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如果这样理解的话,孔子在这里面要讲的也就是“不懂就问,本身就是符合礼的”。这一条在现在的职场规则下同样是适用的。比如,上级交待一件任务,而细节上又没有交待清楚。那我们怎么样才是对的呢?一种方法是究其细节而请示,而把事情作得令人满意。这样对每个细节的尊重与执着。表面上看,似乎是失礼的。或者说是看起来没有自信;或者没有水平的表现。但是事情作得完美。而另一种作法,就是因为害怕失礼或者是害怕被人认为是没有能力。而去自以为是的去作,那结果是什么样的呢?聪明的领导自然会选择。

这是一种解释,另外一种解释是孔子的“每事问”。并不是真的不知道,孔子以“好礼”而闻名,也不是自封的,小小年纪就可以给孟懿子当老师。讲的就是“礼”,难道说孔子就不知道“太庙”里面有什么吗?孔子即便未必亲见,也是了若指掌的。但是为什么要问呢?这个“问”不仅仅是请教,而是反问。“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言外之意,“就是这个怎么会出现在这里?那个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也就是那些“非礼”之物,不正当的东西,出现在鲁国的太庙里面。孔子不明说,只是问,“这个是做什么用的?”呵呵,等待某些人自己觉悟而已。比如前面说过的“禘礼”和所用之物。都是赞美“王”的,而鲁国用之。孔子乃有此言。

可是那些人那里明白这些呢?反而认为孔子不知礼。孔子最后说那句话也就是别有用意了,“是礼也”的含义就是只有将那些“非礼”的东西去掉,才是真正的“礼”啊。

在篇目中看,后一种理解应该是更符合原意的。对于我们来说,也许前一种更有意义些。其实不懂就问,不是什么没有面子的事情。不懂装懂,出了事了,到时候面子更不好看。呵呵。

【参考译文】

孔子进太庙,每件事都要问一下,有人说“谁说鄹邑的年轻人知礼呀?他一进太庙,啥事都问”

孔子听说了,说:“这个就是礼呀”

【连载55】3.16射不主皮

【原文】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思考与随想】

“射”,又是“射”。儒家所推崇的“礼”,也真是无所不有。这个“礼”都成了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的东西了。之中既有规矩,还有我们想不到的东西,那就是音乐和体育。根据《礼记》的记载,礼之中至少有三种“射”。在前面讲“君子无争”哪一章已经说过了,此处不再重复。按照一般的说法,哪一章说的是“大射礼”,这一章讲的是“乡射礼”。如果不做深究的话,这个乡射,大概相当于一次运动会。比箭、喝酒是这个运动会的主要形式。我们在联系儒家的所谓“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谁说儒家不重视武备呢?谁说我们民族没有尚武精神呢?并且将这个归罪于儒家,归罪于孔子,真是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

“六艺”在儒家的传统里,是必修课。呵呵!如果仔细研究一下这六种必修课。我们古代的教育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呵呵。不仅仅是读书和重文的,同样的也是文武并重,缺一不可的。

让我们翻开历史书,拭去灰尘。看看孔子之前的战争都是怎么打的?呵呵!

埸面宏大而壮观,我是不会写的,不过我们知道:战争主要靠的是兵车,兵车当然不是机动的,那年的车一定是畜力的。也就是马或牛拉的车,一般的车都是两匹或四匹马拉的。战车以四匹马拉的车为主,称之为“乘”。因为战车是主要的作战工具,战车的多少。也就决定了国家的大小和强弱。于是就有了千乘之国,万乘之君的说法,而御就是驾驶这种车的技术!不要小看了,驾驭四匹马拉的车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儒家把这个作为必修之课。何尝一刻忘武?那有人说了,为啥不学骑马呢?呵呵!孔子那时候还不会!我国的骑兵是战国之后才出现的,也不仅仅是我国。同时代的罗马也主要是靠兵车打仗的!我们不妨三考一些外国电影也会有所知的。骑兵绝对是游牧民族发明的。(也许是他们唯一有用的发明了)。这里面,同样有个误会。我们总以为开始的时候,骑兵就是举着大刀长矛一顿砍。其实不然,至少在三国时候,骑兵其实仍然是弓骑兵为主,大部分都是以射箭为主的。真正的肉抟,是下马以后再打。春秋时期,步兵都不是主流,哪里有什么骑兵呢?对历史,我们有太多的误解。

既然打扙靠兵车。那主要的武器是什么? ——弓箭!所以射,就更是一种战争技能的训练。虽然,似乎儒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归于礼的一部分。但是谁又能说射击比赛不是武装训练呢?虽然一样的程序化,这并没有太多的不同。通过对御和射的解读。我们知道了,儒家一刻不曾忘记武事。儒家所要求的人才,也绝对不是一些人想象中的文弱形象。事实也是如此。孔子的弟子中就有不少能打扙的。后世的吴起也是孔门,我们传说中的关岳,何尝不是儒?

虽然和主题关系不大,但是我还是要说。儒家重文!但绝不轻武!不要乱扣帽子。至少之前要想清楚,看点书再说话!

废话有些多,仔细想想也是不必,犯不上和那些无聊的认识置气。

在这一章,孔子说的这个礼,也就是这种运动的规则,又是什么意思呢?“比箭是以射不射中为原则,不是以射得深或者不深为标准”。这个道理很简单,既然比箭,当然是比谁射得准,而不是比谁力气大。要不然现在奥运会射箭比赛也得分个重量级不可。运动的起源大部分都与战争有关,古代的奥运会的标枪其实比的也是谁扔得准。所以,射箭的仪式,射箭的规则自然比的是准不准。这里没有什么可诟病的,有些人非要说这个是孔子不重视体能训练,就有些搞笑的味道了。

孔子说这话,表面是再说一种“礼”,说的是一种竞赛规则,实际上明显是一种隐喻,射代表的是一种礼,而礼最重要的是“目标”。而不是作的有多么的深入、不是形式到底有多么的完美。人的能力有别,比如权力、财富有别。在某些情况下,因为许多条件的限制,不能达到外在“礼”的形式上的完美。只要目的、目标达到了,就是符合礼的。也就是如同在“礼之本”哪一章说的“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在孔子看来,这也就是礼的本质。

同样引申为作人的道理也无不可。也就是说,人的能力是不同的。人所能达到的高度也是不同的。所以看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看他的目标、目的是否正碓。这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是不是能够“成功”,那一种“成功”。有许多因素在左右着,有些事情并不是努力就一定会达成的。但是只要是作,是在向着目标努力了,也就是足够了。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成为爱因斯坦,每个人都是天才。我们能够走多远,也许并不完全在于我们自己,但是走不走,往哪一个方向走,就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了。

这就是这一章所要传达的思想,如果仅仅理解为孔子在讲比赛规则、或者是“礼”的形式及仪式。那就是我们的智商有问题了。

【参考译文】

孔子说:孔子说:比箭,不以射不射穿靶子为标准。(要比的是否射中靶心)因为力量大小不同。古人的时候就是这个规矩。

【连载56】3.17我爱其礼

【原文】子贡欲去告朔之饩(xi4)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思考与随想】

端木同学的确不简单,也能体会孔子的意图,既然孔子不断地强调:不是发自内心的祭祀,并是真正的祭祀;形式的礼并不是真正的礼。那么,告朔之礼,既然鲁君不亲自参与,只用一只羊来蒙事。这种礼的本身也就是不合理的,那这种形式也就没有必要了,不如干脆不要了,还可以省下那只羊。于是和孔老夫子说了“还是别浪费那只羊了”。

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孔子不同意!:“你是心疼那只羊,我是心疼那种礼”!

估计端木同学胡涂了。为啥呢?和老夫子平时讲的也不一样哦!

之后师徒二人还有什么对话我们就不知道了。估计孔夫子会讲清楚的。可是我们没听到,所以我们也胡涂了。刚刚听完“祭如在”的事情,而这种“祭不如在”的虚假的“礼”。孔子也不主张去除?难怪有人要说“礼”就是核心!

以子贡的聪明,既便不说也许也会明白的。但是我没那么聪明!想了三天,似乎也仅仅找到一点影子。呵呵!

让我们看看,告朔是个什么东东?也许就会明白了。孔老夫子为啥对此事如此执着?

自得其乐读『论语』》小说在线阅读_第3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何况我辈孤且直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自得其乐读『论语』第3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