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所以这个“三家者以《雍》彻”。实际上就是三桓妄用了天子的礼。上一章是一般行为上的违礼。而这一章是祭祀的礼,那么孔子怎么说他们呢?

孔夫子只是淡淡而带嘲讽的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很有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意昧,看来孔子也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高手啊,呵呵。

孔子他老人家是这样说的:“雍这首诗有二句话:‘诸侯为相啊(这个“相”合后面“愿为一小相”得像是一个意思,指的事祭祀时候的司仪)。天子肃立中央!’这三家,也不知道是想怎么样?哪句是他们要(向祖先)说的呢?

呵呵,孔子不说他们违礼,只是用他们用的雍的内容来说事。他们用的是天子的礼,明显是没有把天子放在眼里。但是,却要唱着颂扬天子的,颂扬“王”道的诗句。呵呵,孔子其实不仅仅说他们的道德上的有问题,连智力也有问题。孔夫子确实是高!实在是高!见过骂人的。没见过这样骂人的!

呵呵!孔子的话说的实在是好,既然你们祭祀的是你们的祖先,却在唱着赞美“王”的歌词,你们的祖先在天有灵的话,真的不知道你们这帮小子玄孙到底是在祭祀谁呀。着实羞辱了那些那些无知又无耻的贵族们。就他们那个智商,还真以为“以《雍》彻”是很有面子的事情呢,实际上是也是对自己祖先的一种不敬啊。说他们傻都是高看他们了。实际上三家当然是不可能对自己的祖先不敬的,他们什么都没放在眼睛里,唯独对祖先的感情是绝对真实的,因为他们的一切,也不过是来源于投胎到他们祖先的家里而已。除了血统,他们实际上是什么也没有。

孔子这样说,实际上也是三分嘲讽;三分愤怒,四分无奈。因为这些是他改变不了的东西,孔子执着的“礼”实际上就是这样,一切“礼”都是要有内涵的,如果内涵没有了,外在的东西不论是多么完美,实际上也是违背“礼”的。孔子不过是藉助当时很流行的一种规范-“礼”,来规划一个不同的世界罢了。可是世人总是看到他的“礼”,看不到“礼”背后的东西。不论是当时,还是后世都是如此。

其实后世的所谓的“礼教”,本身就是对孔子思想最大的一种背叛和篡改。如果孔子重生,一定会将以他名义实行着他所反对的“礼教”的孔家店凿烂。

为什么这样说?往下看你就会明白。

【参考译文】

三(桓)家,(祭祖的时候),是唱着雍,来彻祭肉的。(按:此乃天子之礼)。孔子说:“相维辟公,天子穆穆”(这句话),三家是用哪一句的意思呢?

【连载43】3.03人而不仁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思考与随想】

在这一章,孔子终于说到了问题的实质。说出了孔子到底重视的是什么?是“礼”吗?历来孔子被攻击最多的就是“克己复礼”。许多人都是用这个来说明孔子是“开历史倒车”的,而且由于后世的一些人搞出了礼教为核心的孔家店。一提到孔子,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吃人的礼教”和“万恶的旧社会”。但是孔子真的是重视“礼”的吗?真的像后世那些白痴一样的,唯“礼”是从吗?孔子的“礼”和周公的“礼”是一个概念吗?孔子的“礼”和我们想象的那种“礼”是一回事吗?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不是,真的不是。我们看看在这一章,孔子说的是什么呢?

《论语》的编辑者们其实也真的用心良苦,刚说了两句“礼”的外在形式,赶忙就抛出实质问题,好像生怕我们误会似的。但是,遗憾的是孔夫子仍然是被误解了。而且大多时候是故意的、有目的曲解。先是为某些政治目的,以赞赏的方式曲解。然后又因为某些政治目的,以批判的方式曲解。都说孔子重“礼”,要“复礼”,是这样吗?孔子真的是要全面恢复那些形式上礼吗?“复礼”就是目的吗?

不!绝不!说起“复礼”,那些所谓的法家们也许更坚决,而且把“礼”更加固化为刚性的法。我们看看现存的史料,看看那些法家定的“法律”有多少不是来自于“礼”的呢?不论是早年的商鞅,还是后来的韩非都是一样的。尤其是韩非,这也难怪,他是最“好礼”的荀子的徒弟嘛。如果真的反对“礼”的话,似乎更应该反对法家的“法”。而孔子看来,更关心的是“礼”的背后所代表的一定程度上的合理因素。这个其实是孔子对“礼”的一个最大的发展,可是这个发展在后来的“儒家”,又是有意无意的将孔子的发展克服掉了。而且是打着孔子名义克服掉的。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真假难辨。

这一章,孔子明确的说出了其最核心的价格观之所在,那就是这个“仁”。孔子说,没有了这个“仁”,“礼”“乐”也都是没有什么用的。这话说得还不明确吗?孔子形容他那个时代是“礼坏乐崩”的时代。那也是孔子认为是他那个时代最大的不合理之处。但是在这一章孔子又明明白白的说,没有了“仁”,礼乐什么也不是。这话是很值得那些尊孔的和非孔的人好好思考一下。你们尊的或者非的到底是什么?

关于“仁”的含义,第四篇《里仁》整篇都要讲。这里就不多费笔墨了,也算是留个悬念,到时候再说,呵呵。这里先说的是“仁”绝对不是像某时代某些可爱人士简单的理解为“克己复礼”。而且“克己复礼”本身的含义也是和我们理解的不同,有哪些不同呢?嘿嘿,现在还是不说。反正只要没有意外,我肯定会写完这个,到时候都会有答案,不必急于现在全部交待完。《论语》的编排自有一番巧妙,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贪多嚼不烂。呵呵。

这一章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概念:“礼”和“乐”都是为了“仁”服务的,没果没有了“仁”;如果不是为了实现“仁”,那么礼和乐都是没有用的、也是不正当的。没有了“仁”,“礼”和“乐”,都没有必要存在了。

论语的编辑者,非常早的就推出了这一章。就是告诉我们“礼”不是目的,只是实现"仁"的途径。“礼”和“乐”是并列的,是居于“仁”之下的一个方面。也只有明白了这一点,这一篇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只能看到孔子在执着的纠正者各种“违礼”的行为,那样就是对孔子的一种误解。

最后要说的是关于“乐”,杨伯峻老先生的翻译是“音乐”,似有不妥。在古时候,尤其在《论语》中,“乐”基本上指的教化上的“乐”。通常是特指六经之内的,已经失传了的那个“乐”。所谓可以乱性的“郑声”并不在内。当然,这也可能是与杨老先生生活的年代,以及成书的年代有关。那时候除了主旋律以外,并不存在其它形式的音乐。既便那时候反对的糜糜之音,现在看来也是非常正统的西方音乐。或者可以理解为,杨老先生看来,有些东西算不得是音乐也可以。

在看到这一章,我们必须要记住的一点就是在孔子看来:礼乐都是为了“仁“服务的,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整个的这一篇贯穿的都是这个问题。慢慢看,你也会有自己的答案。

【参考译文】

孔子说:人没有了“仁”,将“礼”置于何地呢?将“乐” 置于何地呢?

【连载44】3.04礼之本

【原文】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思考与随想】

《论语》的编辑者们还是不放心,在上一章讲了礼是为仁服务的道理之后。又怕读者们仍然执着于外在的、形式上的礼,于是又把孔子这句话推了出来,让大家体会礼的核心是什么?的确是用心良苦啊,可是为什么后世还有有那样的情况发生呢?我只能说是有人故意的。至于是谁?不言自明,反正不是老百姓。

自得其乐读『论语』》小说在线阅读_第2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何况我辈孤且直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自得其乐读『论语』第2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