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不过拓跋余实在不是个做皇帝的材料,他刚继位,就开始大手大脚的花钱,天天牛饮,或者打猎,弄的满朝上下,鸡飞狗跳。不过拓跋余玩够了,准备干点正事的时候,才发现他根本就是个木偶,真正的大权被宗爱握着呢。拓跋余根本瞧不起这个太监,你丫牛哄什么,朕先宰了你这个刑余小人,把大权夺回来。至于这样做是否忘恩负义,拓跋余可没功夫想这个,权力场上,讲什么仁义道德?傻了?

拓跋余以为自己很聪明,宗爱比他还聪明,嗅出拓跋余的意思,想踢开他?门都没有!我能立你,照样能废你。在魏承平元年(公元452年)十月初一日,宗爱密使小太监贾周利用拓跋余拜祭祖庙的机会,当场刺死拓跋余。

干掉了拓跋余,宗爱却不知道应该再扶哪一个上台,振威将军刘尼劝宗爱不如立皇嫡孙拓跋浚,宗爱哪敢让仇人的儿子当皇帝,自己到时还有好果子吃么?不同意,说这事不着急,再想想。

刘尼和宗爱本就不是一路人,不过是个太监,牛哄什么?今天杀这个,明天杀那个,自己不知道哪天就被宗爱给剁了。刘尼觉得是时候对宗爱下手了,便联系了其他几位重臣,如掌禁军的殿中尚书源贺、长孙渴侯,南部尚书陆丽等人,密谋发动政变,打掉宗太监,扶皇嫡孙拓跋浚上台。无论是哪个方面来说,拓跋浚都是最有资格继承大魏帝位的,总不能让北魏贵族们去拜宗爱这个太监,谁也受不了。

魏承平元年(公元452年)十月初三日,刘尼开始布局下手,源贺与长孙渴侯率禁军封住各个险要道口,打开城门,刘尼和陆丽抱着拓跋浚骑马奔驰入宫。源贺二人见拓跋浚已经来了,立刻派兵捕拿宗爱。宗爱虽然在宫中势力很大,但最要命的是他没有对军队的指挥权,那还不是就手擒来?宗爱和贾周被人拎小鸡似的的给捉了起来。

随后源贺等人奉拓跋浚入永安殿,继承大魏正统,众人三呼万岁,响声彻天。不过拓跋浚并不承认叔叔拓跋余的帝位,这也很好理解,如果拓跋浚直接从祖父拓拔焘那里继承天下,名正言顺,他是皇嫡长孙。可如果承认了拓跋余,那拓跋浚就属于帝系旁支,这层利害关系就算拓跋浚不明白,刘尼他们也知道。拓跋浚废掉承平年号,改正平二年为兴安元年。

至于宗爱和他的小朋友贾周,他们除了死,还能有什么选择?拓拔浚下诏,以弑逆大罪诛宗爱和贾周,并及三族,一个都跑不了,尽数挨刀,这是权力场上人人遵守的规矩,愿赌服输。

当拓跋焘的死讯传到建康的时候,刘义隆先是惊愕异常,然后又是一阵仰天狂笑,笑的肆意张狂:“佛狸,你也有今天?!”年初拓跋焘在瓜步山耀武扬威,差点没把刘义隆吓死,这口恶气到现在还没出呢,但刘义隆忌惮拓跋焘的强悍,只有隐忍,慢慢找机会寻仇。没想到仅仅过了十个月,机会就从天而降,刘义隆绝不过放过这个千载难寻的机会,拓跋浚算什么?比慕容超如何?

刘义隆决定再次出兵北伐,他要找拓跋浚算帐,虽然这笔帐是记在拓拔焘头上的,但爷爷欠帐孙子还钱,天经地义!刘义隆这时已经听不进任何的劝告,他要报仇!

只是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刘义隆想到过没有,没有了拓跋焘,他是否会因此感到寂寞?也许会,也许不会,但让刘义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很快就要和拓跋焘见面了。不过不是在人间,而是在另一个世界,一个也许根本就不存在的世界。

第四章 斜阳草树---宋魏战争及内政大事记

至此全部结束

第五章血溅建康城

---刘宋皇族的骨肉相残

一直以来,有个问题经常萦绕在心头,苦苦冥思,却找不到答案。权力,对身置其中的每一个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或者换句话来说,为了得到权力,是否值得用自己认为可以放弃的一切来交换?包括自己至亲至爱的人。人都是自私的,但人同样是有感情的,可这种因亲情而存在的感情在权力的强大诱惑面前,究竟能抵抗多久?是亲情重要,还是权力重要?这也许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俗话说:“生意场上无父子”,这个规律放在权力场上同样适应,所谓父子天性之情、兄弟手足之情,甚至是母子相哺之情,到了权力场上,基本上一钱不值。翻开中国历史,抛开所谓荡荡文治和赫赫武功,只从权力斗争的角度切入历史,我们会从那一页页泛黄的旧纸上,看到一个个为争权夺利而父子兄弟自相残杀的血淋淋的故事。

象这样父子兄弟自相残杀的事例,几乎每个朝代都有,但要说在这方面登峰造极的,毫无疑问,是南北朝。在南北朝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上,为了那至高无上的皇权,不知道有多少父子兄弟被自己至亲至爱的人送上了不归路,上演了一出出家庭悲剧。其中,以刘宋政权最具代表性,刘宋虽然仅仅存在了六十年,但骨肉相残的频率之高,手段之狠,让后人叹为观止。

简单列举一些数字:宋武帝刘裕七个儿子,除刘义季之外,死于非命的有六个。宋文帝刘义隆十九个儿子,有十个被杀。而衡阳王刘义宣十八个儿子,一个早夭,其余十七个全部暴死。宋孝武帝刘骏二十八个儿子,十个早夭,剩下十八个未成年的儿子尽数被杀,多数死于叔父宋明帝刘彧手里。刘彧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十二个儿子,七个暴死。至于其他刘宋皇族,能善终天年的没有几个,多数都死在了残酷的权力斗争中。

本该在人世间享受至尊荣华的皇族宗室们,却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纷纷败下阵来,或者干脆就是牺牲品,横死于自己至亲的屠刀之下。一座锦绣繁华的建康城,哀号震天,血流成河。这一切,不知道宋武帝刘裕狠心杀掉司马德宗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他的子孙竟然会是这般结局!

说来也是可叹,开创了南朝历史上最辉煌时代的两个皇帝,宋文帝刘义隆和梁武帝萧衍虽然在位时间非常长,但都是暴死,无一善终。八十六岁的萧衍以天子之尊,活活饿死台城,死前呼蜜“嗬嗬”而不可得。刘义隆的下场不比萧衍好到哪里去,他死在了自己亲生儿子的刀下。刘义隆的死,拉开了刘宋皇族血腥残杀的大幕……

当然这时的刘义隆并没有意识到危险正一步步逼近他,他现在还沉浸在拓跋焘被杀的狂喜之中,佛狸死了,可谓天意!刘义隆觉得有必要再次大举北伐,就算不能灭掉拓跋浚,也要把上次拓跋焘吃他的东西,全都抠出来,连本带息的还给他。宋朝一些大臣都反对仓促北伐,现在哪还有实力的北魏较劲啊,上次吃的亏还少?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和太子中庶子何偃苦劝刘义隆不要轻举妄动,拓跋焘的死和北魏国势衰落不是一个概念,刘义隆急火烧心,不听。

宋元嘉二十九年(公元452年)五月十九日,刘义隆下北伐诏,照例把北魏臭骂了一通,无非就是索虏穷凶极恶,必遭天诛这些老掉牙的话。随后,诏令抚军将军萧思话、扬威将军张永和宁朔将军王玄谟率军出碻磝津,攻魏左路。魏降人征虏将军鲁爽、爽弟辅国将军鲁秀领荆州兵出河南,攻魏中路,雍州刺史臧质出潼关,攻魏右路。看来刘义隆只吃打,不吃记性,王玄谟这样的废柴他还敢用?等着砸锅卖铁吧。

青州刺史刘兴祖认为这样的用兵战略有些不妥,劝刘义隆与其三路分势,不如集中优势兵力专攻河北。只能要拿下河北,河南关中不战自溃。虽然魏军主力尽在河北,此战必然非常艰苦,但分三路进攻表面上声势浩大,实际上自我削弱实力。别看刘义隆动静弄的老大,但他实际上只是想得到河南,其他两路都是虚的,又不听。

先说萧思话这一路,萧思话留守历城,张永、王玄谟带队抵达碻磝后,二话不说,三面合围攻城。他们以为拓拔焘死了,鲜卑人就成了豆腐兵,一交手才知道,根本不是这么回事。魏军都是拓拔焘带出来的悍兵,从来就没怕过宋军,宋军苦攻了月余,一无所获。

双方僵持到八月初七日夜里,魏军从城内挖地道出来,一边放火一边杀人,宋军死伤惨重。张永和王玄谟都是条好汉,见势不妙,甩下弟兄们,拔脚开溜。宋军见主将逃了,一下就乱了,魏军大喜,又是一通狂杀,宋军差不多都报销了。

逐鹿天下-----南北朝风云史话》小说在线阅读_第6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姜狼豺尽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逐鹿天下-----南北朝风云史话第6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