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围在萧鸾身边还有几个官场打手,除了上面提到的王晏、徐孝嗣和王广之,还有中书郎江祏、骁骑将军萧遥光、秘书郎萧遥欣、给事中萧遥昌兄弟三人,冠军司马裴叔业等人。其中江祏是萧鸾的表弟,萧遥光兄弟是萧鸾的亲侄,这伙人是萧鸾政治集团的核心人物。

至于萧谌和萧坦之,本来都是萧赜留给萧昭业的贴身心腹,萧昭业对他们也没二话。但这二位爷是典型的骑墙派,看官场风声吃饭的,他们一看萧昭业成天到晚胡折腾,觉得萧昭业早晚要出事,干脆一狠心,甩掉萧昭业,投靠了头号权臣萧鸾。

二萧虽然知道自己并不是萧鸾的心腹,但萧鸾一定对会他们的倒戈欣喜若狂的。因为二萧手握禁军大权,是极得萧昭业信任的,萧昭业醉酒后在宫里裸奔,二萧都可以不用回避。

萧鸾正愁宫里没有自己的耳目,二萧就倒贴着送上门了,自然兴奋。在江湖上拜了新的大哥,总要有点见面礼的,二萧给萧鸾的见面礼是劝萧鸾发动政变,诛杀萧昭业,自立为帝!

为了帮助萧鸾实现政治抱负,二萧利用在自己宫中的方便,做起了萧鸾安插在萧昭业身边的间谍,天天给萧鸾送绝密情报,所以萧鸾对宫中的事情了如指掌。

萧鸾在不知不觉间,实现了对萧昭业的政治包围,就差拔刀砍人了。不过在杀萧昭业之前,萧鸾还必须打掉围在萧昭业身边的那几个心腹悍将。否则万一失手,就有可能引火烧身,没把握的买卖萧鸾是不会做的。

这几个人是冠军将军周奉叔、直阁将军曹道刚、中书舍人綦毌珍之、朱隆之、潥阳令王文谦。其中性情凶悍的周奉叔最为萧鸾所忌惮,早就想给周奉叔穿小鞋了,萧鸾向来就和周奉叔不太对付。

之前萧昭业曾经答应要封周奉叔为千户侯,结果被萧鸾给驳了回去,改封为三百户的曲江县男。周奉叔非常的愤怒,当着群臣的面,拔刀指着指着萧鸾大骂。萧鸾好说歹说,才勉强劝住了周奉叔,在官场上这么闹,对谁都没好处,周奉叔也只好忍气吞声。

正在萧鸾准备对周奉叔动手的时候,萧昭业突然来了一道诏令,调周奉叔为青州刺史。萧昭业此举实际上是想让周奉叔在外领兵,万一和萧鸾翻脸的时候,外头也有个照应。

萧鸾是个人精,一眼就看穿了萧昭业的心思,萧鸾绝不能放周奉叔到外面兴风作浪,只能提前下手了。周奉叔入宫辞行,还没见到萧昭业,半道就被萧鸾和萧谌嬉皮笑脸的拦下了,说是皇帝有旨,请周将军到中书省说话。

周奉叔半信半疑的刚到中书省,就被一伙壮汉摁倒在地,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暴打,毫无心理准备的周奉叔被打的死去活来,半天才咽气。萧鸾和萧谌见得了手,微笑着回宫,诬告周奉叔抵毁朝廷,已经论死。萧昭业气坏了,朕的人马也是你们随便杀的?但人已经死了,萧昭业只好作罢。

干掉了周奉叔,萧鸾随后一鼓作气,捕拿了綦毋珍之和杜文谦,没什么好说的,吃碗刀头面上路。之前杜文谦曾经劝说綦毋珍之先下手为强,做掉萧鸾,大事可定。綦毋珍之做事犹豫不决,结果被萧鸾抢了先。

玩宫廷斗争,最忌讳的就是犹豫不决,拖泥带水。瞅准敌人命门,一刀下去,干干净净,要学高洋抽刀斩乱麻:“乱者必斩!”错过了机会,等待自己的只能是敌人的无情毁灭。

萧鸾赢得了第一回合的胜利,他知道萧昭业不会束手就范的,现在还不是他动手的时候,让小疯子多活几天吧。萧昭业不傻,他何尝不想干掉萧鸾,只是时机未到,等机会下手吧。双方进入战略僵持阶段,寻求战机,希望一战而胜。

对萧鸾有利的是,他只需要面对萧昭业一个对手,而萧昭业却要面对许多对手,虽然有些“对手”只是存在于萧昭业的臆想之中,比如他的几个同宗长辈。不过让萧昭业高兴的是,还没等他有所表示,他的两个潜在对手就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隆昌元年(公元494年)四月初七,仅比他大六岁的五叔祖武陵王萧晔病故,时年二十八岁。四月十四日,差点取代萧昭业做皇帝的竟陵王萧子良病故,时年三十五岁。

如果不是当初萧子良犹豫不决,现在君临天下的将是他,而不是萧昭业。可萧子良却选择了放弃,但即使这样,萧昭业依然对二叔保持高度警惕。萧子良郁郁寡欢的活在侄子的刀口上,这种不死不活的日子是最折磨人的,最终萧子良没挺过去,超升去了极乐世界。

下一个超升的是会谁?萧昭业还是萧鸾?

简单介绍一下南北朝官制

南朝官制上承魏晋,官场最尊重的当属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这些职务多为荣誉性的虚职,由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官员担任。以下还有司马(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司,历史上有个著名的职务:开府仪同三司,意思是可以享受同司马、司徒、司空一样的级别待遇,但在任开府仪同三司的时候,需要有本官兼任。

真正的权力掌握在尚书台,凡“录尚书事”者,都是有实权的真宰相。尚书本秦汉六尚之一,余五尚为尚冠、尚衣、尚食、尚沐、尚席,尚的意思是主管负责,后来尚书慢慢发展成高级行政职务。尚书台分领左右仆射(射音=叶)。汉朝选任尚书,以善骑射为标准,所以称为仆射,“仆射者,仆役于射事也。”

在东晋时,尚书台初为六部:吏部尚书、祠部尚书、度支尚书、左民尚书、五兵尚书(侯景改为七兵尚书),宋武帝刘裕加都官尚书,合为六部,分领二十曹。后来衍变成:吏部名称不变,祠部--礼部,度支--户部,左民--工部,都官--刑部,五兵--兵部。度支部在隋朝改为民部,后唐朝为避李世民讳,改称户部。

如果当时没有尚书令,则由左仆射领尚书事。如果设有右仆射,则去掉祠部尚书。如果要营建宫室,则临时增设起部尚书,事毕则省。尚书令、左右仆射、五部尚书(右仆射和祠部二者存一)合称为“尚书八座”。(录尚书事)尚书令--左右仆射--六部尚书--侍郎--郎中。

除尚书省外,还有中书省,在南朝职权渐重。隋朝为避杨忠讳,改称内书省或内史省,唐朝恢复原称。设中书舍人五名,下有中书郎。

还有监察机构御史台,俗称宪台,设御史中丞一名。

九卿,南朝九卿多循东汉之旧,有太常、光禄、卫尉、廷尉(也称大理寺)、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

门下省,侍中是皇帝身边的顾问机构,汉制侍中头戴惠文冠,以黄金为铛,刻以蝉形,上插貂尾,俗称“貂蝉”,这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时设置的。侍中在南齐时的人选要求非常高,至少要美姿容,比如本来先定了陆慧晓,但因陆慧晓长的丑,对不起观众,就没当上。

此外,还有辅佐皇太子的东宫官属。首先有太子六傅,即太子太师、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少师、太子少保、太子少傅,均由德高望重者兼任。在南朝,只有太傅,而不设太师和太保。北魏则六傅齐备,前三个称为东宫三师,后三个为东宫三少,北齐有之,北周不设。

太子宾客,辅佐皇太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游处左右,宜得正人,能相长益者。”以外还有太子詹事、太子庶子、太子洗马、太子舍人、太子家令、太子率更仆等。如果皇太子早逝,立嫡孙为皇位继承人,太子官属一般不更人选,直接变成太孙官属。

武官方面,刘宋以“领军将军、护军将军、左卫将军、右卫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合称六军。还有骠骑、车骑、卫将军、镇军、中军、抚军等。以及四征(东西南北)将军,四镇(东西南北)将军。如果将军中有加“大”字的,如骠骑大将军、镇东大将军等,则级别同三公。还有骠骑、车骑、卫将军、镇军、中军、抚军、冠军、辅国、宁朔、龙骧等名号。

地方官制,最高长官是刺史,其次为郡守,再次为县令。如果有亲王临郡封国,则郡守称为内史。大县长官称县令,小县小官称县长。在东晋之前,京师还设有司隶校尉,具有监察职能,东晋南渡后,取消司隶校尉,其职能并入扬州刺史。州刺史之下,设有别驾、治中、主簿、功曹、祭酒等职务。

逐鹿天下-----南北朝风云史话》小说在线阅读_第12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姜狼豺尽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逐鹿天下-----南北朝风云史话第12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