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看朱明王朝,它的那些皇帝则一个比一个凶顽,至愚至恶。特别是它最后的四个:万历皇帝朱翊钧、泰昌朱常洛、天启皇帝朱由校、崇祯皇帝朱由检,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到了天启皇帝朱由校、崇祯皇帝朱由检当政时,又出了爹爹这样一个抵御满鞑子的大英雄、大忠臣,可是在爹爹的身边,小人、恶徒、奸臣魏忠贤、周延儒、温体仁、高捷、袁弘勋、曹永祚、梁廷栋、曹化淳、谢尚政……那就更多了,尤其是再加上又一个‘慨当初,依飞何重,后来何酷’嘴上说得好听、背后又在捣鬼的小人皇帝朱由检,爹爹他注定不会有好下场的!到爹爹死后,辽东渐渐被鞑子蚕食,最后只剩下了一个孤城山海关。中原也被他们糟蹋得不成样子了:朝廷加征不断,地方层层盘剥,老百姓被逼得活不下去,也只有造反一条路了——坏人多了,好人少了,小人笑了,大明亡了……”
“说得好!坏人越来越多,好人越来越少,小人越来越多,正人越来越少——这本身不就是一个朝代没落衰败的征兆么?”如蕙不禁慨然叹道,“在小人皇帝的治下,世风日下,就是想做好人、做正人都难!人们不时就看到或听到‘正人常被小人害、好人没有好下场’的事例,他们还愿意去当好人?作正人?比如,爹爹的悲惨下场,就影响了一大片:据说朱由检有一天对周延儒说道;‘朕安得岳飞者用之。’可在那样的时候,不要说没有人再为他卖命了,就是真有几个,可想到爹爹的下场,谁还敢呢?世人看今人今事,后人议前人前事——能不寒心么?”
“有道理!不过话再说回来,姐——如果有外敌入侵,我相信:我们,我们的后人,还有千千万万心系国家的人们,一定还会像爹爹那样不顾个人生死奋勇抗敌的。你说是吗?”
“面对外敌,姐也相信我们都会像爹爹那样做人处事,想信我们也不怕死,相信也会有千千万万的人不怕死,一定会奋起反抗。可是,这只是问题的一面,还有问题的另一面,我们也不能不想:无论有无外敌,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位明君都不能不从国家的长治久安考虑,不能不从百姓的安居乐业考虑,而努力做到风气正,让好人越来越多,坏人越来越少,正人越来越多,小人越来越少——这也是朝廷施仁政、善待百姓的大事啊!”
“说得对极了!姐。这的确是一件大事。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位明君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要想使百姓安居乐业,就必须要使国家和社会的风气正。而要想风气正,朝廷就必须要努力做到自身的风气正,要惩治坏人、小人而善待好人、正人,让坏人、小人恶有恶报而好人、正人善有善报,让坏人、小人越来越少而好人、正人越来越多,让英雄和忠臣们的事迹和精神得以传扬从而使人们尊崇、敬仰和争相效法,让坏人、小人们的嘴脸和恶行得以暴露从而使人们鄙视、憎恨和引以为戒……姐,你说是不是啊?”
“唉,是倒也是,姐也是这样想的。可是……文弼呀——你看自古以来,又有哪一个朝代、哪一家朝廷、哪一位皇帝能够真正做得到呢?”
“姐,这我知道,那不是他们做不到,而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想做到——所以才有千百年来华夏这块大地上一幕幕正剧、闹剧、喜剧、悲剧的轮番上演,所以才有一张张真的、假的、善的、恶的、美的、丑的面孔的不断闪现……真个是闹烘烘你方唱罢他登场啊!”
“所以才有一个接一个英雄的终于末路、一个接一个忠臣的少有善终,所以才有一年接一年官府的横征暴敛、一年接一年百姓的揭竿而起,所以才有一姓接一姓面孔的粉墨登场、一姓接一姓末代皇帝的可耻下场……人问:所有这些,一朝又一朝、一代又一代、一家又一家朝廷、一个又一个皇帝,知道不知道?答曰:知道,都知道!所以又有他们善待贤才、善待百姓、善待英雄、善待忠臣、善待好人、善待正人的种种不厌其烦的说词和表面文章……可说归说写归写,却又都是做归做,有几个是真的?不是说说写写骗人的?”
“所以我更佩服你、羡慕你,姐——你的岐黄之术才至真至善至美,你的医道才真的能够救人。自古以来,惟有医生,才是真的善待众生啊!”
“其实,真的能够救人的还是教人识字读书的先生。比如办私塾的宋叔叔,他教你习字读书、知仁知义,也教你了解历史、认识历史,鉴别其中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判断其中的对和错、是和非、功和罪。比如现在的你、尔汉和众多将来也会办私塾当先生教人育人的孩子们——医生固然能治病救人,可先生教人育人更是救治到了人的灵魂。这才是最根本最急迫和必须要办好的,这才是真的至真至善至美,这才是真的救人、真的善待众生啊!”
第346章 关于袁崇焕,又有草根如是说
第一章(卷外卷)卷首语
年前,在完成了对长篇历史小说《袁崇焕之孤城》三卷本(《孤城》卷,《孤忠》卷,《孤魂》卷)最后一稿的修改之后,总感到还有许多话要说。可当我再拿起笔来的时候,一时又不知说些什么好了。
笔,自然是放下了,可心里头却留下了一丝的遗憾,一连好多天总觉得还有东西压在那儿,沉沉的。
今年的春节,我是在南方过的,正月十四才匆匆回到家来。第二天,就是元宵节,一位朋友约我晚上去江边茶楼品茗聊天看烟火,天南地北地扯了一通之后,话题不知不觉就转到了我们都感兴趣的“袁崇焕”。
他说:“看到你在‘百度袁崇焕吧’发的一组文章,还有点意思啊。”
我没有在意,随便应了一句:“什么意思啊?”
朋友却很严肃:“我给你说正经的呢——起码有两点:一,再一次明确指出了‘镇海春秋’不是一些人胡说八道的所谓‘史书’,而只是一本虚构事实诬蔑袁崇焕的小说;二,‘明季北略’‘国榷’‘石匮书后集’等所谓史书中关于‘袁崇焕与皇太极密约杀毛文龙’的史料,原来都是采录自这本小说‘镇海春秋’——可有些人却硬拿小说虚构捏造出来的这些‘史料’当宝贝,再一再二又再三再四地贴在网上炫弄,你说可笑不可笑?”
我明白朋友的意思了,随即接道:“岂只是可笑,想想那些蓄意造谣者、推波助澜者,他们企图将水搅浑、以求浑水摸鱼,这些人不是更加可恨吗?而撇下的那一大群盲目随从者,也就只有可怜的份了。”
朋友又道:“无论可笑,还是可恨、可怜,都只是人们的一种感觉而已。我现在的问题是:在关于袁崇焕的这场争议中,你是打算洗手、作岸上观呢?还是准备再继续写下去呢?”
想不到朋友的这一问竟然提醒了我:我在百度袁吧发文章的初衷,不就是因为看不惯凤凰网和××中文网在这场争议中所持的偏颇立场吗?不就是因为有些人胡说八道“‘镇海春秋’是史书”吗?不就是因为不少人还抱着那些虚构捏造的“史料”企图抹黑袁崇焕吗?不就是因为总还想着为尽可能地还原历史、还原一个真实的袁崇焕出一点力吗?
也就在那一刻,春节前后长久压在心里头的东西好象一下子就不翼而飞了:我恍然明白过来,我应该在《袁崇焕之孤城》之后再继续写点什么了。
于是,我肯定地回答朋友:“写,一定要继续写下去。”
朋友又问:“还写些随笔一类的文章?”
这时候,我心中也已经有了一个基本明确的目标了:“从历史爱好者的角度,尽可能系统地写出一个史学意义上的袁崇焕。”
是的,我已经有了一个历史小说中的袁崇焕,现在还想有一个史学意义上的袁崇焕。从两相照应互为补充中,力争还原出一个尽可能真实的袁崇焕——我知道,这应该是一篇很有意义的大文章。
记得西方一位哲人说过,人不可能两次涉过同一条河流。对历史长河而言,何尝又不是如此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期求使历史复原,几乎是不可能的了。但即使这样,我们总该往尽可能复原的方向上努力吧。
国外的史学界有一种“文学史学”的说法,也就是西方史学大师朗克先生所说的:历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在我国,史学界的樊树志先生进一步解释道:“就其寻求史料、确定史实等方面来看,史学是科学,但史学并不到此为止,它要求叙述和再造。”(樊树志:《崇祯传》序言)这些说法无疑也都是至理名言。说它是艺术,可以理解为借鉴一些文学的方法,从而使得历史能够写得形象生动而不枯燥乏味;说它是科学,则是其最本质的内涵,一点假都是不能搀的。
小说是文学的一枝,历史小说既是文学的,也是历史的。作为文学,它当然可以虚构、想象;但作为历史,它又应该与虚构、想象绝缘。这看起来非常矛盾,其实并不然。因为在“历史小说中,历史是第一位的,而文学艺术的虚构显然处于依附的位置,即所谓七分事实,三分虚构;大事真实,小事虚构;本质真实,细节虚构等等”——总之一句话,历史小说中的文学艺术虚构“不允许违背历史事实”(范志忠:《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叙述范式的转型》)。这也应该是历史小说的底线吧。一旦走出了这条底线,即使作者有生花妙笔,那笔下开出来的极有可能就是罂粟花,待其结果,那是要害人的!
显然,无论从“文学史学”(历史)的角度,还是从“历史小说”(文学)的角度,都离不开忠于历史事实这个大前题。换句话说,就是要确保历史真实在其中必须具有无可辩驳的主宰地位,或者说:真实性压倒一切。否则,历史就不成其为历史,作为文学一枝的历史小说也将沦为戏说或者恶搞、甚至可能成为某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所肆意耍弄的工具了。
探寻历史真相,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追求历史真实,需要我们花更多的心血做更多的努力。
回顾在写《袁崇焕之孤城》三卷本的时候,我是这样想也在努力这样做,唯恐偏离了方向而误导了读者;现在决定要继续写下去,当然还应该继续这样去想并且继续这样努力去做。
于是,就有了《袁崇焕之孤城》第四部:《卷外卷》,我特意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关于袁崇焕,又有草根如是说》,虽然远不如“民间qiyi……”(凤凰网为反袁派开辟的历史专栏的题目)以及将小说人物与历史人物混为一谈的“英雄?汉奸?”(××中文网所谓“万人热议袁崇焕”的专栏题目)等那样引人注目而且气势恢宏,但总算有了又一处自己说话的园地;况且,最重要的还在于,在追求历史真实方面,它和把捏造的“史料”明目张胆地高悬在战旗上的“民间qiyi……”“英雄?汉奸?”等专栏相比,更不知要强多少倍。
至于这部《卷外卷》的基本框架,我也大体作了勾画——它将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论文集《袁崇焕其人其事简论》;二,随笔集《争议袁崇焕引出的思考》;三,《百度袁吧近两年来论袁文章述评——兼谈凤凰网与××中文网在关于袁崇焕的新一轮争议中的偏颇立场及其危害》。
我很清楚,以个人有限的能力水平与浅陋的见识见闻,是很难做好这篇大文章的。所以,在其陆续与读者见面之后,一是希望读者多多批评指正;二是期待读者特别是百度袁吧等论坛对此有兴趣的网友写一些更有分量的署名文章,专题讨论袁崇焕以及关于袁崇焕争议中的一些重大议题,在探讨中共同推动对袁崇焕的研究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的高度发展。
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