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记得商务印书馆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在“英雄”词条下的一种解释是: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

对照一下袁崇焕七载抗金浴血奋战的事实吧:

他是在大明辽东战事一败再败、朝廷上下一片“兵辽,死兵;官辽,死官”的惊惧声中,毅然请缨赴辽,并以守辽复辽为己任,愿与辽事相始终;在敌军大举进攻面前,他以求死不求生的决绝态度坚守孤城,并且打退了敌军;而此后,他更是多次以寡敌众以少胜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战绩……

大敌当前,“谁能生死忘心、身家不顾”?是袁崇焕;

危急关头,又是谁带领援军“千里赴援,餐霜宿露,万兵百将,苦死无言。而且忍馁茹疲,背城血战”?也是袁崇焕。

就从这两点来看,他不是英雄,谁是?他不配当英雄,谁又配?

可惜,英雄终于倒下了,他背着“汉奸”“卖国贼”的黑锅倒下了,就倒在他所保卫的人们的流言和谗言里,就倒在他所保卫的皇帝的金口玉言里。甚至,从英雄身上割剐下来的肉也被他所保卫的一些人们“分而食之”了——从庙堂之上的小人当道,到轻信流言的群体疯狂,这不就是一个王朝的悲剧吗?而从“争食人肉”的群体疯狂再到“人血馒头”的愚昧落后,这一脉相承令人不寒而栗的鬼影子,不就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吗?

第377章 百度袁吧论袁文章述评

(电脑出了毛病,资料也多有散失,耽搁发贴很久了,十分抱歉——雪白山明)

卷外卷二百度袁吧近两个月来论袁文章述评:袁崇焕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听听这些草根们的声音

第一章袁崇焕就是这样被抹黑的

【题记】

评断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的人民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

——美国前总统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

在谈到二十一世纪初的这一场关于袁崇焕的争议时,就不能不提到百度袁崇焕吧。尽管它的会员人数不是很多,但却是挺袁派坚持维护袁崇焕正面形象的重要高地之一。就是这样的一个贴吧,还曾经一度登上了“历史类排名第一”的位置,挺袁派与反袁派唇枪舌战的激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百度袁吧的争论可以说是这一场关于袁崇焕争议的一个缩影。

这也是我选取袁吧作为标本观察和研究这场争议的一个原因。

另一个原因,就是二零零七年底,一本穿越小说《窃明》竟然闯进了理应以史实为依据方可展开争论的百度袁吧,还打着“质疑前人”“挑战权威”的旗号,一本正经地叫嚷着“拨乱反正”。这原本就是一件怪事,可它到此还不止步:在不断地炒作中,反袁派中的不少人还把它当成了宝贝,称其“比某些所谓史学家作的史书,更合实际”、甚至已经“成了那么多人眼中真实历史”——于是,三百多年前的一本小说《镇海春秋》摇身一变就成了“明末汉人同胞冒着生命危险写下来的血泪史书”;于是,过去的闹剧又有了新的一幕——拿小说当作历史,以虚假冒充真实,怕是有人又想搅浑水的这一举动,不能不引起关注袁崇焕的许多人的注意。

还有第三个原因:二零零八年的年尾,网上一前一后又出现了两件怪事——先是凤凰网在“民间起义”炮轰阎崇年的名义下,一边倒地登载反袁派的所谓历史专稿,把袁崇焕当作炮轰的靶子;不甘落后的起点中文网,紧随其后在“万人热议袁崇焕:英雄?汉奸?”的标题下,别出心裁也别有用心地把那本穿越小说《窃明》捧了出来,从而第一次正式将小说中的袁崇焕与历史上的袁崇焕混为一谈,激昂慷慨地号召人们“热议”:他是英雄?还是汉奸?

他们的立场大致相同,只不过一个有点隐晦,“犹抱琵琶半遮面”,口气看似低调却又强烈暗示袁崇焕是“吹出来的英雄”,是在乾隆皇帝治下才“变了评价、变了经历,甚至变了容貌”;另一个呢,态度则唯恐不明朗不显眼,干脆高挂战旗宣扬“起点小说作者灰熊猫在其作品《窃明》中引经据典,直接指出‘袁崇焕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卖国贼’!由此引发一场对史实真相的论战。”

他们的手法又惊人地一致,连炮手们一些错误百出的文章也好象事先约定好了似的,都要挂在他们的战车上向世人示威,甚至将一些捏造的“史料”公布在网上,大概一来要为炮手们呐喊助威,二来也可顺便炫耀其“真实”、从而以假乱真甚至还要弄假成真。

其实,说怪也不怪,这年头不少人为了钱是什么事都敢干也能干出来的——作为影响力较大的凤凰网和起点中文网,在时下疯狂追求金钱追求点击率的大潮中,也许早就算定了表明它们在袁崇焕新一轮争议上的立场后,一定能从中获取更大的利益吧。否则,又如何解释他们明知(或提醒后已知)是捏造的“史料”也还要执意挂在他们的战车上呢?

这两件怪事的发生虽然都不在百度袁吧,却跟小说《窃明》一样、也被人作为反袁派胜利的标志转贴到了袁吧。

这么说,是反袁派胜利了?小说《窃明》真的就“拨乱反正”“成了那么多人眼中真实历史”?袁崇焕真的就是“吹出来的英雄”?真的就是在乾隆皇帝治下才“变了评价、变了经历,甚至变了容貌”的?真的就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卖国贼”?

难道,难道历史真的可以这样“拨乱反正”?可以这样“以假乱真”甚至“弄假成真”吗?

且看《袁崇焕之孤城》第五卷(《卷外卷二》):《百度袁崇焕吧近两年来论袁文章述评:袁崇焕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听听这些草根们的声音——

第一章:袁崇焕就是这样被抹黑的

第二章:千古奇冤,明季一袁

第三章:袁崇焕在抗金活动中的理论建树与实战功勋

第四章:人无完人,即使英雄也很难经得起别人的挑剔

第五章:谈谈《窃明》以及凤凰网与起点中文网在关于袁崇焕的新一轮争议中的偏颇立场及其危害

说明:我在《述评》中引用了一些网友发表在袁吧的文章,如果文章的作者认为采录或有错或有误或不同意引用或有其它意见的话,请在起点《袁崇焕之孤城》书评区或起点雪白山明的个人空间留言,以便共同商讨可行的方式和方法。欢迎读者与网友对《述评》多提意见或建议,希望在读者与网友的帮助及共同努力下,把《述评》搭建成一个草根们研究袁崇焕的更深层次和更高高度的平台。

第一章袁崇焕就是这样被抹黑的

编者的话

凤凰网“民间起义:草根研究者炮轰阎崇年系列专题之三”的题目是:袁崇焕是怎样走上神坛的?

我却由此想到了一个带有深厚悲剧色彩的命题:袁崇焕就是这样被抹黑的。

而说到袁崇焕的被抹黑,在时间上可以追溯到天启七年,刚刚打了胜仗的袁崇焕被诬“暮气难鼓、不救锦州”。明面上,这只是几个御史在狂吠叫嚣,实际上的策划与指挥者则是臭名昭著的权奸大阉魏忠贤——抹黑的结果:袁崇焕罢职回乡,离开了他为之流血流汗拼着命守卫的疆场。

一年之后,袁崇焕奉命复出。

又一年半之后,由己巳之变引发的街头巷尾的流言、奸佞小人的谗言以及皇帝的金口玉言,终于掀起了抹黑袁崇焕的滔天浊浪,并且在肆虐八个多月之后便由皇帝钦定“铁案”、从而一口吞没了他。而在此前后,助纣为虐的还有一个无良文人的一本以诬陷袁崇焕为能事的小说《镇海春秋》,编造故事一方面为毛文龙张目,一方面则推波助澜地在更大的范围继续着抹黑袁崇焕。

也就是《镇海春秋》这本小说,几十年后竟然被另一个落魄文人计六奇当成了宝贝,不作任何钩稽辨析便将其编造的故事采录进了自己的《明季北略》中——比如“袁崇焕与皇太极密约杀毛文龙”,比如“袁军箭射满桂”等等——与计六奇同时代或不同时代的一些文人,也许和计六奇一样取巧从《镇海春秋》直接采录,也许转抄自《明季北略》,用自己的笔把对袁崇焕的抹黑留在了诸如《国榷》《崇祯实录》《明史纪事本末》《石匮书后集》《明亡述略》等书中。

三百多年来,虽然抹黑袁崇焕的大有人在,但袁崇焕的英雄形象和“知其不可而为”的精神依然感动着更多的人,他们不断地寻求历史真相、为被抹黑了的袁崇焕辩白洗冤——有多少人又有多少次质疑崇祯皇帝钦定的这一“铁案”啊,直到清末与民国,这些质疑才终于让人们看到了袁崇焕的正面形象;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又从对明季那段历史大量的研讨、钩稽与辨析中看到了更多对袁崇焕给予肯定的结论。

上世纪八十年代研究袁崇焕的高丨潮丨过去没有多久,一场关于袁崇焕是“英雄”还是“汉奸”的争论,从开始酝酿、到初露锋芒、又到借助于互联网这个现代化的平台、终于刀光剑影场面宏大地激烈博杀起来。

抹黑的一方坚持抹黑,正像凤凰网在其导语中所说:他们“抱着一本本原始史料,一边在故纸堆中求根底,一边在网络上为他们心目中的历史真相鼓与呼”;他们手中的资料“可信”,他们的论据“无懈可击”。

可是,果真是这样的吗?

无需多说什么了,只要看看至今还挂在凤凰网战旗上的那些“袁崇焕与皇太极密约杀毛文龙”的所谓“史料”,就全都明白了:说什么“原始史料”?说什么“鼓与呼”?说什么“可信”?说什么“无懈可击”?从一本小说编造的故事演变出来的东西几经转手就成了原始史料,这本身就是一出滑稽剧——欲以此企图抹黑袁崇焕的人们,不觉得可笑、不觉得心虚吗?

这也是我将这一章名之为“袁崇焕就是这样被抹黑的”原因之一。

第378章 袁吧论袁文章述评(二)

卷外卷二百度袁吧近两个月来论袁文章述评:袁崇焕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听听这些草根们的声音

第一章袁崇焕就是这样被抹黑的

一一出滑稽剧:小说编造的故事变成了“可信”的“原始史料”

朋友,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时,也许很惊讶:怎么回事?小说编造的故事竟然变成了“可信”的“原始史料”?这是在开玩笑吧?

不!这不是开玩笑,是事实。

有疑问吗?那好,请你看完本篇以下的文字,就清楚了。我想,你也一定会认定:这一出延续了三百多年的闹剧,竟由一些现代人一本正经地搬出来上演,实在是太滑稽了!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

袁崇焕之孤城》小说在线阅读_第23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雪白山明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袁崇焕之孤城第23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