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三朝辽事实录》卷十七
【86】《明季东莞五忠传》卷上
【87】《清太宗实录》卷五十,崇德五年(明崇祯十三年)正月壬申
【88】《明清史料》乙编第四本,第三百九十七页
【89】文秉:《烈皇小识》卷七
【90】晁中辰:《景山游魂崇祯帝》
【91】《国榷》卷九十七,崇祯十四年八月
【92】《明史》卷二百五十九,《袁崇焕传》
【93】《三朝辽事实录》卷十六
【94】《三朝辽事实录》卷十五
【95】【96】《明史》卷二百五十九,《袁崇焕传》
【97】《东华录》天命四,十一年正月
【98】《国榷》卷八十七,天启六年正月
【99】【100】《明史》卷二百五十九,《袁崇焕传》
【101】《三朝辽事实录》卷十五
【102】《明通鉴》卷八十
【103】《清太祖实录》卷十,天命十一年正月丁卯
【104】《明史》卷二百五十九,《袁崇焕传》
【105】梁启超:《袁督师传》
【106】《明熹宗实录》卷六十七,天启六年正月辛未
【107】《清太祖实录》卷十,天命十一年正月戊辰,庚午
【108】《清太祖实录》卷十,天命十一年正月壬午
【109】《明史》卷二百五十九,《袁崇焕传》
【110】《明熹宗实录》卷六十八,
【111】《明熹宗实录》卷七十,天启六年四月辛卯
【112】《徐光启集》卷四,《练兵疏稿二》;《瞿忠宣公集》卷二,《请求火
器疏》
【113】《明熹宗实录》卷六十八,天启六年二月甲戌
【114】《清太祖实录》卷十,天命十一年正月戊辰
【115】《明熹宗实录》卷八十四,天启七年五月甲申
【116】《明史》卷二百五十九,《袁崇焕传》
【117】《明熹宗实录》卷八十四,天启七年五月庚辰
【118】《明史》卷二百五十九,《袁崇焕传》
【119】《明熹宗实录》卷八十四,天启七年五月甲申
【120】《两朝从信录》卷三十四,天启七年五月
【121】《东华录》天聪二,元年五月丁丑
【122】《明史》卷二百五十九,《袁崇焕传》
【123】【124】《三朝辽事实录》卷十七
【125】《清太宗实录》卷三,天聪元年五月癸己;《东华录》天聪二,元年六
月乙亥;元年五月庚寅
【126】《清太宗实录》卷六,天聪四年二月甲寅
【127】《明清史料》甲编,第1本,天聪二年奏本
【128】《建州闻见录》
【129】李鸿彬:《清朝开国史略》第五章第二节再败锦州
【130】《明史》卷二百五十九,《袁崇焕传》
【131】【132】【133】【134】《明熹宗实录》卷八十四,天启七年五月甲申
【135】【136】《明熹宗实录》卷八十四,天启七年五月辛卯
【137】【138】【139】【140】《明熹宗实录》卷八十四,天启七年五月葵巳
【141】【142】《明史》卷二百五十九,《袁崇焕传》
【143】《崇祯长编》卷十一,崇祯元年七月癸酉
【144】《崇祯长编》卷十二,崇祯元年七月甲午
【145】佚名:《今史》卷四,崇祯元年七月十七日
【146】《崇祯长编》卷十一,崇祯元年七月乙亥
【147】《两朝从信录》卷三十一,天启六年八月
【148】《边事小纪》《辽师入卫纪事》
【149】《明季东莞五忠传》卷上
【150】《崇祯长编》卷二十八,崇祯二年十一月丙申
【151】梁启超:《袁督师传》
【152】《满文老档•太宗朝》第十九册,天聪三年十一月
【153】【154】梁启超:《袁督师传》
【155】【156】《清太宗实录》卷五,天聪三年十一月辛丑
【157】【158】《边事小纪》《辽师入卫纪事》
【159】《清太宗实录》卷五,天聪三年十一月辛丑
【160】《边事小纪》《辽师入卫纪事》
【161】《清太宗实录》卷五,天聪三年十一月辛丑
【162】【163】【164】《边事小纪》《辽师入卫纪事》
【165】【166】【167】《清太宗实录》卷五,天聪三年十一月辛丑
【168】【169】【170】【171】《边事小纪》《辽师入卫纪事》
【172】【173】《崇祯实录》卷二,崇祯二年十二月辛亥朔
【174】《崇祯长编》卷三十七,崇祯三年八月癸亥
【175】晁中辰:《景山游魂崇祯帝》
【176】《明史》卷二百五十九,《袁崇焕传》
【177】朝鲜《仁祖实录》卷二十二
【178】《崇祯实录》卷二,崇祯二年十二月甲寅
【179】《国榷》卷九十,崇祯二年十一月丙申
【180】《崇祯长编》卷二十九,崇祯二年十二月甲戌
【181】《清太宗实录》卷五,天聪三年十一月辛丑
【182】《明熹宗实录》卷七十九,天启六年十二月辛亥
【183】《三朝辽事实录》卷十六,天启六年十二月
【184】《清太宗实录》卷一,天命十一年十月丙辰
【185】《清太宗实录》卷一,天命十一年十一月乙酉
【186】《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实录》天启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187】《明熹宗实录》卷八十四,天启六年十二月庚申
【188】《三朝辽事实录》卷十七,天启七年四月
【189】《明史》卷二百五十九,《袁崇焕传》
【190】《三朝辽事实录》卷十七,天启七年四月
【191】《清太宗实录》卷二,天聪元年正月丙子
【192】《明熹宗实录》卷八十,天启七年正月甲午
【193】《明清史料》丙编第一本第一页
【194】《清太宗实录》卷三,天聪元年四月甲辰
【195】【196】《两朝从信录》卷三十三,天启七年三月
【197】《朝鲜李朝仁祖实录》仁祖五年五月甲申
【198】《明熹宗实录》卷八十三,天启七年四月丁巳
【199】《三朝辽事实录》卷十七,天启七年四月
【200】《两朝从信录》卷三十四,天启七年五月
【201】《明史》卷三百六十,《阉党》
【202】《明熹宗都察院实录》第一五五三页
【203】《今史》卷三,崇祯元年四月十三日
【204】程本直:《漩声》
【205】樊树志:《崇祯传》第九十六页
【206】钱家修:《白冤疏》
【207】程本直:《矶声》《漩声》
【208】叶廷琯:《鸥陂渔话》《温体仁家书》
【209】【210】《国榷》卷九十一,崇祯三年八月癸亥
【211】《国榷》卷九十一,崇祯三年九月己卯
【212】屈大均:《翁山诗外》卷七《再吊袁督师》五首之一
【213】屈大均:《翁山文抄》卷十
【214】徐石麒弘光年间所上的反对与满清议和的奏疏
【215】黄宗羲:《大学士机山钱公神道碑铭》
【216】《泰宁县志》的艺文篇;《江日彩》条
【217】《明季北略》卷四
【218】《国椎》卷九十
【219】《崇祯实录》卷二
【220】《石匮书后集》卷十
【221】《明史纪事本末补遗•毛帅东江》
【222】《明亡述略》
【223】梁启超:《袁督师传》
【224】康有为:为袁督师撰联
【225】孟森:《明本兵梁廷栋请斩袁崇焕原疏附跋》
【226】李光涛:《毛文龙酿乱东江本末》前言
【227】罗振玉:《东江遗事》跋
【228】林铁钧、郭成康:《论袁崇焕的主和与斩帅》
【229】程本直:《漩声》
第368章 争议袁崇焕引出的思考之一
关于袁崇焕,又有草根如是说第三章争议袁崇焕引出的思考
一《镇海春秋》是“史书”吗?
一位持反袁观点(据起点中文网的划分,在对袁崇焕的评价上,有挺袁、反袁和中间三派)的朋友来访,我给他看刚从一本书中抄录下来的两段话。
第一段较长:
李永芳献策道:“如今要得广宁除非还是起兵,只控那毛文龙闻了消息,又发兵截我之后。怎么是好,不如写封信去与那袁崇焕道我这里自走后以来被毛文龙杀了无数人,我父王为此偏劳成病而终,此仇莫大此恨莫深,只要你行个计校杀了毛文龙,我这里将辽东土地依旧奉还,不敢再来侵犯。那时只要骗得他果然把毛文龙杀了,我们就起兵去攻那广宁,却不是好。”
第二段则短:
袁崇焕道:“我这里不便谢回书,你去多多与我拜上可汗,(可汗)书中一一行去便了。”
朋友知道我是挺袁派,看过之后一脸严肃的模样:“这不又是一条袁崇焕勾结皇太极杀害毛文龙的证据吗?哪本书里来的?”
“《镇海春秋》。”我给他说了书名。
“哦,我怎么给忘记了:灰熊猫在他的《窃明》的‘赌注’一节还把它归入史书之列呢——”朋友拍了拍脑袋,随即又笑起来:“好啊,我这就发到网上去!让挺袁派也见识见识,看他们又如何辨驳……哎,你这是给我送子丨弹丨啊——怎么啦?也撑不住要和我们一道反袁了?”
“史书?《镇海春秋》也是史书?”我也笑笑,又取出一篇论文的复印件递给朋友:“别激动,你先看看这篇论文之后再说。”
论文的题目是:《〈镇海春秋〉体现作者的政治倾向》;作者:刘鹤岩;载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第31卷)2007年第6期。
刘鹤岩先生的这篇论文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一,《镇海春秋》是一部时事小说;二,这部小说完全是按照阉党余孽造谣的口径来歪曲事实,它站在阉党立场、在刻意美化与阉党紧密勾结的毛文龙的同时、存心构陷罪名并极力丑化诬蔑袁崇焕和熊廷弼;三,这反映了晚明政治小说与当时党争结合的紧密程度,也反映出小说作者的阉党政治立场。
“这……这算是怎么一回事呢?”朋友很认真很仔细地将刘鹤岩先生的论文看了一遍,感觉似乎很尴尬,脸渐渐由红变白、由白又红,“这灰熊猫怎么竟是这样一个……这样一个……”
朋友最终没有再继续说下去,我也没有问,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他要说灰熊猫先生是“这样一个”什么。
在朋友平静下来以后,我又给他看从另一本书上抄录的文字:
先是降将李永芳,献策於大清主曰:兵入中国,恐文龙截後,须通书崇焕,使杀文龙,佯许还辽。大清主从之。崇焕答书密允,复以告病回籍,乃寝。至是,再任,杀文龙,则辽可得。
“这不是计六奇《明季北略》上的吗?和《镇海春秋》上的那一段还真的同出一辙——你是说《明季北略》从《镇海春秋》上抄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