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军后的会议也说到了对纛额真康古礼、甲喇章京郎球、韩岱等官的处罚,理由是“逗遛中途”,也就是同一则记录中的所谓“正白旗纛额真康古礼未至城壕,止于中途。”
康古礼等为什么逗留中途未至城壕?恐怕也和阿巴泰一样“怯战”吧,既然豪格一路已经打败了对手,都已经杀到城壕去了,他们这一路的士气也该大振而踊跃向前,可记录中的他们却偏偏相反而逗留中途未至城壕,这不明显在说他们这一路前面已经败退了吗?
此外,因为广渠门之战的失败,皇太极对莽古尔泰似乎失去了信心。这表现在后金兵在永定门外围歼满桂部后,在蓟州城外与明军的一战中,后金兵的左翼总指挥已经不再是莽古尔泰了,这也许是皇太极给莽古尔泰的一次警告,似也可以作为后金在广渠门失利的一个佐证吧。
(摘自《大功不抵过,过亦不损功——谈谈袁崇焕的功与过、是和非》)
第383章 袁吧论袁文章述评(七)
卷外卷二百度袁吧近两个月来论袁文章述评
二袁崇焕之杀毛文龙是对还是错
一面孔渐渐变得丑陋狰狞的毛文龙
毛文龙原是袁应泰经略辽东时的一名军官,辽阳失陷,他从城中逃离,随后由一位浙江同乡引荐给辽东巡抚王化贞,成为其标下一名练兵游击。
天启元年五月,毛文龙奉王化贞之命,率兵一百九十二人、船三艘,由三岔河南泛沿海猪岛、色利、獐子岛、长山岛、石城、鹿岛等诸岛屿,一路收降辽东逃民。这年的七月,毛文龙到达朝鲜的弥串堡。
在得知大金鸭绿江边的镇江堡守将佟养真派兵外出、城守空虚的消息之后,毛文龙便与镇江中军陈良策共谋,于二十日夜半内外呼应攻占镇江,遂杀佟养真之子佟丰年及从者六十人,并生擒佟养真。毛文龙也因此役而升任副总兵。
这就是被熊廷弼斥之为“轻举妄进不是奇功是奇祸”的所谓“镇江大捷”,熊廷弼说,三方兵力未集,而文龙发之太早,致使奴恨辽人,焚戮几尽。灰东山之心,厚南卫之毒,寒朝鲜之胆,夺西河之气,乱三方并进之本谋,误专遣联络之成算,目为奇捷乃奇祸耳。
原来,毛文龙其时只是诈称自己带了大军来攻,与陈良策约好半夜动手。然而到了半夜时,毛文龙根本就没来,骑虎难下的陈良策只好与堡内外已联络好的兵民动手,擒了佟养真,于第二天早上将其送到毛文龙军中,才知道毛文龙只有三船人马。看来,毛文龙在这次镇江之役中,只是在自己营中坐等陈良策这个原本人在建州心在明的内应送“功”上门。
镇江之役进一步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其一,辽民惨遭报复屠戮:努尔哈赤得知镇江被袭,立派皇太极和阿敏带三千兵马前来镇压,毛文龙闻风即逃,留下的堡内堡外的兵民便遭了殃;其二,毛文龙逃到朝鲜,皇太极和阿敏立即追到朝鲜,朝鲜也因此而遇“不测之祸”,城乡倍受鞑子蹂躏;其三,更严重的是,彻底打乱了熊廷弼三方布置之策:熊廷弼的战略是勿轻战示瑕,待各方布置就绪而“一举复辽”。但正当熊廷弼与所司筹议兵饷之际,毛文龙却在“朝鲜联络未成,江淮召募未旋,水兵望洋未渡,千里孤悬,鞭难及腹”的情况下,抢先袭取镇江,乱了既定复辽部署,给整个辽事带了巨大的损失。
就是这样夺得一“大捷”的镇江之役,不仅让王化贞喜出望外,更让大明朝廷上下欢声雷动,在礼部任职的温体仁更是以毛文龙为其浙江同乡而自豪,他甚至扬言:“文龙以二百人夺镇江,擒逆贼献之阙下,不费国家一把铁、一束草、一斗粮,立奇功,真奇侠绝伦。今有此人,奴可擒,辽可复……”
谁能料得到:当镇江之役的捷报传到明廷的时候,毛文龙已经从镇江逃到了朝鲜——原来,毛文龙攻占镇江的第六天,也就是七月二十六日,努尔哈赤即派皇太极、阿敏率兵迅速出击,兵围镇江。
毛文龙一看大势不妙,立刻就渡江逃到了镇江对岸的朝鲜地界,先是逃到义州,接着又逃往铁山、逃往宣川、逃往安州、逃往龙川、宁边……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毛文龙逃到哪里,皇太极和阿敏就派兵追到哪里,同时也就烧杀抢掠到哪里,搅得朝鲜城乡上下也不得安生。
朝鲜国的君臣担心长此以往必将贻祸于己,在多次请其西归广宁而不得的情况下,只好改而劝其暂到皮岛安身。
这时候,朝廷又派了闽兵三千、淮兵八千并浙兵三千一百支援毛文龙——这一万四千多援军又称南兵,他们的到来无疑大大增强了毛文龙的实力。
天启二年冬月,实力大增之后的毛文龙遂率众入据皮岛。
接着,毛文龙便召集流民、通行商贾,不久就强行收税并一步步开始了劫掠沿海百姓和客商的勾当。与此同时,又向身弥、大和、獐子以及鹿岛等岛派兵驻守,对外则一概称东江雄镇,向朝廷要饷,向朝鲜国要粮。
占据皮岛之后不久,毛文龙即被擢升为总兵。
天启三年初,毛文龙与部下商议:辽东要地惟金州南通旅顺口、西通广宁,此城若得,陆路可扼鞑子骑兵,水路可往登州运粮停泊。金州很快就被毛文龙部将张盘攻下,并驻守在那里——以此战告捷,朝廷又提升毛文龙为左都督,挂将军印、赐尚方剑,从此也算正式认可了他在皮岛设镇。
应该说,毛文龙在其占据皮岛六、七年时间的前期,并不是一无是处之辈——尽管他野心勃勃,专横跋扈,但他还知道自己是大明国的一个臣民,不曾有反叛的念头;尽管他冒功说诳,屡战屡败,却也未曾忘记自己是大明国的一名军人,还有一点屡败屡战的勇气。
所以,敌酋努尔哈赤还把他当作战场上的对手、当作钉在背后的威胁。并且自天启四年七月始先后三次致书毛文龙对其诱降,提出优待他留在后金的毛家族属、以及承诺与他中分土地等条件。(见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林铁钧郭成康《论袁崇焕的主和与斩帅》)
而说到毛文龙的冒功说诳,当然要说到反袁者们经常提起的毛文龙的战绩,并以所谓(袁崇焕)“自己割不到首级而报军功,就说‘割首级误事’;别人跟他一样没首级而报军功,就是‘谎报军功’;别人有首级而报军功,就是‘杀良冒报’”来指责袁崇焕宁远之战时的“斩级二百”,同时宣称:“是不是民族英雄战绩最重要”“就督师那些战绩他都不配称民族英雄”——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是不是民族英雄,看的恐怕不仅仅只是战绩吧。但袁崇焕的战绩并不是本文涉及的内容,因此也就无须多说了,只谈谈毛文龙的战绩。
十分有趣的是,在名为《<东江疏揭塘报节抄>中毛文龙歼敌数字之不完全统计》的贴文中,针对毛文龙大到了已经“把建州灭族好几遍”的战绩,网友“为帅鸣冤罗振玉”先生写道:
我算了一遍,似乎并没有到“把建州灭族好几遍”的地步。
需要说的是:
1,毛文龙的功劳十分巨大,《东江疏揭塘报节抄》既为“节抄”,其所记录必然只是冰山一角。2,即使如此,《东江疏揭塘报节抄》中所载也不是全部,因为毛文龙有多次大破敌人后,没来得及计算歼敌数字,让我无法合计,只好暂且不计。3,毛文龙报中有很多歼敌数百、数千直至“无数”的记录,因为误差太大,也只好暂且不计。4,歼敌数字包括俘敌、杀敌及招降敌人的数字,其中,杀敌数包括毛文龙为建州人拟定的各种死法,包括阵上斩杀、枪炮打死、打落水、中地雷、自相践踏等。
卷1
天启元、二年无日期塘报1:杀3以上,擒22
天启元、二年无日期塘报2:杀5000以上,擒84以上,牛酒慰劳毛文龙之人民“不下数十万”
天启元、二年无日期塘报3:杀6009以上,擒4,毛兵死300人
天启元、二年无日期塘报4:杀2人以上,建州以20000骑渡江袭龙川,龙川存放的前所获建州6000级悉为“劫毁”,毛兵死318以上
卷一共歼灭建州11124余人以上
卷2
天启三年八月初六日塘报:杀20023以上,“职用兵不满一千,而贼死者二万余。”
天启三年九月初一日塘报:杀32以上,“砍死达贼无数”一次,
天启三年十月初X日塘报:杀138以上,擒4
天启三年十月十四日塘报:杀171以上
天启三年闰十月十三日塘报:杀228以上,大败“奴酋全军”,“火炮飞击,贼众溃乱”一次
卷二共歼灭建州20596人以上
卷3
天启四年八月二十八日塘报:杀94以上,生擒11
卷三共歼灭建州105人以上
卷4
天启五年正月二十六日塘报:杀17以上,擒8,“杀死打伤达贼无数”以上,毛兵死240以上,“宗社之灵,海若效顺,鸭绿江仲冬而冰解,实乃千古一奇!”
天启五年二月二十三日塘报:杀34以上,擒3
天启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具奏:杀219以上,擒31
天启五年六月二十七日塘报:杀312以上,擒89以上(内含夷妇),“杀砍许久,横尸遍野”一次,“当在阵上活擒并首级无数”一次,“活擒并斩级甚多”一次,“杀死许多”一次,丢失首级300余颗
天启五年七月三十日具奏:杀11000以上,擒130以上与上篇部分重复“辽东失陷以来未有如此之奇捷”
天启五年八月二十二日具奏:“阵上擒斩首级活夷无数”,但是敌人以铁骑来袭,且战且走只剩下首级11颗活夷14名
卷四共歼灭建州11869人以上
卷5
天启六年二月初六日塘报:杀12以上,擒9,“枪炮打死达贼无数”一次
天启六年五月十九日塘报:杀233以上,擒101,“尸横遍地”一次,“贼伤甚众败回”一次,毛兵阵亡2510以上,“斩获首级马匹尽丢”
卷五共歼灭建州355人以上
卷6
天启七年五月二十二日塘报:杀2300以上,“打死数百”一次,毛兵死700
天启七年二月二十五日塘报:杀3000以上,“打死数十”一次,“官兵无一损伤”一次
天启七年三月十一日塘报:杀418以上,擒4,“打死数十”二次,“打死数百”二次,“打死无数”一次
天启七年三月十三日塘报:“奴处处被职官兵出击,杀伤无数,每日拉尸山头,大堆小堆火化骨石,火光滔天,据北岸密报万分真切,新汗手下兵马不足一万,俱是心寒胆怯”
天启七年四月二十日塘报:杀7123以上,打死固山旗主3名,毛文龙身中2箭
天启七年十月初一日具奏:“擒斩无数,余贼号奔”一次
卷六共歼灭建州12845人以上
卷7
崇祯元年三月十三日塘报:杀4以上,擒18
崇祯元年四月十八日塘报:擒9,“齐发枪炮,打死达贼无数”一次,毛文龙坠马,昏迷半日
崇祯元年九月初五日塘报:“刀战数合,斩级不计其数”一次
崇祯元年十月初八日具奏:招降4400,杀5000(内含崇祯长编记述同事毛文龙奏报一数字),生擒69
卷七共歼灭建州9500人以上
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