受了两千的冷猪头和香烟绕,

罪魁祸首的名义怎么都逃不掉。

比较呀比较!

既然如今蓝眼黄毛混的好。

全民又信基督教,

一定是耶稣留下的好法宝!

呵呵!又玩上卖油的东西了。谁然俺当年玩过快板书呢!但是,是真的吗?

罗马教廷的东征东讨是耶稣的旨意吗?不知道大家是不知真的看过《圣经》,我是看过几遍的。《旧约》部分,是回、犹、基三教所共同的。那两位兄弟混得并不太好,而基督徒所不同的主要是在《新约》部分。耶稣可是从来没有教育人不断去征服,去奴役其它民族的。

学生们自己不长进,却总是埋怨老师教得不好。自己什么也没有作,总是埋怨祖先没有留下遗产供自己挥霍,都是什么逻辑呢?还是想想自己该怎么去做吧,这样埋怨下去,将来被埋怨的也许就是我们自己。

【参考译文】不写了。

【连载65】3.29吾何以观

【原文】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思考与随想】

《八佾》这一篇都在讲“礼”,而这一章是本篇的最后一章。结束语通常是核心之所在,我们看看,孔子要告诉我们什么?“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他老人家说的是什么?

自得其乐读『论语』》小说在线阅读_第3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何况我辈孤且直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自得其乐读『论语』第3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