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不过联想到现在的一些事情,和季氏智商一样的人也真的不是少数。也许在许多人的眼里。泰的真的不如林放啊。比如说现在很流行的一些所谓的“信仰”大体如此。都是非常具有功利性的。许多事情都是难以令人理解的。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某些信众说,哪个庙里的菩萨灵一类的说法。(其实真正的庙是祭祀祖先的,有菩萨的应该是寺。但现代人既然不分。也就这样说吧)难道说在哪里拜的不是一个神?难道这个庙里的如来,就和别地方的如来有什么不同吗?呵呵,不过所有人关注的都是灵不灵的问题,拜谁倒是次要的了。呵呵。再比如所谓的祈愿、还愿的事情。也许就更搞笑。整个过程就像是一场行贿,或者是交易。不论做了什么样的事情,只要给神佛一个猪头,就什么事情都给办了。呵呵。那神佛成了什么呢?估计这些信众们都把菩萨当成乡*长了。这样“有求必应”的,能是什么东西呢?悟空说“妖怪,吃俺老孙一棒”。真的是这样“有求必应”的,只能是——妖怪。

许多时候想想有些事情也真的是可爱,对神也要玩贿赂啊,也真的不知道都是咋想的。神佛真的就在乎你柱劣质的香和烂猪头吗?想起一段郭德刚说的话:“我们做点好事,紧怕神仙不知道。过点坏事,紧怕神仙知道。我们也太让神仙为难了吧!”呵呵。

孔夫子在这里用了一个典型的“归谬法”。很简单的话,其语言的杀伤力比刀锋更锐利啊。也许比直接说季氏的错误更说明问题。可是孔子的话,经常是没人愿意听的。实话总是没有人喜欢的。大庙小庙依旧香火旺盛,“泰山不如林放”的事情还在不断的发生着。不知道除了肥了和尚还有什么用呢?

【参考译文】

季氏要去祭祀泰山(之神)。孔子对冉有说:“不能阻止了吗?”冉有说:“不能了”。孔子说:“唉!难道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吗?!”

【连载47】3.07君子无争

【原文】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思考与随想】

又见“君子”,到底什么是“君子”?指的是地位、财富?还是道德?

也许都是,也许都不完全。在论语中“君子”大部分指的是“有德者”。但是也有一部分指的仅仅是有地位的人。就像我们称呼孔丘为“夫子”,我们通常都认为指的是有学问的人,或者指的就是老师的意思。但是其本意指的却是有一定地位的人,指的是当过“大夫”或者是正在当“大夫”的那些人,孔子因为当过鲁国的大司寇,所以学生们都用这个“夫子“来称呼他。“君子”也是一样,基本上在开始指的是“有地位、有产业”的人,严格意义上指的就是贵族,在西周那样的宗法制的社会中,几乎所有的贵族都是和君有血缘关系的,所以这个“君子”最初也是可以看成是“君之子”的意思,后来开始逐步的转化为有德者的专有称呼了。与之累世的还有一个词——“公子”。与“君子”相对的“小人”,原本也指的是地位低下的人,与道德无关,但是经过不断的异化之后,也就成了无耻的代名词了。这种词义的转化是逐步的,所以读书的时候确实需要分开。

但是,能绝对分得开吗?也不尽然。比如我们说的“绅士风度”,我们想当然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英国贵族的样子。但是如果饭都吃不上,还“绅”个什么呢?再如我们流行的“小资”,都说是一种风尚,是一种生活态度。但是想要当“小资”却有个必须的条件,那就是有点钱,还要有点闲,农民工玩“小资”还不得饿死啊。马克思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地位决定思想,在一定的范围内也不熟全无道理的。关于“君子”的解说也就是这样吧,至于在这一章到底是指的是有德的还是有地位的呢?也真是分不开,那就不做详细的分辨了。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在学习经典的时候,还是多将这个“君子”往有德者的方面考虑的好。不然还有什么意义呢?

孔子说“君子无所争”,这个好像又没少引起争议,似乎总有人认为儒者都是窝囊废,一副无欲无求的样子。可是真的是那样吗?至少孔子不是的。《论语》中,我们会不止一次的看到孔夫子也会暴跳如雷。在许多地方争得比谁都厉害,甚至还会骂人,还会嚎啕大哭。好像和我们印象中的那个老头子不太一样。呵呵,如果你真的读一遍《论语》,就会发现孔子其实是一个非常善善恶恶的人,有许多真性情,有时候还是直爽的可怕。有时候又是非常的可爱。

纳闷孔子在这里讲的无争又是什么意思呢?那不过是一种态度和风度,是一种不斤斤计较于小节的作风。那种万事不争、心若止水如老僧坐禅一样的东西,绝对不是孔子。孔子在许多地方都是要争的。但是即便要争,也要有规矩的,也是要讲游戏规则的。接下来孔子提到的就是一个君子之争的例子。

“必也射乎!”就是一种争。这个“射”是什么呢?当然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射箭比赛。儒家也射箭吗?当然了,而且还是必修课呢。感觉是不是有些诧异呢?多年来我们心目中的“儒”是不是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呢?是不是都像《武林外传》里面吕轻侯那样的“秀才”呢?还有许多人将中国人尚无精神的缺失归罪于儒家。可是真实这样吗?不好意思,这又是一个误会。

孔子教学的内容是什么呢?我们都听过“四书五经六艺”,“六艺”是孔子教学重要内容,那么这个六艺是什么呢?“礼、乐、射、御、书、数”。我们看看就在这“六艺”之中竟然有两项是武事。射,指的是射箭。御,指的是驾驭马车。春秋时代的战争是靠兵车的,最重要的武器就是弓箭。所以当时战争最重要的技能就是驾驭马车,和射箭两种。而这两种都是孔子的教学内容。儒家真的不重视武力吗?绝对不是。我们回想一下,我们在早期的战争英雄都是后羿、养瑶基那样的神射手。就知道,射箭在古代战争中的作用了。所以这个“射”也是习武,而且是最重要的一种。孔子的教学是包括了当时最重要的战争训练的,这个还有多说吗?那些说儒学害的我们国家怎样的人,对不起,你们这个论据不成立。

猛然想起那个在败家讲坛上说红楼的,说贾宝玉练习射箭,就能考证出他们是什么旗人,还说是保留了***尚无风气,那又是扯淡啊。

我们在回到这一章,这一章说的射箭是什么事情呢?根据“礼”的规定,有四种“礼”是要比射箭的。分别为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参加的人和具体的礼仪是有区别的。这里到底指的是那一种呢?一般的说法指的是“大射”。那实际上也是诸侯们选择神箭手为其所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比较复杂的一个东西,没有闲工夫扯那个,具体的可以参考《礼记》。

孔子在这一章讲的“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也是“礼”的规定。上台前先要拱手致意,射完了又要相互作揖才下台。不论胜负都要对对方行礼以后才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饮酒。很麻烦是不是?但是我们看奥运会的比赛不也是一样吗?一个体操运动员上场前不也是要向观众评委致敬吗?做完动作不也是要鞠躬致意吗?任何比赛不都是要先和对手握手吗?结束以后也要向对手致敬的啊。这是基本的礼节,没什么可说的。这也是君子之争的特点。争,是要争的,但是即便在争的时候也要保持对对方的一种尊重。这个也就是“Fair Play”的精神实质。

君子无争,争也君子。可是对方不跟你Fair Play有要咋办呢?对方就是无赖,一点都不“泼赖”又要怎么办呢?孔子有一句话或许可以注解“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还是“以直报德”才是重要的。还有一句话叫做“唯义与比”。也就是“该咋办咋办”。该争的也是少不得的。

【参考译文】

孔子说:“君子与人无争,(如果要争的话)大概只有和人比射之时了。但也要先相互作揖,纔升到堂上去。比射后,又相互作揖纔退下。胜者败者又一定要相互作揖了再升堂,举杯对饮。这样的争,才是君子之争啊!”

【连载48】3.08礼后乎

【原文】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思考与随想】

子夏有出场了,又是被夸奖。要说子夏也真的是不简单,许多方面都是有独到的见解的。尤其是对于古典文献方面的学问也真的是很不错了。也算是开一代之先河的人物,不过当他的主张成为一种主流意识的时候,绝非社稷之福。

这一章师徒二人谈话,很有味道。这种禅机一般的机锋,也的确是一种很好玩的事情。思维模式很奇特,也是非常东方式的思维模式。我们习惯了现在的那种类西方式的思维定式以后,再看看这样的思辨,的确别有一番风味。

我们就先看看他们说什么吧。

这两位又是拿《诗经》来说事,想要弄明白也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说我小时候对《诗经》也算是用过一段时间的工夫,但是没有别才,作诗是不敢的,翻译诗就更是不敢的了。有时候,觉得不论是古诗还是外文诗,翻译本身都是没有意义的。诗,最好还是别翻译的好,一翻译什么意境也都没有了。

自得其乐读『论语』》小说在线阅读_第2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何况我辈孤且直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自得其乐读『论语』第2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