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修一新的青城行宫,皇太极兴致勃勃地对随驾的诸贝勒和文武官员大发感慨:“我曾熟读《三国通俗演义》,从中受益非浅——争战之事,我以为并不只限于疆场冲锋陷阵,更绝妙处还在于以智谋克敌制胜。正因为此,才有这一次我六万大军,哦不,是十万大军顶风冒雪迂回进击南朝之壮举。上有皇天保佑皇考庇护,出奇必然制胜。此次出征,我大金志在必得!”
随驾众人齐声高叫道:“大汗英明!”
皇太极脸上放光,高兴极了:“各路军稍事休息,按行前既定布置,今夜子时开拔!”
深夜,十万铁骑从青城出发,气势汹汹向明朝边境扑去。
十月二十四日,大金兵抵达老哈河。
皇太极在此分兵三路:三贝勒莽古尔泰、侄子岳托贝勒、堂弟济尔哈朗贝勒率左翼四旗和左翼诸部蒙古兵进兵大安口;大贝勒代善、七哥阿巴泰贝勒、十二弟阿济格贝勒率右翼四旗和右翼诸部蒙古兵进兵龙井关;皇太极自己则率中路军进兵洪山口。
十月二十六日夜半,岳托、济尔哈朗首攻大安口,不到一个时辰便破城而入,守将周镇被杀、张安德败逃、张万春投降。
同日,阿巴泰、阿济格攻入龙井关,并设伏斩杀前来增援的汉儿庄副将易爱和洪山口参将王遵臣。
十月二十八日,阿巴泰、阿济格会同多尔衮、多铎一齐攻入汉儿庄。
醉将军郭阿四还正在喝酒,一听说鞑子兵打进来了,迷迷糊糊回营,迷迷糊糊上马,迷迷糊糊接仗、又迷迷糊糊被砍倒在马下,死得倒也没有一点痛苦。赌将军李丰刚出赌馆,见一队鞑子兵迎面而来,当即跪地举手迎降。
十月二十九日,皇太极率中路军攻入洪山口。
同日,多尔衮围潘家口,守将金有光逃跑不成,便和中军范民良一道大开城门迎降。
就这样,三路金兵相继攻进长城,突入塞内。
面对兵备废弛的蓟北长城边防,大金兵横冲直闯,一路势如破竹,又接连攻占马兰峪、喜峰口诸要塞,随即合军一道向蓟北重镇遵化进逼。
第276章 蓟辽督抚还在饮酒赏雪
十月二十四日,遵化又迎来了第三场雪——雪花飘飘洒洒静悄悄地一整天都没有停,铺厚了也染白了蓟北的山山水水。
雪后方晴,正是宴请总督大人赏雪的好日子。
再过几天一进冬月,这蓟北的天气就大变了样:狂风怒号,河溪冰合,寒气刺骨、路人行绝。在这样的鬼天气里,就是有雪有酒,也全都了无生趣,再请人来赏雪,谁肯出门?想想月初的第一场雪,稀稀拉拉地似有若无,地都没有白,请大人来赏什么?前些日子的第二场雪,倒是远山银鹤聚、老树玉龙斜,当然是赏雪的好日子,可请柬送到了密云的总督衙门,偏偏又遇到大人回乡给老太爷拜寿去了,没有七、八日怕还回不来呢!
这是老天又一次给的机会,哪能让它错过,何况此前已与总督大人有约呢——王元雅知道刘策和梁廷栋私交甚笃,而梁廷栋近来靠着和周延儒、温体仁的关系又很受皇上的重视,显然,和总督大人拉好关系对自己的前程无疑大有益处,想到这里,他当即吩咐管家:“速派人到密云总督衙门,哦不,是去蓟州——总督大人这些日子正在蓟州公干——去蓟州给总督大人送请柬去,恭请大人近日屈尊来遵化凤台山赏雪……”
想不到总督大人第二天说来就来了。
十月二十六日,又飘起了雪花。总督衙门的一位右参议带着两员偏将提前来到遵化,告知王元雅:总督大人午后即到。
巡抚衙门上上下下立刻就忙碌起来,一切安排妥当,王元雅又亲自到城外五里长亭迎候总督大人。
午后不久,刘策果然到了。
刘策,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右侍郎,天启五年为阉党弹劾被削籍,崇祯元年之初起复故官,不久又代阎鸣泰出任蓟辽总督,总理蓟、辽、保定军务——此人平生所好,只在山水林泉,每到一地,总以游山玩水凭吊古迹为乐。
去年,刘策来蓟州上任,虽驻密云,但心里就一直惦记着“王气葱郁”的凤台山,王元雅的那次邀请正合其愿。
可是,好不容易等到了下雪天,总督大人心里美滋滋地正坐等王元雅送来的请柬呢,却不料袁崇焕不仅一再上折提醒“蓟门堪忧”、而且又让赵率教盯着他们、甚至三番五次地派人来防区明察暗访,让他恨得咬牙却也不敢放肆。
过了一年,结果屁事没有!
刘策笑着对幕僚说道:“袁大督师有本领,原来只在杞人忧天啊?可惜让本总督白白浪费了一年的大好光景。”
这一次,刘策无论如何也不想错过去了:大雪天连鸟都不想离窝,谁愿来察?谁又来访?总算是老天有眼,也要让本总督走一走散散心了!
刘策在五里长亭稍事休息,一边喝着热茶,一边看着四周玉树琼花般的美景,最后又盯着亭前一株梅花,一副悠然得意心花怒放的模样。
早就在五里长亭迎候总督大人的王元雅更高兴:看这情景,肯定会得到总督大人的欢心。问候几句后,便道:“下官今日为大人接风,陪大人饮酒赏雪;明日再陪大人去凤台山,一览其雪后形胜。如何?”
满心欢喜的刘策笑吟吟地看着王元雅,道:“客随主便——王大人,这就要你劳神费心了。”
王元雅的接风酒宴就设在遵化城楼上,四位艺伎早已静候在侧,待宾主一一落座,只见一女操琴声似高岗凤鸣、一女抚筝音如行云流水,两歌女莞尔一笑,便唱起来,声音嘹亮圆润甜美,无形之中已令人心旷神怡:
盼和风春雨如膏。
花发南枝,北岸冰销。
夭桃似火,杨柳如烟,穰穰桑条;
初出谷黄莺弄巧,乍衔泥燕子寻巢。
宴赏东郊,杜甫游春,散诞逍遥。
炎天地热如烧。
散发披襟,纨扇轻摇。
积雪敲冰,沉李浮瓜,不用百尺楼高;
避暑凉亭静扫,树阴稠绿波池沼。
流水溪桥,右军观鹅,散诞逍遥。
梧桐一叶初凋。
菊绽东篱,佳节登高。
金风飒飒,寒雁呀呀,促织叨叨;
满目黄花衰草,一川红叶飘飘。
秋景萧萧,赏菊陶潜,散诞逍遥。
朔风瑞雪飘飘。
暖阁红炉,酒泛羊羔。
如飞柳絮,似舞蝴蝶,乱剪鹅毛;
银砌成楼台殿阁,粉妆成野外荒郊。
冬景寂廖,浩然踏雪,散诞逍遥。
唱罢,两位歌女又是莞尔一笑,众人不由一齐拍手称好。
歌声与掌声里,刘策兴致大发:“琴声悦耳,娇音细细,竟使我等一时之间便遍历春夏秋冬之四季,且又有杜甫之长安游春、羲之之山阴观鹅、陶令之东篱赏菊、孟公之踏雪寻梅,真正让我等‘散诞逍遥’也。曲妙、歌好、词亦绝——春天来了,夏天来了,秋天也来了,直到冬天这一曲,才又送我们回到了现在这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人若问:什么叫妙?什么叫好?什么叫绝?各位,眼前的这一切不就是么!”
他一边说着,一边离席踱到窗前,凭窗远望:但见茫茫山林,白雪皑皑,就像一片清冷静寂的琉璃水晶世界。泛着银光的凤台山群峰,随着起伏的山峦翻滚着雪浪,犹如一条条玉龙渐行渐远,渐渐地融入燕山山脉的怀抱之中。
望着眼前这美景,刘策又不禁连连叫好道:“好山!好水!好雪!好景!又是一派绝妙的大好风光——记得先帝宣宗有诗曰:‘池头六出花飞遍,池水无波冻欲平。一望玻璃三百顷,好山西北玉为屏。’这诗说的虽是北京,可用在此处也恰如其分,王大人,你说是也不是?”
王元雅也紧紧跟了上来,马屁拍得恰如其分:“的确如此,的确如此——大人这一吟咏,让下官也想起庾信的一首《郊行值雪》诗:‘风云俱惨惨,原野共茫茫。雪花开六出,冰珠映九光。还如驱玉马,暂似猎银獐。阵云全不动,寒山无物香。薜君一狐白,唐侯两骕骦。寒关日欲暮,披雪上河梁。’庾信也真不愧是大手笔,写得气势磅礴……”
刘策又道:“李白一首《北风行》中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两句,用的是夸张手法,却写出了幽燕之地风大雪盛之壮观景象。还有祖咏的一首《望蓟门》:‘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更是在雪光生辉之中,写出了我蓟州固若金汤之势。这说的都是咱们这儿的雪景——壮哉!”
见刘策诗兴大发,王元雅异常兴奋,知道他早就准备好了的故事到了该出场的时候了,于是张口就来:“大人赏雪吟诗,实在高雅之至。下官由此想起一个自制酒令的故事,大人可有兴趣?”
刘策眼睛一亮,精神倍增:“好哇!说来听听。”
王元雅遂道:“这是前朝唐伯虎、祝枝山、张梦晋三个苏州才子和苏州知府在虎丘设宴聚会的故事,也和春夏秋冬有关——宴席间,唐伯虎提出自制酒令助兴,要求以四季为题,按季举出一种有动却无声之物,再说出一种时令花名,同时引出一个人名,并且一定要以这个人的咏花诗作为结句,还有,要求诗中必须包含其所举有动无声之物。
“唐伯虎自己先说一令:‘春。和风细细无声。风抚兰花——唐太宗李世民有咏兰诗曰: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轻传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祝枝山也只略一思索,随之说夏:‘夏。烟雨濛濛无声。雨润荷花——宋代诗人王月蒲有咏荷诗曰:雨余无事倚栏干,媚水荷花粉未乾。十万琼珠无不惜,绿盘擎出与人看。’
“张梦晋心中也早就有了,他说秋:‘秋。严霜寂寂无声。霜压菊花——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咏菊诗曰:轻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两髻丫;便有佳名配**,应缘霜后苦无花。’
“轮到苏州知府了,但他一时又想不出来,也就给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有缺憾的故事——大人,下官欲代那位知府求教,大人肯赐教否?”
五里长亭前那株梅花顿时显现在刘策面前,他放下手中的酒杯,一字一顿道:“冬。飞雪飘飘无声。雪伴梅花——南宋大诗人陆放翁有咏梅诗曰: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
“好!好!好!”众人一齐鼓掌叫好道。
就在这一阵阵的叫好声里,蓟辽总督和顺天巡抚都感到了满足,陶醉在洋洋得意之中。
可是,他们哪里知道:就在此时,气势汹汹的鞑子兵正兵分三路向大安口、龙井关和洪山口步步逼近呐!
第277章 王气葱郁凤台山
接下来,该向总督大人介绍王气葱郁的凤台山了。
王元雅让随从取出早就准备好的地图,挂在正面墙上,又唤来随侍在旁的衙门师爷,随后对刘策道:“刘大人,这位师爷是本地人,对凤台山的情况和传说故事知之甚多——请他先为大人细说一番。如何?”
刘策果然兴致勃勃:“知我者,王大人也。我正想请你细说凤台山,先饱饱耳福呢!好,好,这位师爷,请,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