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成大人呢?”王家桢又转身问成基命。

“唉——事已至此,看来不这样也不行了。”成基命叹了口气,道:“只……只是无此先例,也不知皇上……”

第216章 一劳永逸的好法子(二)

“皇上英明,既关心边事,又爱惜将士——”钱龙锡一边想着一边慢慢腾腾地说着,与其说是在鼓动别人,倒不如说是在鼓励自己:“虽说无此先例,但在边事这样紧急的时候……想必也一定会破例的。”

“是啊,是啊,皇上一定会破例的。钱阁老如此说,我等放心了。待皇上发了内帑,袁督师可以放心,边关将士可以放心,我们这些人也可以放心了——”兵部尚书王洽笑着说,接着转过脸又问一直没有说话的周延儒:“哦,周大人,阁下以为如何呀?”

“如今也只有这一条路了。”周延儒回答倒是痛快。

周延儒话音刚落,王洽还想说些什么,却见秉笔太监曹化淳已经来到门口,宣旨道:“皇上口谕:今日朝会改在乾清宫。诸位大人请——”

几位大臣立时起身跟着曹化淳向外走,刚刚转过会极门,周延儒唤住了走在前面的曹化淳。

周延儒貌美有文才,却为人奸巧、处事圆滑,又好财好色。他二十岁中状元,初授修撰,在官场中很快就学会了看人说话看风使舵的一套非凡本领,从此更加春风得意起来。天启年间,周延儒暗中靠上了魏阉一党,迁右中允,不久便以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天启六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周延儒又和时为信王府太监的曹化淳挂上了勾。从此,他开始脚踏两只船;而在一年多之后,他便尝到了其中的好处——朱由检即位之初,一举除掉客魏。周延儒虽然与魏忠贤有此瓜葛,却因为没有明显的恶行,加之善变,便得以逃脱惩处。又由于曹化淳的关系,周延儒很快升为礼部右侍郎,并且因为相貌堂堂和才高八斗,更是得到了朱由检的赏识。周延儒为此特别感激曹化淳,三日一送礼,五日一宴请,两人关系也就格外密切起来。

从周延儒那里,曹化淳不仅经常得到了他希望得到的金银珠宝,也得到了不算男人的男人所需要的虚荣心的满足。

而从曹化淳那里,周延儒则常常得以了解皇上的所思所想与动向,从而使他在上下周旋左右逢源中如鱼得水般应付自如、游刃有余。

两人缓缓走在后面,低声密语起来——

曹化淳:“皇上今日又发火了……”

周延儒:“发谁的火?”

曹化淳:“钱龙锡——看样子,皇上想要动动他了!”

周延儒:“何以见得?”

曹化淳:“皇上今日看内阁呈进请批升迁的那本奏折,凡是钱龙锡的门生名下都一一画上了记号,奏折也暂时留中未发,并且已经派锦衣卫密查去了。”

周延儒:“这么说,钱龙锡要倒霉了?”

曹化淳:“那还用问!”

两人说罢,只是相视一笑,曹化淳就匆匆往前赶去。

风向既然已变,须当立马转舵,周延儒在心底里随即也打定了今日奏对的主意——凡是钱龙锡提议的或赞成的,他都必须明确反对。当然啦,话还是要说得圆滑得体,这事情么,也都要做得巧妙些!

第217章 罗雀掘鼠:皇上听得入耳(一)

乾清宫正殿,金碧辉煌。丹墀上的龙椅里,朱由检端直地坐着,瞪着两眼俯视着群臣。丹墀下,数十名文武大臣毕恭毕敬地肃立在大殿两侧。

“念吧。”朱由检那威严的声音在丹墀上震响,回荡在殿堂里。

秉笔太监王承恩手里捧着一本奏折,立即走向丹墀边,徐徐念道:

……但欲强边必先练兵,练兵必先足饷。吾不能足

彼饷,彼安肯为吾兵?是兵以饷有也。今各边兵饷,无

处不缺,缺非一二月,居恒不得一餐之饱,临事又安能

驱之致死?则有兵何能得兵之用?

凡请饷之疏,俱未蒙温谕。而索饷兵哗,则必重处

任事之臣。一番兵哗,一番发给,一番逮治。哗则得饷,

不哗则不得饷……将日怯而兵日骄,于是哗不胜哗,诛

不胜诛,军心不固而致兵溃。各边则外防虏犯、内防兵

溃,法穷势解,如封疆何?

是以饷裕,而中才能兵;饷匮,则贤者无以抚众。

臣愚谓:哗而给饷,何如不哗而先足之之为得也;变而

惩贪,何如未变而先清之之为要也。各兵之历过未给二

百余万,兵不肯索也乎?兵索之,而管兵者能以口舌应

之乎?今各边兵饷,增于旧额已百万余,各兵之历过未

给二百余万,兵肯不索也乎?兵索之,而管兵者能以口

舌应之乎?及今不蚤为料理,养兵本以防乱,而反以酿

乱。乱矣,而又募兵止之,岂计哉?如秦之大盗,哗兵

为倡,可鉴也。宜令九边,将兵数饷额一一清出,何者

为旧额?何者为新增?新增者可已已之,其不可已者,

编为定额,户部即当设处……如此从头经理,兵有定额,

饷无缺供,将一丛料之局,顿还精明兵不得藉口缺饷为

哗。司兵者亦不忧兵哗而得尽其整饬。其有苟且故习、

不修边政者,不时诛黜。皇上操赏罚而震励于上,边臣

按功实而遵行于下。以战则胜,以守则固。虎即舛敖,

如我之有备何?中兴大业,在此举矣。不然日复一日,

饷之缺而兵尽生心;兵不振而虏伺于外。再过一二年,

事有不忍言者。

臣感皇上特达之知,皇上不知臣之不肖,谓其知兵,

此则兵之大关键也。臣敢畏避不言?况九边无事,方得

以全力注辽,辽局蚤结,又可分力以强九边。臣欲结辽

局,安得不兢兢于虏情兵计哉?……

王承恩念到这里,突然停了下来。

朱由检那威严的声音顿时响起:“下面又说些什么?怎么不念了,嗯!”

王承恩嗫嗫嚅嚅道:“袁督师……袁督师说……说:近日之宁、锦、遵化与蓟州,又欠饷数月矣。兵因缺饷欲鼓噪,倘奴虏来犯,则宁锦难守,臣为之深忧。然边关紧急而国库又无现银可发,臣思虑再三,恐久而生变,因此斗胆上疏,求发内帑……”

丹墀上,朱由检威严的声音再次震响:“都听清楚了吗?蓟辽督师袁崇焕向朕要求:请发内帑——众卿以为如何?”

钱龙锡、刘鸿训互相看了一眼,一同上前,朗声奏道:“皇上,宁远、锦州地处抗击建虏前哨,遵化、蓟州又是京畿重镇,且不可屡屡欠饷,以防不测。如今户部无银,臣等以为袁督师言之有理,也因此请皇上开皇家内库、发所欠饷银,以解边关燃眉之急。”

户部右侍郎王家祯随之上奏:“皇上,臣亦附议:户部空空,入不敷支,无银发饷,虽曾想尽千方百计向各方筹措,然功效甚微,杯水车薪,也难救边关之急。其中困境,臣已多次上奏皇上。如今边关事急,臣亦请皇上发内帑暂补将士无米之炊。户部亦将倾尽全力,陆续筹措补发。”

接着,兵部尚书王洽、郎中余大成,户部郎中黄立仁,工部尚书张凤翔、郎中许观吉、周长应、朱长世,工科给事中钱家修等也都上前奏道:“皇上,臣等也请皇上发内帑,以补边兵欠饷。”

“两位辅臣这么说,户部、兵部、工部主官,还有几位郎中、给事中也都这么附议,看来众卿都以为只有发内帑为上上策了?嗯!”朱由检撇了撇嘴,沉着脸冷眼环视众臣,又意味深长地向赞成发内帑的那些大臣们扫了几眼,威严之中更多了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

第218章 罗雀掘鼠:皇上听得入耳(二)

数十位大臣无一人应,大殿上静得出奇。

朱由检终于耐不住性子,先点了没有说话的成基命的名字,问:“成大人,你也以为如此?”

成基命虽曾有过许多犹豫,但这时也终于鼓足了勇气:“皇上,臣以为此法虽非上策,但眼下毕竟总比无策为好。边关事大,臣亦请皇上恩准。”

朱由检没有再问下去,他感到很失望:他一向倚重的刘鸿训竟然也同钱龙锡、袁崇焕站到了一起,连老成持重的成基命也竟如此。

可他又不那么甘心,略略思索片刻,便提高些声音说道:“七月十四日,朕于平台召见袁崇焕,问其平辽方略,袁崇焕慨然答曰:‘五年复辽’,并说要以清慎为己任。彼时,宁远驻兵已生变乱,朕因此又问之平乱之法,袁崇焕回道:‘此去宁锦,当尽行安抚,料兵变立时可弥。’。然则而今上疏,却又说‘兵欲鼓噪,求发内帑’。这究竟是为什么?嗯!为什么前后如此矛盾?嗯!众卿,可有人为朕一解其中之谜否?”

“……”大殿上依然静寂,群臣个个低头不语。

就在此时,周延儒慢慢抬起头来,看了看高高坐在龙椅上的皇上,又悄悄往四周看了看,这才又缓步出班,打破静寂,奏道:“皇上,臣以为士兵鼓噪,意在要挟,恐怕并不单单只是为了索饷——古人也有罗雀掘鼠之事,然其军心不变。而今宁、锦、蓟、遵等镇士兵却动辄鼓噪,其中必有原故。”

朱由检听周延儒说到“罗雀掘鼠”这一典故,顿觉十分入耳,颇合自己心意,立时便面带喜色。

他非常满意地看了周延儒一眼,道:“周爱卿说的是啊——古人尚且有罗雀掘鼠之举,今虽缺饷,却如何会闹到如此地步?带兵之人,果能待部属如家人父子,兵卒自是不敢叛不忍叛。不敢叛者,乃畏其威也;不忍叛者,乃怀其德也。今之将帅,倘能如此,又如何会有鼓噪之事?”

此时的周延儒真个是春风得意,他极适时地迎合了皇上的心意,自然也得到了皇上的欢心,而且是极不寻常的一次啊——袁崇焕是钱龙锡极力举荐去辽东的人,想当初,皇上对他何其倚重,不只升官,还赐尚方宝剑,何其风光!着实让周延儒眼红甚至妒忌了许久时间,他想这些东西都应当是他周延儒的。而今也只过去三个月,就在皇上已经开始忌恨钱龙锡的时候,钱龙锡所极力推举而得以复出的袁崇焕又来了一个令皇上猜忌的奏折。真是时来运转了,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机会呀。周延儒在心里盘算着:今日这一番奏对,只是“罗雀掘鼠”这四个字,说不准已经让自己向着内阁的位子走出了不小的一步。

“依周爱卿之见,对袁崇焕此疏该作如何了断?”周延儒正自得意之际,耳边又传来了朱由检的声音。

“皇上,臣也不敢阻止发内帑——”周延儒转动着眼珠子再一次偷偷向两旁瞄了几眼,又将话巧妙地转了回去:“眼下边关安危已近呼吸之间,因此臣亦请皇上发内帑以抚边兵。然而……”

“然而什么?”朱由检急急问道。

袁崇焕之孤城》小说在线阅读_第10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雪白山明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袁崇焕之孤城第10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