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二是一些写书人的责任缺失。

在质疑的旗号下叫卖私货,在表白自己“对历史的态度很严肃”的旗号下,不仅将别人编造的“史料”用在自己的小说里、而且还要把自己编造“史料”硬塞给读者要他们相信这也是历史,这大概是捏造的“史料”倍受追捧的又一个原因。

单说《窃明》作者在小说里把三百多年前的一本小说《镇海春秋》列为史书这件事,影响就可谓不小。

举最近的两个例子吧。

一个是10月30日袁崇焕吧有一篇名为“关于袁,为什么汉人写的历史书都惊人的一致?”的帖文,其中道:

三朝辽师录、崇祯实录、国榷、明季北略、东江遗事、镇海春秋、东江客问......只要是汉人写的史书,记载的袁崇焕事迹都惊人的一致,所有汉人地史书,都把理由明明白白地摆在了你眼前,只要肯翻开书看一眼,那血淋淋的理由就触目可及。

另一个是12月23日一位网友的帖子:

若镇海春秋如此不可信,别人怎么会争相传抄?以为人家都是和袁粉一样愚蠢?

在网上已经指出《镇海春秋》是一本小说、甚至有网友专门把刘鹤岩先生的论文《〈镇海春秋〉体现作者的政治倾向》全文的情况下,至今依然有网友这么执著地看待这本小说,看待由这本小说虚构的故事演变出来的所谓“史料”,不能不归功于《窃明》作者的表白与炒作。

然而,作者的责任呢?

有必要重复我在“《镇海春秋》是“史书”吗?”一文中的观点:

小说作为文学的一枝,虚构并不错。问题是怎样虚构?作者持什么样的态度虚构?尤其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站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尽力做到形似神也似呢?还是先入为主抱定了某种理念曲解甚至编造历史呢?

以真实的“史料”为素材,描写出的历史人物形象至少能够做到“形似”,依靠不同作者不同的文学想象,其中也可能有做到“神似”的,这就是一部好作品。但无论好作品、次作品甚或差的作品,只要依据的是真实的“史料”,作者的态度一定是负责任的,起码他不会像小说《镇海春秋》的作者那样被钉在“无良文人”的耻辱柱上。

而与此相反,曲解或者编造历史所描写出的历史人物形象,无论是褒是贬则一定是不真实的,甚至已经被描画得面目全非了——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而将编造的历史硬要塞给人们或者说误导人们,让他们相信这就是历史。难道也要像三百多年前小说《镇海春秋》的作者那样挖下陷阱让后来的人们一跳再跳吗?

众所周知,灰熊猫先生是在“质疑前人,挑战权威”的旗号下写小说《窃明》的。勇于质疑前人,不错;敢于挑战权威,也不错。如果这种质疑和挑战是在尊重历史事实前提下,相信灰熊猫先生会受到更多人的称赞。可惜的是,灰熊猫先生竟然拿一本捏造事实构陷罪名的小说《镇海春秋》作为史书来标榜,甚至一边将他人“编造”的“史料”写在自己的《窃明》里,一边却又大言不惭地标榜“我写小说时对历史的态度很严肃”,这不是自拉自唱的一出滑稽戏吗?何必呢!

历史就是历史,她不应该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敬畏历史、还原历史,既是历史学家的责任,也是文学家的责任,更是写历史小说的作者们和读历史小说的读者们的责任。

恕我大胆,该批评一些媒体和网站了——这也是我要说的捏造的“史料”倍受追捧的第三个原因:有人推波助澜。

小说上网连载了,这很正常;引起了争议,这也很正常。

不很正常的是一些媒体和网站的态度。

先是凤凰网在“民间起义”炮轰阎崇年的名义下,打着“别人不给草根的话语权,凤凰给!”的旗号,一边倒地登载反袁派人士的所谓历史专稿,倒把袁崇焕当作炮轰的靶子了,文不对题,竟是何意?凤凰网既然要扶持“起义”者们炮轰袁崇焕,自然就会选择性地看不见历来争议袁崇焕的许多正面论述,这可以理解,但又把炮手们一些错误百出的文章(已有网友提出了质疑,这里不多重复)挂在凤凰网的这架战车上向世人示威,这又为何?

更有一些引用的“史料”早被网友斥之为捏造,例如本文所指出的所谓袁崇焕与皇太极有“前约”杀毛文龙的“史料”,竟也为编辑先生们照单全收地公布在凤凰网上,是想炫耀它们的“真实”、有意无意地为炮手们呐喊助威呢?还是打算以假乱真甚至再帮助炮手们弄假成真呢?……

接着又是起点中文网,在“万人热议袁崇焕:英雄?汉奸?”的标题下,别出心裁地推出一本小说《窃明》一本传记《袁崇焕传》和一本作者称之为正史的《明朝那些事儿》,并将灰熊猫(小说《窃明》作者)、阎崇年(《袁崇焕传》作者)、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分别列为反袁派、挺袁派、中间派的代

表人物,从而正式将小说中的人物与历史上的一个真实人物混为一谈,而且正儿八经地号召人们“热议”:他是英雄?还是汉奸?为了显示反袁派的强大阵容,起点中文网还请来了学者陈明远。这位学者从“历史学家的底线”谈起,又设定另一个学者阎崇年先生“没有学者良知”,然后自说自话地把人家训了一番。

照凤凰网的葫芦画瓢,一面以“常见史书中如何记载袁崇焕?”为名的战旗很快就悬挂在起点中文网,上面列出了“史料”,其中自然少不了上述那些倍受追捧却是捏造的东西,为着醒目,它们还特别给加上了(袁崇焕)“勾结后金斩帅”的

标注。

这不是变着法儿推波助澜、要人们相信那些捏造的“史料”吗?

三百多年前一本构陷袁崇焕罪名的小说《镇海春秋》已经将水搅浑了,经过多少代历史学家的钩稽辨析,总算有了些许的澄清。难道有人还想让《镇海春秋》还魂、甚至再弄出一本什么小说让《镇海春秋》借尸还魂、重新将水搅浑?而在若干年之后,又让我们的后人再重趟这汪浑水?

凤凰网和起点中文网这么做有什么企图,我不敢妄加猜测。但是,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即使不谈搅浑水的事,可心中也免不了生出一些疑问来:难道是为了吸引受众眼球增加点击、为了多捞钞票?

静下来想想又觉得凤凰网和起点中文网不会这样吧:增加点击固然重要,多捞钞票固然也很重要,但再多的点击再多的钞票能够换来或者买来良知吗?

写了这么多的批评,只想请凤凰网和起点中文网站检讨一下自己在开辟上述专题中的立场,能够公正的看待、对待或者参与争议袁崇焕这一历史人物,起码不要为那些捏造的“史料”再树招魂幡——倘能如此,我将感到十分荣幸。

在本文的结尾,再次抄录学者陈明远先生在他的训人文章中的一段话:

历史学者的职责,就是尽量客观、全面的还原历史的真相,而不是对历史史实根据自己的需要大加取舍抑扬,这是史家的基本良知所在。鲁迅先生早就说过:“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

同时,也再重复一次我曾经说过的话:

“这些话说得同样对极了——真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这样!”

本文快要结尾的时候,有朋友打来电话,说查到了载于《文献》2004年第3期张平仁先生的一篇论文,题目是:《〈明季北略〉〈明季南略〉对时事小说的采录》——这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想不到我在文章中刚刚说一定还有人专门研究过,这么快果真就出现了一篇这样的论文,竟然还是四年前就发表了的!我这是孤陋寡闻,让网友们见笑了——虽然尚未查到原文,但从题目来看,张平仁先生的论述一定比本文更丰富、更充分,其结论也更有说服力。所以,也向对此有兴趣的网友们推荐,愿大家在学习中一道进步,无论挺袁、反袁、还是中间派人士都能增进对袁崇焕的认识,最大可能地还原出明季历史上一个“真实的袁崇焕”,可好?

第371章 争议袁崇焕引出的思考之四

关于袁崇焕,又有草根如是说第三章争议袁崇焕引出的思考之

四袁崇焕十二宗罪的证据在哪儿?

导致袁崇焕被“磔”的十二宗罪有证据吗?

有人回答,袁崇焕从被逮到被杀,经过了明廷八个多月的审判,皇帝宣判时还有内阁辅臣并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翰林院记注官、吏科等科、河南等道掌印官及总协、锦衣卫堂上官等在场,可见程序合法,审判公正,能没有证据吗?

那证据在哪儿?

却几乎没有人能回答。

但终究还是有人站出来,言之凿凿道,乾隆皇帝为了给袁崇焕翻案,特地命人毁去了明廷对袁崇焕的审讯记录,哪还有证据保存至今!

前面的回答非常牵强,甚至牵强到了十分可笑的程度。而严格说起来,它显然又是在强词夺理:似乎“犯人”坐牢的时间越长、宣判罪状时到场的人越多,对“犯人”的审判就必然合法、必然公正;而且,一旦有了“合法公正”这四个字,任何人也就无须多嘴多舌要什么证据;何况,皇帝金口玉言,如同板上钉了钉,能没有证据吗?

这当然都是不能成立的:“犯人”坐牢时间的长和短、宣判罪状时到场人的多和少,与合法公正没有必然的联系;合法公正的标志之一是要拿事实说话,或者说用证据说话,正像如今常说的“法律为准绳,事实为依据”是也,没有事实没有证据,一切都只能说是凭空想象,又何来合法与公正呢?至于皇帝金口玉言,这原本是封建专制社会的一大特征,和合法公正恐怕还沾不上什么边,当然更不能说皇帝一开口、证据就一定全到手了吧。

后面的回答倒是有点意思,因为乾隆皇帝命人毁了审讯记录,证据当然都灰飞烟灭了,还到哪儿去找来?一个“毁”字,省去了多少事:证据肯定有,不过都没了;想要?就找乾隆老儿去!

回答倒是很巧妙,但答话人却不小心露出了一点破绽给公众:你又该给出乾隆毁掉这些证据的出处啊,可为什么没有给呢?

历史文献是公众共享的,给了出处而且得到了公众认可,至少说明答话人的回答是有根据的,对公众也是负责任的。很可惜的是,对这一事关重大的“史料”而言,答话人一直藏头藏尾不给出处,就少不了有自己作伪编造的嫌疑。

如此一来,按学者陈明远先生在教训另一位学者阎崇年先生的文章所说,这位“答话人”就不只是“不负责任”和“良知”的问题,而是打着“对历史的态度很严肃”的旗号,却走在与之完全相背离的一条道上、并起劲地叫卖着自己编造的私货,甚至走得更远叫得更响了。

有人会问,你自己能答得出你提出的问题吗?

袁崇焕之孤城》小说在线阅读_第23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雪白山明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袁崇焕之孤城第23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